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多个再制造商在同一回收市场中获取废旧产品并进行再制造,他们之间存在回收竞争.每个再制造商回收废旧产品的数量取决于自身付出的回收价格,同时和对手们的回收价格相关.目标是最大化各自的期望利润.本文首先利用优化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证明了该博弈作为超模博弈,存在唯一的Nash均衡.然后通过比较发现竞争下的Nash均衡价格高于串谋下的合作均衡价格.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探讨了再制造商的数目和再制造成本对博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奖惩机制下电子类产品制造商回收再制造决策模型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研究了电子类产品制造商回收再制造决策问题。为引导制造商回收再制造,设计了一个奖惩机制。建立了制造商回收再制造的三个决策模型并分别比较了三种情形下制造商的决策结果。研究表明:只有回收再制造具有成本优势时制造商才自愿回收废旧产品;当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具有成本优势时,该奖惩机制导致回收率提高、新产品销售价格降低、新产品需求量增加;当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不具有成本优势时,该奖惩机制导致回收率提高、新产品销售价格提高、新产品需求量减少;针对有无回收再制造成本优势情形,分别给出了奖惩机制下制造商利润大于无奖惩机制情形下制造商利润的奖惩力度和最低回收率的临界值;本文结论能够为政府引导制造商回收再制造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奖惩机制下具竞争制造商的废旧产品回收决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政府为保护环境加强了对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再制造的管制。本文研究了两个制造商竞争情况下基于政府奖惩机制的制造商的废旧产品回收决策问题。具体研究时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两个制造商中只有一个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另一种情况是两个制造商都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研究表明:奖惩机制下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的制造商的回收率提高;无论制造商是否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其新产品销售价均比无奖惩机制时低,奖惩机制对消费者有利;制造商竞争有利于奖惩机制引导制造商提高废旧产品的回收率;回收率随再制造率的提高而提高;无论另一个制造商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与否,实施回收再制造制造商的利润随奖惩力度的提高而增加,随政府规定的目标回收率的提高而降低,且奖惩力度越大,降低幅度越明显。算例分析说明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郑本荣  杨超  杨珺  黄宏军 《管理科学》2018,21(8):98-111
针对制造商和零售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通过建立无再制造与再制造两种情形下制造商的渠道入侵决策模型,分析了产品再制造、渠道竞争和制造商渠道入侵决策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产品再制造带来的成本节约效应缓解了渠道冲突,从而间接增加了制造商渠道入侵的动力。2)无再制造情形下制造商的渠道入侵会直接损害零售商的利益;而考虑产品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中,再制造会对零售商产生正向的外部性效应使得当直销与传统渠道之间的竞争较小时,制造商的渠道入侵会提高零售商的收益。而如 果渠道间的竞争较强时,再制造对零售商的外部性效应难以抵消渠道冲突对零售商利润降低的影响,从而渠道入侵会损害零售商。3)如果产品回收成本降低或再制造节约增加,则渠道入侵下再制造对于零售商的外部性效应会增强,且制造商和零售商受益于渠道入侵的Pareto共赢区间扩大。最后,对原始模型进行了不同维度的扩展,分析了零售商回收、产量竞争和多零售商竞争情形下以上研究结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制造商竞争环境下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和生产策略:产品第一个生命周期中,只有一个制造商利用原材料生产新制造产品,从第二个周期开始制造商生产新品的同时进行回收再制造、并且出现替代品生产商的竞争。建立两周期双寡头垄断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和生产优化模型,得到最优策略,然后将其扩展到多周期和无限周期的情况。结果表明:两周期中制造商应根据再制造成本节约的大小而采取不同的定价和生产策略;多周期中,除第一和最后一个周期外,制造商应采取相同的策略;无限周期中,制造商应在出现竞争后一直采用相同策略。三种情况下,制造商都应在第一周期中低价销售产品来保证第二周期中能回收更多的产品用于再制造以取得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而且随着再制造产品成本节约的增大,制造商旳利润和销售量增大,并且竞争者的利润和销售量减小。算例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6.
策略型的顾客对于不同质量的产品以及不同时间的产品会有不同的估值和支付意愿,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应当考虑顾客的策略性行为。建立了由一个制造商(即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一个独立的再制造商以及一组策略型顾客组成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利用动态博弈理论分析了当由独立的再制造商负责回收旧产品并进行再制造时顾客策略行为和再制造品的质量水平对闭环供应链的产品价格、利润、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顾客的策略程度增加时,制造商的利润减少,再制造商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增加。当再制造品的质量水平增加时,制造商的利润降低,再制造商的利润先增加后降低,消费者剩余增加。  相似文献   

