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美国宗教与通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宗教与通俗文化关系密切。一方面,宗教的巨大影响涵括了通俗文化的各种形态,另一方面,宗教借助通俗文化扩大影响,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宗教中的通俗文化成分淡化了宗教的神学理论,使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广泛而不深刻,虔敬与世俗并存依然是美国宗教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犹太—基督教是美国的主流宗教信仰,是美国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的源泉,通俗文化中被神化的偶像是美国民族文化的象征。宗教与通俗文化间的冲突和对话折射出美国社会固有的种族和宗教矛盾。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长期坚持精英文化立场,甚少关注中国电影和通俗文化的渊源关系.因此梳理通俗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将有助于纠正中国电影在认识理论上对通俗文化传统的疏远轻视.早期中国电影与通俗文化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正是这种依存形成了中国电影史的初盛局面.但是3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长期疏离了通俗文化传统.中国电影应当借鉴香港和好莱坞的经验,以现代意识对本土的通俗文化进行观照,从而改变中国电影题材结构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在法兰克福学派中最先涉及且发展出一套完整的通俗文化理论体系的思想家是洛文塔尔。与阿多诺相比,洛文塔尔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大众文化研究方法:站在批判理论的立场上,运用文学社会学的方法来剖析通俗文化问题。他对通俗文化所作的"跨学科研究"与其立场和方法论预设紧密联系。洛文塔尔沟通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研究方法,将批判理论与文学社会学方法相会通与融合的尝试开创了通俗文化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经济已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存,导致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这是通俗文化流行的大背景。另外,大众传媒的发展,也为通俗文化的流行提供了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5.
电视通俗文化是当代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最为流行的品种之一。把话语分析引入像“竞猜秀”一类的电视通俗文化的研究中 ,是把文本研究和传统媒介研究结合起来 ,把电视通俗节目的话语活动和尽可能广泛的社会经验结合起来 ,以理解电视文化的“通行”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是自古有之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但在近代以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伯明翰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们对此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即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并有归一于大众文化的趋势。从文化消费者(受众)的视角来观照这一发展趋势,可以看出,这一趋势是传媒和文化消费者(受众)两个主体之间重心持续位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柳宗悦所领导的日本民艺运动促成了以传统手工艺基础的新民艺的产生,影响延续至今。然而,1937-1945战争期间民艺运动的真实形态仍不为人所熟知。本文从战争期间民艺运动与“雪调”、“生活文化”运动之间的合作入手,拟对此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8.
陶都宜兴的陶文化已具有七千年的历史。紫砂壶艺,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同时它又是能工巧匠运用土、水、火加工而成,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紫砂壶艺之美,体现了实用和艺术的统一,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9.
扬州文化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具有鲜明的特点。她容纳百川 ,风格独特 ,外延广 ,内涵精 ,既高雅 ,又通俗。载着历史沧桑的扬州文化正不断开创着灿烂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萌芽阶段,传播者主要是从业余民间艺人逐步发展而来的。到唐五代时期,传播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整个社会,就连宫廷中说唱伎艺的传播者也多讲述民间故事。并且,从里巷小语者到职业说话艺人,通俗叙事文学的传播者已经一步步走向专业化,而用白话创作通俗小说的书面传播者也已经出现在社会下层。  相似文献   

11.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艺界出现了“东北热”。今天,东北风格的文艺形式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东北文艺现象也引起了更多关注。东北艺人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对弘扬东北文化的自觉追求使源自于东北地域民间文化的东北文艺现象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与政治文化、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紧密包容的主流性文化和文艺,改变了中国当下主流文化的品质和格局,对中国文化和文艺的发展历史都将产生重要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流行文艺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现代人类生活联系紧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流行文艺的生产在改革开放政策的促进下蓬勃发展,但市民文化力量的增强使流行文艺生产不可避免地带有商品生产的属性,主流文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杆遭遇消解。显然,流行文艺的生产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立足民族性的弘扬,追求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情操,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3.
