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尚书引义》是王夫之的重要哲学代表作之一。该书共分六卷,一二两卷论《虞夏书》,计十三论;三卷论《商书》,计十论;四、五、六卷论《周书》,计三十七论;总计五十篇,约八万余字;在体例上篇与篇之间无甚关联,各自可以独立,且行文洒脱,不拘一格。王夫之在是书中不是正式说经(王夫之对《尚书》的研究下过很大功夫,先后著有《书经稗疏》、《尚书考异》等),而是利用《尚书》诸篇的若干命题来发挥自己“趋时更新”的思想,不仅阐述了他针砭时弊的政治主张,更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总结了明王朝覆亡的惨痛教训。在他看来,导致明朝败  相似文献   

2.
拙文《论物之作为价值主体》在《湘潭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发表之后,《学术论坛》先后发表了两篇意见不同的商榷文章,一篇是高兆明同志《物不能作为价值主体》(1989年第5期)的文章(以下简称(《高文》),一篇是黄海澄同志《论价值主体的本质规  相似文献   

3.
“通种论”是柏拉图在晚期对话《智者篇》中阐述的,在《巴曼尼德斯篇》第二部分的八组推论中,柏拉图以悬拟的形式提出了“种”(即范畴)的结合问题,做了初步的奠基工作。《智者篇》中的阐述则是那八组推论的完成。通种论标志着柏拉图辩证法演变的完成阶段。通种论的基本思想是:每一个最普遍的“种”既同对立的“种”相通(即联系),又与其他最普遍的“种”相通。它是对概念本性深刻的分析研究,是柏拉图辩证思维的一个杰出  相似文献   

4.
王符的深刻而丰富的思想,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和伦理上,而且反映在法律上.他所撰《潜夫论》一书,在十卷三十六篇当中,讲到法律的就有二十七篇之多,占了四分之三,而其中《断讼》、《述赦》、《考绩》等三篇,是专门讲法律的.因此,王符的法律思想,是《潜夫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与他的政治、经济、伦理思想密切相关。(一)王符的法律思想,是从立法的宗旨开始的。而其立法的宗旨是些什么呢?在他看来,是为了  相似文献   

5.
燕国安阳方足布的地望不容易确定,学术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论。曾有一种说法推测燕国安阳布币的铸造地就是赵国的东安阳(在今河北蔚县一带),该地战国时期属于赵国代郡,但也可能一度属燕,根据是《战国策·燕策一》鲍彪注以及《汉书·地理志》均有代郡属燕的记载。我们认为这个新说的可信度不高,立论的证据不可靠,并陈述了相应的理由。那篇短文认为燕国的  相似文献   

6.
《知音》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接受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一些年来.学术界对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理论性质的界定一直存有争议:有的研究者认为是批评论,也有的研究者认为是鉴赏论.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是批评论和鉴赏论。实际上,这几种理论界定都未能完整、准确地把握《知音》篇的理论底蕴。笔者认为①,刘勰的《知音》篇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阐述他的文学接受理论思想的专论,应该将刘勰的《知音》篇界定为“文学接受论”。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工具、方法、道路(logos) 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象他的“形而上学”一样,是后人起的名字。“工具论”名下分《范畴》、《解释》、《前分析》、《后分析》、《论辨》以及作为《论辨》第九卷的《辨谬》诸篇,而《形而上学》名下则只分卷、篇而没有标题,这可能因为《工具论》辑集较早,材料比较完整,《形而上学》成书则较晚,材料比较零碎;然而,无论如何,《工具论》与《形而上学》是相对应的两门学问,《工具论》专讲“思想”,《形而上学》则主要讲“存在”。  相似文献   

8.
<正> 《涅槃无名论》是《肇论》中的一篇,《肇论》则是我国东晋时代著名的佛教理论大师僧肇的论文集(后人编辑而成),历史上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但在本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的佛教史专家汤用彤先生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下两册,中华书局1944年出版),于其中提出了质疑,认为《涅槃无名论》不是僧肇的作品。以后,石峻教授撰《读慧达〈肇论疏〉述所见》(载1944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图书季刊》新第5卷第1期),补充了汤用彤先生的看法。观其  相似文献   

9.
十、德论:知行统一的道理德论,在唯道主义中占极重要的位置。《老子》书中的德论篇(帛书为上篇,今行诸本为下篇)的首段,对德论进行了概要论述:“上德不德(得),是以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不失德(得),是以无德,”“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摘自38章) 老子首先把他所论的德,赋于特定的意义,把平常的所谓德,作为广义的德而分成  相似文献   

