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考查书面语篇中主题省略与重复的现象,可以看出,从主题之间的线性关系着眼,主题串连观念对某些现象未能妥善解释。经带入语篇与语用的考虑后,指出:(1)语篇的整体格局(schema)可以提供主题,毋须一定在主题串的开端标明。(2)前句后部(尤其是宾语)往往能以零形式作次句的主题。(3)语篇中某些主题是伪主题,从语篇表意的层次看与其它主题并非处于相同层次,因此不会阻断主题串。(4)重复同一主题是出于宣示主题(topic-announcing)的需要,这由语用考虑而非逻辑角度决定。  相似文献   

2.
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课题。vanDijk(1977)的“宏观结构主题观”是语篇主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语篇主题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本文利用Hoey(1991)的词汇衔接模式从词汇的角度分析研究语篇主题及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构建语篇主题时,会对语篇的语音、词汇、句式乃至语篇结构等语言形式作一些特殊安排,其中包括语符数的选择,从语言形式上凸显所要表达的思想,即语篇的语言形式和语篇主题的构建具有象似性。对于简单的主题,作者倾向于选择简单的语言形式和少的语符数;而对于复杂的主题,作者则会选择复杂的语言形式和多的语符数,所以说,语篇的主题构建具有数量象似性特征。本文认为,语篇中的语音数量象似性、词汇数量象似性、句式数量象似性和语篇结构数量象似性从形式上具有凸显语篇主旨的作用,有助于读者对语篇主题构建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在篇章语言学的信息分析中,主题分析具有与主位分析不同的意义。并且,主题分析对于隐喻语篇存在特殊意义,因为主题和概念隐喻是隐喻语篇建构和识解的重要手段。主题分析帮助人们认知隐喻语篇:从创作角度,概念隐喻建构文学作品的基本主题;从识解角度,文学作品的基本主题的关系是隐喻。  相似文献   

5.
从信息传递角度探讨了主题衔接对语篇连贯性的影响问题。分析了语篇的语用含义与预设原则和对语篇信息传递的制约作用,划分并分析了语篇主题连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指出,主题衔接是构建语篇信息时应恪守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动词隐含因果性和语篇话题性是制约回指选择的重要因素,但两者对回指选择的影响机制及交互作用仍不明确。语篇生成续写实验表明,动词隐含因果性确实会影响到后续指称对象的选择,并在原因类联结关系中得到加强;当动词语义倾向回指的对象为新引入的实体,而非语篇话题时,其回指倾向最显著。这说明基于给定语境生成语篇的过程遵循省力原则,但与语篇话题性相比,动词隐含因果性对回指倾向的制约更具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VanDijk对新闻语篇中的种族主义研究为理论依据,总结了西班牙新闻媒体对待移民的立场和反语言种族主义的尝试。通过对西班牙主流新闻报纸中移民主题语篇的语言特征分析和主题数据统计,阐明新闻语篇中移民主题报道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探讨汉语主题链衔接模式,揭示汉语语篇的内在组织规律和主题链衔接模式的语篇交际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主题链衔接模式对汉译英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主题句是英语语篇的重要特征,在语篇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将文章主题与支撑句紧密相连,而且对文章的主题起支撑和强调作用.为此,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题意识,把握主题句不同位置所起的不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用主题句概括提炼主题,这是提高语篇能力、写好英语文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连贯的意义关系在语篇局部上呈现为句子序列之间相关联,宏观上表征为各句命题是层级性的,与语篇主题或宏观结构相关联。要生成连贯的语篇,应以语篇的宏观层次主题为视点,拓展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美国女作家雪莉·杰克逊的短篇小说《摸彩》故事文本的研究,重点讨论故事的叙事手法产生的种种悬念,及其对故事主题,即对人性阴暗面的揭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主要是其巨大的文化魅力所致.本文分析了<受戒>产生的文化基础,揭示了<受戒>在情节、人物、艺术描写中流露出来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小说《莺莺传》是西厢故事的源头,《董西厢》是西厢故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文化的变迁是《董西厢》情节和人物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董西厢》创作于女真统治的金代,这是一个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发生冲突与融合的特殊时期。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两部作品分别带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魔灵是<亚瑟王之死>中的魔法师,他在叙事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预言推动情节、强化作品叙事的逻辑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赵氏孤儿”主题故事最早见于《左传》 ,后为多种戏剧 (戏曲 )作品展现 ,几乎每一次改编都赋予情节新的发展和变化。 2 0 0 3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的话剧《赵氏孤儿》 ,人物、情节和主题的同时扩展在舞台表现上显示出某种不协调。这种不协调的深层原因是情节的扩展与变化 ,外在表现为人物置换和与之相关的主题转移。  相似文献   

16.
FranzKafka的著名小说《变形记》以象征主义手法展示了一出灭绝人性的人间悲剧。《变形记》的情节策划符合“弗赖塔格金字塔”结构,内容具有悲剧的审美价值,英雄人物具有悲剧性格  相似文献   

17.
我们把那种层累式重复、渐次展开的故事类型称为叠进故事。叠进故事的独特性主要在于它的结构形式而不是故事情节,所以,这类故事往往只有场景,而没有连贯的情节,没有围绕“他”而展开情节的主人公。其中也有一部分民间叙事作品是有一定情节的,但它们的叠进结构的特点极为突出,故而一并纳入这一类别进行形态分析。叠进故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链接式;递增式;递进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红楼梦》中爱情描写的梳理,归纳出小说中的情爱传达方式,并分别加以分析阐释,点明其在体现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从其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发展层面探讨了这种情爱传达方式所展现的思想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9.
试论《西游记》对山水的艺术关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多以词赋形式描摹山水画卷,画卷中的山水多为妖魔鬼怪的藏匿之地、神道仙佛的居住之所,且小说故事的演进基本完成于山水之间。吟诵词赋,描摹山水,设置与山水密切相关的情节,并不是作者在简单地表达对山水的喜好或炫耀才情,而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故事的构设与情节的推演,全面阐释山水的文化品格,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坚忍执著的民族精神,同时也为《西游记》巧妙地铺设了一条贯穿小说始终的叙事线索,从而成就了小说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0.
出游情节在我国古代戏曲中广泛存在,种类多、分布广,在戏曲作品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在古代戏曲中的叙事作用加以论述。出游情节在戏曲中具有引发故事、使一个行动即将发生或为其发生创造条件的作用,具有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出游情节还可以起到把故事推向结局、产生结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