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拉克战争后,伊境内教派冲突迭起,特别是2006年2月22日,阿里·哈迪清真寺爆炸事件,造成该寺金顶严重损毁,引发了伊境内最严重的教派冲突,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报复性暴力冲突愈演愈烈,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战后伊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教派冲突产生催化作用。伊拉克的乱局同中东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也不无关系。中东海湾地区民族、宗教矛盾尖锐,教派斗争激烈,是世界矛盾和热点问题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恐怖活动高发区。阿拉伯国家对伊拉克的走向普遍担忧。大国围绕伊拉克问题展开激烈斗争和较量。伊拉克教派之争对伊社会产生了严重后果,并深刻地影响伊社会的发展和内部关系的演变。什叶派主导的伊新政府应在四年任期内妥善处理好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三派权益的合理分配,缓解教派矛盾,稳定国内局势、避免内乱,早日完成国家重建。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战争后,伊境内教派冲突迭起,特别是2006年2月22日,阿里·哈迪清真寺爆炸事件,造成该寺金顶严重损毁,引发了伊境内最严重的教派冲突,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报复性暴力冲突愈演愈烈,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战后伊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教派冲突产生催化作用.伊拉克的乱局同中东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也不无关系.中东海湾地区民族、宗教矛盾尖锐,教派斗争激烈,是世界矛盾和热点问题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恐怖活动高发区.阿拉伯国家对伊拉克的走向普遍担忧.大国围绕伊拉克问题展开激烈斗争和较量.伊拉克教派之争对伊社会产生了严重后果,并深刻地影响伊社会的发展和内部关系的演变.什叶派主导的伊新政府应在四年任期内妥善处理好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三派权益的合理分配,缓解教派矛盾,稳定国内局势、避免内乱,早日完成国家重建.  相似文献   

3.
政治化程度较低和教派关系融洽是阿塞拜疆什叶派区别于黎巴嫩、伊拉克等国什叶派的显著特征。16世纪初伊朗萨法维王朝将什叶派定为国教,加速了阿塞拜疆人的什叶派化进程。19世纪初期以来沙俄和苏联的先后统治,给阿塞拜疆留下了深厚的世俗化遗产。1991年独立之后,阿塞拜疆的宗教政策以世俗化为核心,大致经历了温和规范、严格管控和局部调整三个时期。在此背景下,什叶派以宗教为旗帜的政治化主要包括两种表现形式,即巴库聚礼清真寺社团的温和政治参与和纳达兰村的激进政治抗争。什叶派大国伊朗虽然力图以多种方式影响阿塞拜疆什叶派,但效果比较有限。当前,虽然阿塞拜疆什叶派与政府存在一定矛盾,但远未达到对抗的程度,弱政治化和弱教派认同将是阿塞拜疆什叶派发展的长期现象。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派的产生与不同人群在伊斯兰社会政治发展中的不同权力主张有着密切关系,其本身也对政治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特别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教派主义的影响日益彰显。近年西亚北非的政治变局中,教派主义的概念更是被频频使用。本文通过对近年中东政治中教派主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宗教既非中东地区安全问题的主要根源,也非治愈此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把教派差异视为目前中东政治变局产生的主因,不仅不利于冲突的解决,反而会使所谓"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千年之争"成为真正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派的产生与不同人群在伊斯兰社会政治发展中的不同权力主张有着密切关系,其本身也对政治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特别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教派主义的影响日益彰显.近年西亚北非的政治变局中,教派主义的概念更是被频频使用.本文通过对近年中东政治中教派主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宗教既非中东地区安全问题的主要根源,也非治愈此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把教派差异视为目前中东政治变局产生的主因,不仅不利于冲突的解决,反而会使所谓“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千年之争”成为真正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什叶派乌里玛政治化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东什叶派乌里玛曾在伊朗烟草抗议事件、伊朗立宪运动和伊拉克反英斗争三大事件中表现出空前的政治热情。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因受到世俗化冲击下的宗教危机、乌里玛自身生存危机和日益严重的教派政治危机的影响,什叶派乌里玛开始积极参与政治。伊拉克两大什叶派圣城纳杰夫和卡尔巴拉是什叶派乌里玛政治化的源头,阿拉伯什叶派乌里玛通过"纳杰夫网络"和设拉子派实现了政治化。阿拉伯什叶派乌里玛的政治化产生了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德鲁兹派由什叶派伊斯玛仪支派演变而来,其信仰体系与宗教实践继承了中古时期伊斯兰宗教文化的丰富遗产。从中古至现代,逊尼派统治集团和宗教学者发布了大量针对德鲁兹派的敌意性宗教裁决,其部分原因是二者间的宗教文化差异与社会隔阂,而更为深刻的根源在于特定历史时期复杂的政治因素。进入现代以来,以沙基卜·艾尔斯兰、苏尔坦·艾特拉什、卡迈勒·琼布拉特为代表的德鲁兹派精英多次主动调整、重塑社群的自我认同,以适应因政治、社会、文化转型而带来的挑战。尽管德鲁兹精英的尝试未能克服教派面临的政治和社会困境,但从宗教、文化角度来看,这些尝试为根除中东地区教派主义的痼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各教派中,哈瓦利吉派和什叶派最具政治色彩。先知穆罕默德归真后,围绕政权归属问题,两派相继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哈瓦利吉派的观点和行为比较激进,后由于种种原因,较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什叶派则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伊玛目理论。伊玛目存在的必须性、合法性以及权威性构成了什叶派参与政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各教派中,哈瓦利吉派和什叶派最具政治色彩.先知穆罕默德归真后,围绕政权归属问题,两派相继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哈瓦利吉派的观点和行为比较激进,后由于种种原因,较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什叶派则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伊玛目理论.伊玛目存在的必须性、合法性以及权威性构成了什叶派参与政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穆萨·萨德尔1928年出生在伊朗,1954~1957年在伊拉克求学,1959年来到黎巴嫩,成为黎巴嫩什叶派宗教和政治领袖,使什叶派进入黎巴嫩的权力中心,什叶派宗教领袖成为一种政治力量。可以说,他改变了黎巴嫩什叶派,也改变了黎巴嫩。  相似文献   