10.
陕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史记论赞辑释》(以下简称《辑释》)一书(计38万字),是兰州大学教授张大可同志继《史记研究》一书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是研究《史记》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的一部有益读物。 一、史记论赞,指《史记》这部巨著中的“太史公曰”。习惯称篇前之“太史公曰”为序、篇后之“太史公曰”为赞。张大可同志编著的这本书辑释《史记》全书的“太史公曰”,其中序论23篇(即十表九序、八书五序、世家一序、列传八序),赞论106篇(即  相似文献   

11.
一顾恺之是中国古典画论的奠基者,他流传下来三篇画论著作:《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在中国绘画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顾恺之艺术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传神论”,这也是他对中国画理论最杰出的贡献。顾恺之的“传神论”是受魏晋玄学中的考核名实、品鉴人物...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论文集《工具论》,已由李匡武教授翻译成中文,并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翻译出版西方哲学古典名著方面的一个空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恩格斯称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是“古代世界的黑格尔”。《工具论》是亚里士多德六篇逻辑论文的总称,也是他的主要著作之一。其中《范畴篇》  相似文献   

13.
司马光(公元1019年——1086年),字君实,宋代陕州夏县人(今山西省夏县),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政论家、哲学家。司马光的哲学著作较多,在他的文集里除收有《迂书》、《原命》、《说玄》、《致知在格物论》、《中和论》等专著外,对杨雄的著作《太玄》、《法言》等注解或集注,也比较集中地反映司马光的哲学思想。现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李德裕的整个文学创作中,最有现实意义和最能体现其思想的当首推他的杂论《穷愁志》。据李德裕《穷愁志序》云:“《穷愁志》凡三卷,篇论四十九首。”自己亲手撰序,由此可知《穷愁志》一书是他亲手编订的,共三卷,有杂论四十九篇,其中收录了颇能反映李德裕文学观的《文章论》一文。郭绍虞先生编《中国历代文  相似文献   

15.
论《九章》     
《九章》九篇,除《桔颂》内容形式独异,当自为一类外,其余八篇可分为二组: 甲《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 乙《思美人》、《惜往日》、《悲回风》。以形式论,甲组题名皆两字(仅《惜诵》二字系摘自篇首),篇末皆有乱辞。乙组题名三字,  相似文献   

16.
曹丕和他的《典论·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文帝曹丕生于公元一八七年,死于公元二二六年,字子恒,曹操次子。公元二二○年代汉即位(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他对豪强贵族实行《九品中正》的政策,对人民效法汉文帝施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他在政治改革方面没有沿着曹操打击豪强的路线向前发展,后来终于走向豪门贵族妥协的道路,但他在文学理论方面却有所贡献,还是当太子时就著有《典论》,可惜现在仅存一篇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极有价值的著述—《典论·论文》。  相似文献   

17.
舒芜先生     
喊都没喊就没了,说都没说就走了,这是他给我的感觉。后来,仔细想一想,其实也非这样的。2008年12月30日,他在他的博客里(独角兽博客)就贴过一篇小文章:《暗暗的死与他人的歌》。在我模糊的印象里,这可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的三篇文章之一(另两篇:一篇是《论"没意思"》,写荒芜辍笔一事;一篇是《如果我是女孩》,写女性人生之难)。请原谅我全文引用,我以为它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8.
支克坚(1935-2009),男,浙江嵊县人,中共党员,研究员。曾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兼任甘肃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及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潮。发表了有关鲁迅、冯雪峰、胡风以及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的论文数十篇,出版《冯雪峰论》《胡风论》《周扬论》和《中国现代文艺思潮论》等专著  相似文献   

19.
<正> 著名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王任叔(巴人),是在鲁迅影响下登上文坛的,是1938年《鲁迅全集》的主要编辑者,“鲁迅风”杂文的倡导者;在战斗的一生中对鲁迅有深刻的理解与深入的研究,生前发表研究鲁迅的文章数十篇,鲁迅研究专著有《论鲁迅的杂文》、《鲁迅的小说》。他在鲁迅思想研究方面的独特建树、至今尚未进入鲁迅研究者的视野,这不能不是学术界的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同志的重要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经典著作。它不仅过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干部,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现在仍葆其理论的光辉,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论修养》是我们增强党性,加强党的建设的宝贵教材,是端正党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光辉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