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杰出的辩证唯物主义者。他在创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理论体系中,处处闪烁着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光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宝库。认真研究邓小平辩证法思想的特色,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矛盾观的特色邓小平同志在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中,科学地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正确研究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全面分析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江明同志所著的《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理论与应用》(1990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理论与应用》)一书是作者近10年来在社会主义辩证法园地辛勤耕耘的成果。该书视角新颖、思路开阔,在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首先,这本书在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建构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如何建构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理论体系,目前学术界意见不一,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强求一致。虽然如此,《理论与应用》的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与探索,提出建构这一学科体系的理论出发点:“社会主义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新情况、新特点、新矛盾、新观点的哲学概括,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矛盾辩证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与应用》第412-413页)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以非对抗性矛盾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有机体的矛盾发展及其辩证运动的规律,其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非对抗性矛盾,而它的最大特点是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成为它们之间的桥梁和连接点。《理论与应用》一书所展示的社会主义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始终以认识、掌握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及其运动特点为中心,以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中国的各种具体矛盾为任务,从而达到促进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目的。把理论和实践、探索和运用结合起来,是他研究社会主义辩证法的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按照辩证法办事.毛主席称赞他说:“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法办事.”小平同志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作出新结论,形成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一原理具体运用中的重大问题,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  相似文献   

5.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辩证法是这门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一门应用学科。随着社会主义从科学的理论变为生活的现实,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进,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社会主义辩证法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日益为人们所承认、所重视。本文就建立社会主义辩证法这门应用性理论学科的体系谈一些看法。研究社会主义辩证法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深入研究社会主义辩证法,是社会主义现实运动和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唯物辩证法理论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应当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充分认识社会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辩证法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毛泽东强调矛盾的斗争性,而邓小平则更强调矛盾的同一性;毛泽东重视矛盾双方的不平衡,而邓小平更注重矛盾双方的平衡.毛泽东和邓小平一生都注意照辩证法办事,但毛泽东晚年仍坚持斗争哲学;邓小平则成功实现了由斗争哲学向"建设哲学"的伟大转变.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篇章,并在实践和理论上发展了辩证法,推进了辩证法,创造了"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辩证法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毛泽东强调矛盾的斗争性, 而邓小平则更强调矛盾的同一性;毛泽东重视矛盾双方的不平衡,而邓小平更注重矛盾双方 的 平衡。毛泽东和邓小平一生都注意照辩证法办事,但毛泽东晚年仍坚持斗争哲学;邓小 平则成功实现了由斗争哲学向“建设哲学”的伟大转变。邓小平开创了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篇章,并在实践和理论上发展了辩证法,推进了辩证法,创 造了“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自从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哲学界的广泛注意,人们认为这是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毛泽东同志的这部哲学著作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产物,它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了重大的发展。毛泽东同志这部哲学著作的重要意义是在新的条件下坚持了辩证法,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在这本书里,毛泽东同志将矛盾统一的普遍规律具体地运用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去,全面深刻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他一方面从矛盾的普遍性出发,指出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随着新世纪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会出现一些新特点,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概括,主题是“创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大师。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已内化于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中?成为他思考问题、处理矛盾、进行决策的思维依据。可以说,没有一种博大精深的辩证法思想?就没有小平同志“总设计师”的思维方式?也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些宏伟构思。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四川、广东省社科联等23个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全国第五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于1989年5月25日—29日在四川省乐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10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86篇。现将研讨会中争论较多的理论问题简介于后: 一、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群体矛盾的性质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群体矛盾,完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围,只能是非对抗性矛盾。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群体矛盾,大量、主要的是非对抗性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属于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但也还有个别的、少量的利益群体矛盾,有对抗性因素,在一定范围内还有阶级斗争存在。在一定条件下,非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可以互相转化。所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国内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人民内部矛盾。其中,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就是一对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存在、运动和发展,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因此,深入地研究这一矛盾,正确地认识这一矛盾,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理解 任何思想理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一书(以下简称《研究》),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3月出版了。这本论文集是从1983年11月在广东省东莞县举行的全国第一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讨论会所收论文中挑选出来的。它共收论文85篇,着重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这是我国一本从多方面探讨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的哲学论集。它出版后受到我国哲学界的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基本态势之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龙召 《阴山学刊》2004,17(5):119-122
我国今天平等、团结、互相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和改革开放逐步深化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但民族问题也将随之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民族关系在矛盾运动中表现出一种"耗散结构"系统的演化升级过程。我们应把握这一规律,积极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无论矛盾的性质、特性,解决矛盾的方针和方法都和旧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社会矛盾。认真地探讨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社会矛盾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于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矛盾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基本范畴。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矛盾分析法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毛泽东的辩证法就是矛盾辩证法。在民主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等宏篇哲学巨著。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朗以后,毛泽东认识到单靠过去的《实践论》、《矛盾论》不行了,要结合新的实际写出新的作品。毛泽东的这个愿望虽然没有实现,但是他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实际上已建构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体系,初步阐明厂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基本观点,使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得以“完结”。然而通观这些理论观点和见解,它既蕴含有理论建树,但又不甚准确,甚至存在有严重失误之处,特别是在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多次造成违反理论现象。今天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1957年前后中国社会政治思潮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形成与实践中所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应忽视的。基于此,本文仅就这一问题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指出,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为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提供一把钥匙。有些同志不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能正确把握商品经济的共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会发展的视域对矛盾与和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作者将和谐纳入对矛盾的理解中,在矛盾关系中区分出和谐统一与不和谐统一两种基本形式,认为和谐仍然是矛盾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才是辩证法的最高原则。对矛盾的这种新的理解,突显了和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0月8日至12日.全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第七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学习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会议在江苏南通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专业分会、江苏省社科联、广东省社科联、上海市社科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与会的专家学者70余人,提交会议论文近40篇。会议围绕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部分观点介绍如下: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包心鉴(山东省社科联):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作出创造性贡献的,是毛泽东和邓小平。毛泽东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分析了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性质、特殊状况及解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广东哲学界的同志积极开展了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的研究,并陆续组织了一些专题讨论;下面选载的是在社会主义时期质量互变问题讨论会上的二篇发言。我们希望,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探讨研究逐步深入下去,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