岭南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有天然的接近性。新时期有代表性的岭南都市作家的创作体现了其对后现代主义的呼应:大众化的叙事策略,对主流、中心的疏离及对城市欲望的认可,低调而执著的反叛和颠覆意识,等等。岭南文化背景与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特质相遇并融合形成了新时期岭南都市文学的独特个性,岭南都市文学的后现代色彩已经成为必然和习惯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主流电影是一个内涵丰富、驳杂的术语,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务实、折中但又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理想电影形态。它在中国电影语境中的萌芽、显形、发展的复杂过程,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由多种意识形态诉求共谋的结果。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环境中,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都在各自的场域中,呈现出不同路径的主流化趋势: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商业电影主流化、艺术电影商业化。而它们的共同实质则是大众化趋势。主流影片是丰富多元的文化共生与融合的结果,其中有主导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突与调和,也有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传统文化、青年文化、香港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与流变。这些文化资源的主流化或大众化,营造了多元化的主流电影文化格局,并呈现出一系列主流性的艺术、美学及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5.
“无厘头”:一种流行的大众文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传播时代的“无厘头”文本不同于传统的大众文本,“无厘头”结构文本以其经典情节模式的特殊变体、庸常的小人物形象、拼贴性的“程式化”结构、“戏说”式的文本风格等因素,形成具有鲜明特质的文本结构,成为一种时代风尚和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无厘头”结构文本的形成有着独特的社会内涵和文化土壤,客观、全面地探究剖析“无厘头”文本的特定内涵和程式化结构、复杂的社会文化成因、狂欢化的审美风格等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包括“无厘头”在内的当代大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华裔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赋予中医药文化鲜活的文化意义阐释功能。一方面,中医药文化表征成为作家笔下的“调和符码”与“对立符码”,以对应美国主流的主导文化符码;另一方面,华裔文学作品的中医药文化表征实践,作为写作手法和写作需求,不仅让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走出了唯文化批评的漩涡,而且促使读者更多关注华裔文学作品与中医药文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7.
流行音乐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其正面价值表现为:有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娱乐、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文化互溶、标志文化身份、调适学生心理、引导与抵御外来文化渗透的积极价值。其负面影响包括:由流行音乐的文化消费特征带来的社会文化资源浪费和对社会文化的消解作用。基于文化转换功能,流行音乐的正面价值与负面影响是可以相互转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大学生流行音乐的需求应做到积极引导适当监管,让流行音乐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北大荒文化的生成是有其特殊机制的,它的最初孕育有其特殊性,是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军旅文化)突进式地植入,并直接成为这一地域的核心文化和主流文化。北大荒文化的生成发展也有其特殊性,历史上两次成规模团块状人群的进入,形成了军旅文化、中原文化、城市文化三种文化相互叠加累积的多元化文化结构。北大荒文化的外显形态也是特殊的,具体体现在不同的文化层面上。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要面对的文化环境之一,它正在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进行全面渗透。作为娱乐性、商业性、政治性的文化符号,大众文化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与交往的一种媒介,并且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行为表现。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不可回避,研究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文化研究大体是在中文系的文艺学专业中酝酿而出,它在各路西学交锋往来的背景下,作为具有极大开放性的交叉学科进入中国学术语境,以及其和文学研究的恩恩怨怨等,都可见出一种社会和文化转型的必然性。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大体经历了谴责声讨、翻译引进,以及本土化三个阶段,而大众之对日常生活开始形成的“文化”的和“美学”的态度,一个直接结果是见仁见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但日常生活审美化之所以成为一种学术话语,离开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批判语境,一切貌似中立的分析将显得言不由衷。如果说文化研究本土教材的面世,可视为对文本细读和理论概论这两个文化研究的文学渊源的超越,但对于建树具有中国自己特征的文化研究学科,本土化并不是唯一的路径,相反西方理论的充分引进和消化,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