7.
鉴于专利授权对解决制造商与再制造商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要作用,构建专利授权模式下原产品制造商和第三方再制造商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制造商绿色创新决策与再制造商再制造决策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表明,系统演化的均衡结果受再制造专利许可费的影响,当专利许可费满足不同的边界条件时,系统将演化至不同的稳定均衡策略。但是在单纯的授权模式下,制造商和再制造商构成的动态系统并不能演化至(绿色创新,再制造)的最佳均衡结果,因此需要政府层面的外部干预进行引导。从研究结果来看,存在可行的政府补贴机制,能够促使系统实现制造商进行绿色创新,再制造商积极开展再制造业务的最佳稳定均衡。  相似文献   

8.
黄帝  周泓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10):102-112
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制造过程往往在回收质量、再制造成本、再制造产出率、再制造产品需求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极大地增加了再制造生产管理决策的复杂性。本文在一个回收再制造系统中研究了存在多种回收质量等级时的两阶段回收—再制造联合优化决策问题,并扩展到需求与价格相关和再制造产出率随机两种情形。在最大化再制造商期望利润的决策目标下,基于每种回收质量等级的单位回收和再制造成本构造出再制造系统的有效生产前沿面,给出了不同决策情形下再制造商的最优回收数量、销售定价的解析解,并且分析了一些主要的参数对再制造商最优决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含有多种回收质量等级的再制造系统中存在一个下凸的有效生产前沿面,不在该前沿面上的任何质量等级的回收产品都将不会被用于再制造;(2)在同等的政府补贴额度下,回收补贴方式对再制造商决策的影响程度大于再制造补贴方式;(3)当再制造品的市场需求与价格相关时,最优销售价格至少大于第一种被使用的回收质量等级的边际回收和再制造成本;(4)任意两种回收质量等级之间存在着替代或互补效应,由其成本差异决定,并且这种效应随着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大而增大;(5)再制造产出率的不确定性和再制造品需求的不确定性之间存在"对冲"效应,这种效应随着再制造产出率不确定性的降低而减弱。本文的研究可为不确定性环境下再制造企业的回收、生产管理决策提供有益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品质量内生的制造/再制造最优生产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造商的视角出发,将产品质量水平作为内生变量,并考虑质量水平对返回废旧产品的降级率的影响,分别讨论单寡头、双寡头非合作以及双寡头合作市场中,制造商最优制造/再制造决策策略.根据需求市场对产品价格和质量水平的敏感性,进行经济性分析,权衡制造商的制造/再制造的收益、生产成本,优化产品质量水平,帮助企业决定合理的再制造比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降级率的增大,制造商会降低再制造比例;制造商设置的降级率在不同模式下对利润与价格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的再制造商与制造商市场竞争模式研究不同,首次研究了制造商作为再制造商的经销商的合作模式。分别求得合作模式下的新产品与再制造产品的最优价格决策,并将该模式与竞争模式进行比较。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在合作模式下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接受度、生产成本对生产商盈利的影响;比较了合作模式与竞争模式下生产商的盈利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制造商经销再制造商产品的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初步研究了考虑回收情况下,制造商经销再制造商产品的合作模式。首先,求得再制造商与制造商在合作模式中的最优决策价格。其次,求得再制造商与制造商在竞争模式中的最优决策价格。再次,主要通过数值仿真,从价格、销售量、回收率、盈利等角度对合作模式与竞争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到企业选择合作模式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以政府“以旧换再”补贴政策为背景,建立了原始制造商、再制造商与零售商两阶段博弈模型.基于此博弈模型,考虑政府不采取补贴政策、政府补贴给再制造商及政府通过零售商补贴购买再制造产品消费者3种情况,对比分析了政府不同补贴策略对两种产品单位批发价格、零售价格、销售量、利润、消费者剩余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再制造产品的需求不受废旧产品回收量限制,政府补贴可以降低两种产品单位零售价格,增加再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提高消费者的剩余;当再制造产品的需求受到废旧产品回收量限制时,政府补贴可以增加两种产品的单位批发价格和两种产品制造商的利润,但是会降低零售商的销售利润.  相似文献   

