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民主思想是陈独秀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甚至是贯穿其一生的主线,他的民主思想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文化运动时期,推崇资产阶级民主;第二阶级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主张无产阶级民主;第三阶段被开除堂籍,民主观发生了某些量变;第四阶段是一生最后4年,民主观有了质的变化,分析、探讨陈独秀一生民主思想的发展演变,对我们今天仍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梳理了西方民主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古希腊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并通过对比这四种民主的差异及前后联系,分析与揭示西方协商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它在实践中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安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早期无产阶级革命产生过重要影响。然而,陈独秀是一个不成熟的思想家和革命领袖,他的政治思想十分复杂,既充满真知灼见,又不乏缺点错误,突出反映在其民主思想的演变过程中。陈独秀关于民主的论述是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民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独秀蜕变为右倾机会主义者。如何正确地评价陈独秀的一生,不是本文的任务。本文仅从“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出发,揭示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五四时期民主思想发展的几个新趋向:一是对代议制度的批评日趋普遍,越来越趋向于要求直接民权;二是人们思想中的民主之“民”越来越接近真正的人民;三是产生了初步的无产阶级民主观念;四是民主思想的发展日益中国化。并指出:这些新趋向的产生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综合影响的结果;由于出现了这些新趋向,中国民主思想结束了以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单线发展的历史,开始出现了人民民主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行发展的局面,而人民民主思想逐渐成为中国民主思想发展的主流方向和最终方向。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发展和其一生的革命实践是分不开的,他将马克思主义学说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建设理论,他的民主思想为我国的民主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认真研究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民主观是毛泽东关于民主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言,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毛泽东的民主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民主仅是矛盾的一个方面;民主有诸多基本属性;自由是民主的先决条件;民主评价是实质民主与形式民主的统一,立足于中国国情要侧重于形式民主;民主与稳定的价值冲突的应对。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很深刻,但也有某些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完善并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一生都是一个行动者。笔者从五四时期(1915~1921)、建党时期(1921~1927)和晚年(1927~1942)三个阶段展开的论述可以看出,陈独秀始终呼吁民主、争取民主、反思民主。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斗争的变化,他对民主的认识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刻,并由遵循规范伦理学:"我应该做什么"转向美德伦理学:"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他最后的觉悟,即伦理的觉悟。  相似文献   

9.
国际舆论环境是当今国家"软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概括几千年来西方中国观的变化,探讨中国国际舆论环境变迁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影响西方的中国观的四个因素:第一信息不足、不准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给正确的西方中国观的形成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第二非我类民族偏见的影响和制约着正确的西方中国观的形成;第三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国自身经济和政治民主的发展;第四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是否有利于西方国家自身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关于民主思想的论述是贯穿始终的,本文致力于从文本学的角度去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观,在仔细研读马恩原著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马恩民主观的主要内涵、人民民主的实现条件以及民主观的主要特征,最后以马恩的民主思想为指导探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从对武汉地区青年进步团体的思想影响,到直接指导武汉地区的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武汉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大革命时期,一方面,陈独秀争取对大革命运动的领导权,一方面则是执行导致大革命失败的错误策略;抗日战争时期,在武汉、重庆宣传抗战思想的言行,表明晚年的陈独秀,至少是一位保持了晚节的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12.
晚年的陈独秀,通过对斯大林错误的反思,认为资产阶级民主有借鉴价值,主张借鉴资产阶级民主,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制,从而形成新的社会主义民主观。其见解不是他思想的倒退,而是对马列主义民主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一生对陈独秀作过多次不同的评价。五四时期 ,毛泽东积极支持并配合陈独秀的建党活动 ,对陈独秀的革命精神和创新思想推崇备致 ,称之为“思想界的明星”。 40年代初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史上的陈独秀作了客观的、辩证的分析评价 ,既指出其缺点和错误 ,又肯定其地位和贡献。建国后 ,随着个人权力的增长 ,毛泽东对陈独秀作了全盘否定。不同时代的不同评价 ,反映了时代演变的痕迹和毛泽东斗争策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宏观背景下,分析比较陈独秀与胡适等人的不同政治主张,从思想史的层面评析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和理论风格。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长期以来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末由向青首先提出颠覆性的观点,他认为大革命失败的责任不能完全归咎于陈独秀,共产国际负有部分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由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向青的观点很快受到批判,众多学者著书立说证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巨大灾难,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始终没有摘去。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前苏联档案的解密,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学术界开始重新探讨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问题。以杨奎松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陈独秀不仅不是“右倾”机会主义,反而在许多情况下抵制了共产国际的错误路线。这种提法具有开创性,其后,学者们进一步探讨,深化了新观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生命观与西方现代心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意识心理描写是沈从文创作中常见的节目。弗洛伊德心理学对沈从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然而,在以生命观为核心的人生观及其创作的主体走向上,沈从文没有走向弗洛伊德主义。他对“生活”与“生命”的诠释以及对乡村各种生命形式的探寻与发现,显示出他对人生的心理学观察角度,并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心理学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取同一立场。只有全面理解沈从文的人生观及其创作与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关系,才能对沈从文的人生观及其创作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陈独 秀是 中 共创 始 人,是 杰 出的 思想 大 师,也是 一位 杰出 的 诗人 。 陈独 秀以 诗歌 为 武器 ,真 实地 反 映了 他所 处 的年 代,忠实 地 记录 了自 己的 主 要斗 争 经历 ,真 实地 塑造 了 个人 的形 象 ,演 绎着 他的 行事 、奋 斗 和情 感。既为 后人 研 究中 国 近现 代史 、中共党 史 提供 了一 定程 度 的历 史 参考 ;也 形成 了自 己 广采 众长 、法 古 不泥 、转 益多 师、厚积 薄 发、勇 于 创新 的独 特 诗风 。  相似文献   

18.
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传奇人物,在律学、诗词、书画领域贡献至鉅.他直探佛教本源将信仰落实于实践,表现在生死观方面,他了悟佛教生死观的本质,突破明清以来追求死后世界的已经变异的世俗化的佛教生死观,以"了生脱死"为旨归,直指生命的超越;他外依于律学,精研行持,内归心于净土,以净土修行为证道途径;最终由安然离世实证了自己的生死观,成为后人的楷模.  相似文献   

19.
陈确论学继承其师刘宗周"一性"的学说,反对宋儒强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认为气、情、才即性,它们均有善无恶,并不是像宋儒说的气质之性是恶的根源;他为了从理论上解决人生界恶的来源,提出人习于恶则为恶;另外,陈确企图回避对人性作一先天的预设,认为人必须通过后天的修养扩充才能性全,这样他的人性论不同于宋儒的先天人性论,表现出宋明理学的转型,可以说陈确是自觉承担了宋明理学的自我批判与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20.
马克斯.韦伯是现代社会学的伟大奠基者,提出了现代化理论的一系列重大命题。关于民主,韦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但在他博大精深的著作中不乏关于民主的洞见。韦伯从现代社会日益官僚化这一前提出发阐述了精英民主观点,认为民主是"公民投票的领袖民主"。韦伯的精英民主理论改变了经典民主理论的发展路径,同时他对大众的作用估计过低;韦伯的精英民主理论极大地影响了现代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