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同一历史时期东西方所处地理位置、政治统治、经济特点、文化传统习惯之比较,认为:中国古代以农为主,重农抑商,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统治地位,商品经济落后,是民法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加之统治者在立法上重刑轻民,文化上独尊儒术,压抑了民众的民事权利,在法律适用上,封建的家族家规同国法并行,在调整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起到了替代民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共同共有在古代社会普遍存在,它植根于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条件,依靠团体本位的思想观念而发展壮大。早期罗马法同样存在共同共有。古典法时期的罗马法只认可按份共有的法律地位。日耳曼法确立了典型的共同共有类型,为德国、瑞士民法所继受。基于相似的历史条件,共同共有在我国民法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伴随现代工商业快速发展和个人本位民法理念的深入人心,共同共有制度正在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历朝的代表性法典都是刑法典,以确立权利为基础的民法典是不存在的。文中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法进程的影响,并从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辨析中国民法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其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取决于自身特定的文化背景,我们不能漠视传统民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它在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在传统民法中又称为法律行为制度,这一制度及其相关的理论在现代民法和民法学中均居于重要的地位。在民法典的制定中应完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使其更好的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在探讨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原因时,不少同志认为,封建社会的长期闭关锁国、重义轻利等保守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是中国商品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需要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不能作出简单的结论。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是自然经济,但是也存在着商品经济(主要是小商品经济),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观点和事实。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否存在与自然经济观念并存的商品经济观念和商品经济则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封建社会不仅存在着与自然经济观念并存的商品经济观念,而且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有些最高封建统治者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不少有所作为的君主都是重视封建社会小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的,从而促进了我国小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调整民事关系的规范反映了古代中国官方对于民事活动的价值理念。通过对具有传统意味的"民法"称谓的语义分析,揭示中国古代民事法律规范的价值理念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既反映了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民法上的表现.它在民法中起着重要作用,被一些学者称为"帝王条款".这一称谓与其在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称的.民法是权利法,民事权利是核心,是本位.作为民法"帝王条款"的诚实信用原则与民法在本位特征上是相冲突的.因此,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一原则对民法的研究和发展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从来都把侵犯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看作是对国家统治秩序的破坏,看作是犯罪,因此,对民事法律关系经常地以刑罚的手段加以调整;中国古代坚持“以礼治国”,“礼”的作用无所不在,在民事领域同样也有突出的体现。以刑罚手段和封建礼教调整规范民事法律行为成为中国古代民法的重要特征,这是封建制国家对民事法律关系的消极干预,是中国古代民法未能得到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从抽象人格到具体人格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民法根基于商品经济,秉承斯多葛哲学以来的理性传统,历经近代人文主义思潮和启蒙思想的启迪,确立了抽象平等的法律人格。但进入20世纪以后,垄断加剧、社会动荡、各种不平等加剧,保护弱势群体成为一大法律问题,遂出现近代民法抽象人格向现代民法具体人格的转变思潮。然而,在作为"宪法"地位的民法典中不能用具体人格代替抽象人格,抽象人格仍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随着保护弱者地位的法律的增多,社会法逐渐形成,由此形成了具体人格根基的土壤。这一方面显示了民法发展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法律从二元法律结构向三元法律结构发展的精细化过程。在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中,人更加受到关怀,人的尊严更加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10.
近代立法者以民法思维构建传统商法体系,这为传统商法与民法之间的融合创造了前提条件。民法商法化促使商法规范逐渐替换相应的民法规范,为民法带来活力,同时也使自己面临消解命运。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面商化使得民法展现其适应性品格,从传统民法向现代民法进行转变。企业家和律师为营业所设计出来的交易模型难以为民法和传统商法所规范,而围绕这些交易模型成长起来的新商法规则体系被称为现代商法。传统商法与民法的逐渐趋同,以及现代商法在交易模型基础上的不断发展,可以说是未来商法实践与商法学研究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民法观念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基础上形成的 ,是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思想文化保障。我国国民历来欠缺民法观念。对此应首先重视和强化民法 (私法 )的立法工作 ,其次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提高国民民法观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设立取得时效制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民法理论中 ,民事时效制度包括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我国《民法通则》中只设立了诉讼时效制度。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设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取得时效制度 ,利用比较法律研究 ,提出了立法建议 ,以达到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本经济法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诞生之日起便突破了传统经济法危机对策法的定位,形成了一系列的赶超型的法律制度.反思中国经济法,特殊的时期与特定的原因给予其改革先锋与代位法的历史使命,却在市场的不断完善中日益呼唤其赶超型法律的崭新定位.  相似文献   

14.
商法的本质是指商法区别于其它法律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商法属于特别私法,商法是市民社会发展的法律条件,商法是商品经济存在与发展的技术性条件。  相似文献   

15.
近代民法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为"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契约化社会中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得到空前的满足。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单纯的契约自由不能真正实现契约自由,离契约正义则更远。因此,现代民法在某些领域重新导入"身份"要素,以对纯粹的自由契约引致的利益失衡进行纠偏。身份的适度回归体现了现代民法保护的价值转向,力求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政府为适应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应建立起以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为基点,建设法治政府和政府绩效管理为核心,政府公务员素质不断提高为保障的政府权威体系。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使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商业贿赂是近年来“曝光率”较高的一个名词,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它严重危害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的廉政建设以及良好社会风气的培育。商业贿赂既触犯了刑事法律,也触犯了行政法律以及民事法律,但是,首当其冲的则是商事秩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对商事贿赂的主体不仅要从刑事、行政、民事方面进行制裁,更重要的是要从商事方面对其进行制裁,要求其承担商事责任,而不能以民事责任代替商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特质与民商法之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商立法若能正确反映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必然条件,构建起和谐的法律体系,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特质.市场经济即商品经济,它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经济形态.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但都有着其共同的特质,民商法也即具有相应的共同品格.交换性、多样性、平等性、自愿性、利益性、信用性、知识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法治性,公开、公正与公平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质和民商法必须具有之品格.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内部展开政治经济学的解剖,认为自由平等的商品经济准则已经异化为资本支配劳动的关系,其经济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所有权规律,而拜物教则是这种物质生活关系在精神领域中的反映,从而建立起从"市民社会"向"人类社会"跨越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