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市场流动性风险产生溢价的具体原理,将其分为投资者难以预料的未来各期潜在风险与可以预测的当期风险两种类型,因为两者产生溢价的机理不同,它们分别给市场中各证券带来两种不同性质与效果的溢价,分别是造成同时期各证券收益的截面差异与证券收益随时间波动的一个原因。而后,本文使用A股市场近年数据,证实了这两种溢价均显著存在于A股市场中。本文发现市场流动性风险使得那些价格与各期市场流动性水平的同向共变性较强的股票和对当期市场流动性风险暴露程度较大的股票产生了相对更高的收益率溢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论述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特点 ,再从定性分析的角度 ,分析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时要考虑的因素 ,并通过比较转债所具有的期权与单纯期权的不同 ,论述现在流行定价方法的缺陷。同时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风险。最后 ,简要分析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特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变化,银行的资产负债发生了重大变化,负债期限愈来愈趋向短期化,而资产期限却愈加趋向长期化,加剧了资产负债期限配比的不平衡,加大了银行经营的流动性风险。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已成为银行业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在整体上尚未形成流动性风险的危机,但其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是大量存在的,且呈不断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来自金融体系内部的冲击,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潜在违约,极有可能对银行短期流动性造成冲击并引发系统性风险.作为流动性的管理者,央行可以设定流动性错配水平的合理区间,并将其作为政策中介目标.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测算了我国流动性错配水平,并据此尝试提出流动性管理的操作规则和相应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5.
论信息产品定价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对于分析商品的价值并进而对商品定价具有一般指导意义 ,但信息产品生产和消费自身具有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或服务产品的特殊性。且信息产品价格形成过程中蕴涵着许多变量 ,这些变量不能得以确算 ,故其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认之弹性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这也决定了信息产品的定价只能分件作价 ,信息产品的价格只能由转让双方在自愿互惠基础上通过讨价还价来决定  相似文献   

6.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给全球注入了过量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大量涌入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性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采用VAR模型研究2000年至2012年美国的过剩流动性对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产生的冲击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美国的过剩流动性对中国存在通货膨胀效应和货币政策效应,不存在经济增长效应。但是,相比较国内经济因素的影响,美国过剩流动性对中国经济系统的影响并不是主要因素。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GDP增长乏力是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2008—2019年间188家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选取外部融资流动性MS以及内部资金稳定性NSFR两大指标,检验内外部流动性变动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在解决相关内生性问题之后发现,商业银行的外部银行间市场利差越小,自身内部的稳定资金越充足,银行的风险承担越小,且从多个角度进行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进一步交乘回归结果显示,商业银行通过自身持有充足的NSFR来承担风险,会减少对银行间市场融资的依赖。流动性的波动变化和NSFR的分解检验也证明了基准结论的正确性,在不同产权性质、资产规模、资本充足水平以及贷款质量的银行中,回归结果也具有一定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针对监管机构在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减少流动性风险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6,(8):61-68
央行作为流动性的最终提供者与管理当局,基于哪些金融市场、选择何种金融资产,与金融机构等对手方进行交易,既是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创新的核心内容,也是宏观审慎目标取舍与平衡的关键环节。非标资产具有流动性高消耗、低补充特征,非标资产与标准资产边界不合理划分,诱发金融资产断层和资产供给的偏态分布,影响央行流动性调控空间并加剧社会融资困境。本文通过构建加入非标资产变量的金融机构损益函数,发现非标资产的边界调整会对流动性的总量、结构及价格三个层面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应用Lotka-Volterra模型对债权资产进行关联性分析,并基于期限、折现、可交易三个维度设计非标资产的流动性转换规则,结果显示:金融体系基于平滑"差序"规则的非标资产边界重构和多层次标准资产创造,对于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流动性的合理释放与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市场股权流动性分置制度的缺陷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参与全球性竞争为特征的国家意志使国家有望成为当前资本市场制度变革的外部力量 ,从而推动强制性制度变迁。现行股权流动性分置制度向全流通制度变革的关键是市场内国有非流通股的定价问题。如何制定合理的非流通股转流通补偿方案 ,构成了制度变革技术成本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房地产市场在1998年市场化改革之后获得了快速增长,房地产价格在房地产市场需求推动下表现出上升趋势.与此同时,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矛盾也在今年越来越突出.减缓流动性过剩、抑制房价成为今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那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流动性过剩之间存在怎样的相关性?如何消化中国银行体系过度的流动性?怎样保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政府的紧缩房地产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抑制房地产的同时也堵住了过剩流动性分流的通道.既是投资品又是消费品且联系效应很强的房地产业,仅靠政府严压、紧缩是不行的,既不利于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从根本上减缓、分流流动性过剩.建议政府宏观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设计出"保障归保障、市场归市场",保证基本住宅的同时满足市场对房地产多层次需求,从而使流动性在房地产领域实现高效率的分流.  相似文献   

11.
夏新斌  曾令华 《天府新论》2009,(4):63-65,98
人们预期更加严格的金融监管和更加先进的风险控制技术可以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货币金融危机的次数反而在增加.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具有发生频率高、爆发突然、传染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传统的危机理论无法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文章通过对这些金融危机共性的考察发现,金融科技发展在促成市场流动性逆转和金融危机生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喻微锋  郑建峡 《西部论坛》2021,31(2):106-124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会通过存款竞争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存款竞争分为存款规模竞争与付息成本竞争两种.采用2007—2018年我国106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互联网金融→存款规模/付息成本→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内在传导机制,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通过挤压存款规模、抬高付息成...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问题是一个人力资本经济与管理中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选择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本质这一基本问题作为突破口,在概括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认了"收益结构说"。然后以此为依据着重分析了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的主体,并由此构建了基于主体差异性企业家人力资本价格新模型。最后对构成定价新模型的基本价格、风险价格、非货币性价格三要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可能的实现方式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现今困扰中国政府和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流动性过剩的表面原因是人民币外汇占款规模过大,而深层原因则是人民币升值预期被外资所利用。巨额游资以贸易、投资为掩护,甚至通过地下非法渠道涌入境内。在期待人民币升值带来丰厚利益的同时,这些国际热钱在国内四处寻找任何可能的获利机会,股市、房地产成为其炒作的首选目标。破解流动性过剩,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政策措施,一方面要尽快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另一方面要疏导国内资金的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发展与局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述了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由来与基本思想,指出了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发展的三个方向,即实用化、资本资产定价和套利定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存在的四个局限:风险观局限、风险分散方式局限、理论假定局限和理论应用局限。最后,根据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借鉴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应注意的适用性、局限性和实效性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张焰 《理论界》2007,(5):6-8
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要求建立以提高劳动者可雇性或终身就业能力为基础的新型劳动关系。劳动法面对变革时代劳动关系的新发展,必须做出相应的回应。在劳动关系稳定性与流动性的价值选择方面,应当重新认识“稳定性”的内涵,采取以流动性为基础实现稳定性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期权交易与期权定价理论的历史回顾与理论分析,从期权定价理论对控制金融风险的作用及经济模式的两个方面进行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指出期权定价理论对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大量银行不良资产化解具有的积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作为当代中国社会风险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城乡结合部在发展与治理过程中隐藏着制度性风险、利益矛盾冲突、政府失灵及公共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风险问题.本文在对城乡结合部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划分了风险领域,设置出城乡结合部社会风险预警指标,并进一步按照社会风险发生过程构建出了具体的警源指标、警兆指标、警情指标,提出了社会风险计算方法、划分了风险等级,尝试性地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可操作性的城乡结合部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我们在完善预警机制、预警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城乡结合部群体性事件动态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