13.
We consider a supply chain with an upstream supplier who invests in innovation and a downstream manufacturer who sells to consumers. We study 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contracts with endogenous upstream innovation, focusing on three different contract scenarios: (i) a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ii) a quality‐dependent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and (iii) a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We confirm that the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can coordinate supply chain decisions including the innovation investment, whereas the other two contracts may result in underinvestment in innovation. However, the downstream manufacturer does not always prefer the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the manufacturer's profit can be higher with a quality‐dependent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than with a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specifically when the upstream supplier's innovation cost is low. We then extend our model to incorporate upstream competition between suppliers. By inviting upstream competition, with the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the manufacturer can increase his profit substantially. Furthermore, under upstream competition, the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coordinates the supply chain, and results in an optimal contract form for the manufacturer when suppliers are symmetric. We also analyze the case of complementary components suppliers, and show that most of our results are robust.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一主导制造商(再制造商)和一"嫉妒/自豪"公平关切行为的零售商(回收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的成员动态均衡策略。利用伊藤过程,刻画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废旧品回收率的随机演化过程。基于利润结构,给出了制造商的期望利润目标泛函。基于零售商的"嫉妒/自豪"型模式,构建了零售商的期望效用目标泛函,进而建立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随机微分博弈模型。利用随机微分博弈理论,给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最优值函数应满足的偏微分方程组。通过求解该偏微分方程组,获得了制造商和零售商最优值函数,据此得到了制造商的动态均衡批发价格策略以及零售商的动态均衡销售价格与回收投入努力策略。为了掌握废旧品回收率的统计特征,揭示了废旧品回收率的随机演进性质。结合算例,研究了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对成员均衡策略以及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越高,制造商的均衡批发价格越低,进而导致其最优值函数将减少。与制造商不同,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将增加其最优值函数。另外,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越高,系统回收率越低。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制造商通过零售商线下渠道为消费者提供线上下单线下自提(BOPS)的全渠道供应链,探讨制造商品牌垄断和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的优惠券促销策略,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如何通过价格和优惠券面值的设计提升品牌竞争力和收益水平。研究发现:制造商品牌垄断下,批发价格或单位补偿越高,定价和优惠券面值均越大,但过大的批发价格致使制造商利润降低。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引入并不必然降低制造商品牌价格,当制造商批发价格较低时,制造商仍可在BOPS渠道定高价并投放大面值优惠券。此外,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将降低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则增加,制造商响应策略为降低批发价格。  相似文献   

16.
Product reclamation is a critical process in remanufacturing. It is generally assumed in the literature that customers simply want to get rid of their used products without expecting any compensation for them. Some authors have only recently started looking into firms that offer a posted (fixed) price for them. Following recent reports suggesting that customers are increasingly open to bargaining, we compare using a posted price and bargaining to obtain used products. In our analysis, we consider an original manufacturer acting as a monopolist as well as a manufacturer and an independent remanufacturer acting in a duopoly. We analytically show that bargaining is always beneficial to the monopoly manufacturer. In the duopoly case, we distinguish a Cournot competition and a market with the manufacturer as Stackelberg leader. The results of a numerical study show that both firms will use posted pricing in the Cournot competition, especially if bargaining is not costless. By contrast, the remanufacturer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his profit by using negotiations if he is the Stackelberg follower.  相似文献   

17.
As waste from used electronic products grows steadily, manufacturers face take‐back regulations mandating its collection and proper treatment through recycling, or re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alists greet such regulation with enthusiasm, but its effect on remanufacturing activity and industry competition remains unclear. We research these questions, using a stylized model with an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 facing competition from an independent remanufacturer (IR). We examine the effects of regulation on three key factors: remanufacturing levels, consumer surplus, and the OEM profit. First, we find that total OEM remanufacturing actually may decrease under high collection and/or reuse targets, meaning more stringent targets do not imply more remanufacturing. Consumer surplus and the OEM profit, meanwhile, may increase when OEM‐IR competition exists in a regulated market. Finally, through a numerical study, we investigate how total welfare changes in the collection target, what happens when the cost of collection is not linear, and what happens when IR products are valued differently by consumers.  相似文献   

18.
策略消费者持币观望的行为对零售商和生产商的盈利都会产品负面影响,本文在二级供应链中同时考虑策略消费者的行为和产品质量设计,研究批发价格契约下策略消费者行为对供应链不同渠道利润的影响。分析表明,当生产商决定产品质量时,分散供应链下的产品质量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议价能力相关,生产商议价能力越强,产品质量越高;当生产商完全掌握确定产品质量和批发价格的权利时,策略消费者的行为加剧了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利润分配的不公平,生产商能获得更大比例的利润;面对策略消费者时,厂商承诺产品数量有限能够实现比集中供应链下更高的利润,存在合适的产品质量和批发价格,使得分散供应链能实现数量承诺下的最优利润,并实现提升质量和增加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在由两个供应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的二级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中,分析了随机市场需求以及供应商之间同时存在价格与质量竞争的情形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问题。在供应链集中决策、无风险补偿及有风险补偿三种情境下,构建了基于质量和价格的风险补偿模型并求得纳什均衡解。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可行的需求风险补偿策略使得供应链达到协调水平,并且需求风险补偿策略对零售商更加有利;在需求风险补偿策略下,需求风险补偿价格与其对应批发价格正相关,与其产品质量水平负相关;价格竞争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具有负向影响作用,对供应链总利润影响作用随着竞争程度增加而减弱,质量竞争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和供应商产品质量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对供应链总利润影响呈倒U型关系;需求风险补偿策略能够激励零售商的订货行为,强化价格竞争程度和质量竞争程度对供应商订货量和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在供应链系统中双渠道营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要优于单渠道营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本文结论不仅详细剖析了风险补偿策略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影响关系,也理清了价格与质量竞争对各方行为策略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