11.
穆萨·萨德尔1928年出生在伊朗,1954~1957年在伊拉克求学,1959年来到黎巴嫩,成为黎巴嫩什叶派宗教和政治领袖,使什叶派进入黎巴嫩的权力中心,什叶派宗教领袖成为一种政治力量.可以说,他改变了黎巴嫩什叶派,也改变了黎巴嫩.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黎巴嫩民族国家逐渐形成。黎马龙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接受了以黎巴嫩为“永恒祖国”的原则,并将之作为构建黎巴嫩民族国家的基础。但黎什叶派传统的以封建家族首领为核心的教派认同,在经历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挑战后,转变为以什叶派政治组织和民兵武装为基础的新什叶派教派认同。这种集体认同所具有的亲伊朗和叙利亚的属性,对构建黎巴嫩民族国家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黎巴嫩民族国家逐渐形成.黎马龙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接受了以黎巴嫩为"永恒祖国"的原则,并将之作为构建黎巴嫩民族国家的基础.但黎什叶派传统的以封建家族首领为核心的教派认同,在经历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挑战后,转变为以什叶派政治组织和民兵武装为基础的新什叶派教派认同.这种集体认同所具有的亲伊朗和叙利亚的属性,对构建黎巴嫩民族国家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14.
叙利亚的族群、教派、地域忠诚问题一直是影响叙利亚国内政治的重要问题。由于它的形成原因包括地缘政治、族群教派的地域集中、伊斯兰逊尼派与其他族群和教派的矛盾、法国委任统治时期及复兴党统治时期的民族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因而是个复杂的历史性问题。它具有三个主要特点:族群、教派和地域忠诚本身容易重叠,且与部落联系紧密;族群、教派和地域团体有时会与经济阶层重叠;军队对族群、教派、地域忠诚影响至深等。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造成的一个最重要结果就是,解除了伊拉克对伊朗什叶派神权政府的多年遏制,还使得伊拉克什叶派在战后政治重建中逐步占据了政治主导地位。随着伊朗什叶派政权和伊拉克什叶派势力的联系日益加强,他们已在海湾地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什叶派宗教政治势力。在其影响下,周边其他逊尼派国家内部的什叶派民众纷纷要求扩大政治权力,逊尼派君主制国家政府也感到了什叶派神权思想反对君主制度的严峻压力。目前,正在日益兴起并标志着伊朗伊斯兰革命第二阶段的“什叶派新月带”,已经改变了海湾地区什叶派长期遭受逊尼派压制的传统局面,并直接关系到拥有世界最大石油资源的海湾地区的安全秩序和政治前景。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埃及的宗教冲突持续不断,其中科普特人和穆斯林的冲突最为突出。双方的冲突点主要集中在教堂修建、跨教婚姻、宗教变更等议题。本文认为,除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之外,埃及国内行政程序的模糊性和司法体制的碎片化是造成宗教冲突的深层次制度性因素。在此背景下,伊斯兰极端主义者的攻击、海外科普特组织的激进化和埃及政府的处理失当,都加剧了国内宗教冲突的政治化,导致其持续发生和扩散。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造成的一个最重要结果就是,解除了伊拉克对伊朗什叶派神权政府的多年遏制,还使得伊拉克什叶派在战后政治重建中逐步占据了政治主导地位.随着伊朗什叶派政权和伊拉克什叶派势力的联系日益加强,他们已在海湾地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什叶派宗教政治势力.在其影响下,周边其他逊尼派国家内部的什叶派民众纷纷要求扩大政治权力,逊尼派君主制国家政府也感到了什叶派神权思想反对君主制度的严峻压力.目前,正在日益兴起并标志着伊朗伊斯兰革命第二阶段的"什叶派新月带",已经改变了海湾地区什叶派长期遭受逊尼派压制的传统局面,并直接关系到拥有世界最大石油资源的海湾地区的安全秩序和政治前景.  相似文献   

18.
陷于长期战乱的黎巴嫩是一个教派繁多、政党林立的国家。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忽视的伊斯兰教什叶派及其新组织——阿迈勒运动的力量迅速增长,政治影响不断扩大,日益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9.
强调先知家族在先知继承人问题上的重要意义、伊玛目是安拉前定的原则、伊玛目资格的指定原则和知识原则、伊玛目的宗教领袖和精神领袖地位以及不参与现实政治事务的思想是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初期政治思想的主要内涵。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与该派形成初期面临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2011年,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也门的强人政府相继倒台。在这场"中东波"的冲击下,叙利亚巴沙尔政府也岌岌可危。叙利亚危机持续了三年多仍然久拖未决主要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国内,这次危机已由一场民众追求自由、民主的政治活动转变为一场教派和世俗力量的斗争;在外部,各国势力在叙利亚展开地缘政治博弈,使原本就很复杂的局势更加迷雾重重。中东"心脏"叙利亚的局势朝何方向发展,关系到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和格局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