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本文论述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针对现实状况,本文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进行公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弘扬民族精神重在加强公民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精神的创新,取决于每个公民的素质及民族整体的精神风貌,而一经铸成的民族精神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民的思想行为及整个民族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弘大而系统的社会教育工程,并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因素.公民教育的根本追求,在于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公民素质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必须系统研究公民基本素质要求的指标体系及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公民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教育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社会素质、经济素质、职业素质、生活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卫生素质等具有丰富的内涵.加强公民教育,必须加强公民教育的载体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大学生应具备的公民品质包括"讲德性"、"守规则"、"有理性"以及"重参与"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目前,由于我国公民教育起步较晚,大学校园缺乏公民教育的文化氛围,大学生的公民品质还有待于进一步塑造和培养。利用公民教育塑造大学生的公民品质,需要引导大学生追求优良的公民品质;需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重要载体,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需要在校园生活中开发利用更多的公民教育资源;需要进一步规范和丰富大学生公民教育内容,有效开展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4.
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民概念在西方由来已久 ,它直接与国家相连并被认为是政治民主的一个关键因素。西方公民教育的核心 ,就是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公民意识。我国传统上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和公民教育 ,民国建立后所实施的公民教育也不成体系。真正将公民教育单独提出并加以强调 ,是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立足于公民的塑造 ,培养公民的意识、观念与精神 ,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目标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许多困难。只有根据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需要,向公民教育目标转向,把本专业改造成公民教育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民教育与新型农民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从公民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农民还不完全具备现代公民的特征,因而,他们就不是完全"政治——社会"意义上的合格公民。我们要培养的新型农民应该是现代农民,现代农民不仅要"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应该具备现代公民的素质。在缺乏公民传统的农村,培养农民的公民性迫切需要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7.
公民教育广义上是指对国民应具备参与国家活动的各种基本意识、道德、价值、知识、技能的教育;狭义上是指公民意识教育,即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它包括社会主义政治理念、行为准则、道德品行和思想情操的教育。对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各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互补优势,是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推进公民教育更有效开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公民教育随着自身的发展有不同的取向。按照取向发展的不同,我国当代公民教育的发展分别经历了"公民素质取向"、"公民道德取向"以及"公民意识取向"等三个阶段。在这三个发展阶段,我国公民教育分别强调了公民素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追求与取向。这种取向的强调是由当时的社会任务需要以及公民素质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而公民教育取向发展的这种现实性特征要求我们要客观对待公民教育的发展过程,根据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确定公民教育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公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转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在西方国家已经趋于成熟,而在我国则相对滞后,这已经影响并制约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在高校引入"公民"、"公民意识"和"公民教育"概念,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与创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历史转型.当然,公民教育并非凭空产生,需要科学界定若干关系,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地震看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融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融合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理性选择和出路.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融合的客观性及其现状,提出了促进二者融合的思路和做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加公民教育的内容,借鉴公民教育的教育观念、方法,以及国外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开展的经验,培养有公民意识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公民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上看,我国大多数学者都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坚定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发展方向。从公民教育研究的视角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研究整体上划分为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两大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重视培育公民意识以及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是指作为现代社会成员的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角色包括政治地位、法律地位及其价值的自觉反映。加强公民的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平等意识教育,对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法治国家,完善市场经济,提高公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当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探索多种形式、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学校德育、建设公民社会等途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公民文化--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解析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从总体上讲是人类政治上所取得的进步成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文化.公民文化在本质上要求公民培养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文化的构建,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发达的公民社会作为社会基础,同时离不开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公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公民是民主国家中拥有公民身份的人。公民意识是公民自身对其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教育活动,以使公民获得对社会主义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公民意识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理念,中心任务是培养公共理性,宏观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逐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大力倡导和实施公民教育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话题。从我国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实际上看,实施公民教育显得尤其必要,实施公民教育的路径应从开展公民教育课程建设、参与公共生活的训练和构建社会、家庭与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上着手。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公民教育的产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加强公民教育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现代政治民主化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必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公民教育契合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内容拓展、功能优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美国"公民教育"理论有多种多样的主张,共同表现出理论性、渗透性、整体性、实践性、专业性等基本特征,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许多有益启示.这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道德模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以及加强我国社区和社团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并对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现状,分析了产生如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探究了教育对公民科学素质养成的作用,同时,结合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提出通过教育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即培养具有积极、理性与有责任感的公民。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体制良性运行的内在保障。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内容含混、效率低下以及公民教育缺失的困境,亟需加强公民教育。我们需要澄清高等教育中公民教育的理念;加强资源建设,夯实公民教育的基础条件;优化内容以提升高校公民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师资力量;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公民教育提供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20.
宪法和公民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是在近代宪政运动中产生的;凡是成功的宪政国家,均有一套成熟的公民教育体系,宪法教育是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核,公民教育是宪法教育的基本内容;要克服法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使法科学生具备优秀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改变宪法教育的泛政治化,与公民教育紧密结合,多种途径加强法科学生的宪法意识和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