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轻松一刻     
《社区》2014,(18):64-64
和乔治说话一个流浪汉在一家旅馆外面敲门,旅馆的名字叫“乔治和母老虎”,他问开门的女人:“你能不能赏碗饭给我这个可怜的人?”女人大声说:“不能。”几秒钟后,流浪汉再次敲门,同样是那个女人开门。那个女人大声喊道:“滚开,你这个没用的东西,以后永远不要来了.”几分钟后,流浪汉又去敲门,开门的还是那个女人,流浪汉说:“对不起,这一次,我能不能和乔治说话?”  相似文献   

2.
给同学送礼     
《可乐》2006,(11)
女儿就要上高中了,我们想把她送到一所离家近的重点中学。恰好那所学校的校长是我的高中同学胡兴,老婆便叫我去找他帮忙。可这几年我们一直没和人家来往,老婆说:"只要礼送得到位,还怕办不成事情?"晚上我和老婆拎着厚礼来到胡兴家。开门的是胡兴的夫人。她说她老公今天不在家,问我们有什么事情。我说:"我们今天主要是来看看胡校长,顺便……"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胡夫人打断。她说:"我家老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研究的新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好问是文学史总要提到的诗人 ,但大抵是在金代文学的一小节里。在人们的印象中 ,他只是少数民族统治的北方地区的一位诗人。这或多或少是一种错觉。前人虽也有南北观念 ,但评元好问 ,则总是把他融入我国诗歌发展的滔滔长河中来认识 ,而且评价是很高的。譬如元初的郝经说他“独以诗鸣 ,上薄风雅 ,中规李、杜 ,粹然一出于正 ,直配苏、黄氏”。[1 ] (第 432页 )清人这类的评价更多 ,如李调元《雨村诗话》说 :“元遗山诗精深老健 ,魄力沉雄 ,直接李、杜 ,能并驾者寥寥。”郝经说他“中规李、杜” ,李调元则干脆说他“直接李、杜” ,把两宋以来…  相似文献   

4.
娱乐广场     
幽默笑话与把房子固定住有个醉汉回家用钥匙开门,可是半天钥匙也没插进锁眼,一名警察刚好巡逻经过,便走过来说“我来帮你开门,好吗?”“谢谢你,”醉汉回答说,“其实,只要你能固定住房子,别让它转来转去,我自己就能打开。”(冬丰)吃白食的横理一个人走进早点铺,喊了一声:“给我来3碗豆浆!”堂倌立刻照办。然后,这个人又叽咕道:“我不要豆浆了,给我换成两根油条吧!”堂倌又给他换来了两根油条。他吃完油条,擦擦嘴就往外走。堂倌急忙拦住他,要他付钱。他把眼一瞪,说:“为什么要钱?那油条是我用豆浆换的呀!”堂倌说:“可豆浆你也没给钱呀!”他眼…  相似文献   

5.
大凡做了复辟倒退的顽固派,总不免色厉而内荏的。这是由他们代表的没落阶级的反动性和腐朽性所决定的。譬如孔丘,当他被宋国的国防部长桓(鬼隹)(此人曾被孔丘攻击为违反周礼,无疑是个革新派)追逐逃跑时,虽然口中念念有词说硬话:“上天把治理天下的圣德都赋予了我,桓(鬼隹)这小子能把我怎么样?”心里却只恨不能再生出两条腿来。他还说过:我干起“克己复礼”的事业来是“不忧不惧”的,拚命干;无非人家说我复辟,让他说去,  相似文献   

6.
抓贼     
凤凰 《社区》2008,(1):52-53
小区里住着几十户人家,有些人家的房子空着,就出租给来城里打工的民工住。李四就是一个打工的民工,他也租了一间房子来住。虽然住在底楼,但是他早出晚归,小区里的人很少见到他,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干什么的。  相似文献   

7.
安琪 《北京纪事》2013,(7):10-12
16岁少年只身前往英国 16岁那年,张驰从北京前往英国南部的一个小镇留学。那时他英文很烂,看到老外只能流利地说声“Hello”。寄宿人家的女主人名叫苏珊,男主人叫乔。两人都是胖子,非常好客,张驰第一天进门就看到餐桌上摆了满满一桌子中国饭菜。原来为了迎接他的到来,主人早就做好了准备。和他一同在这户人家寄宿的还有一个来自香港的男孩,英语说得很棒,他负责为张驰和主人做翻译。  相似文献   

8.
清朝学者钱大昕在《恒言录》(卷三)中认为“婶”由“叔母”合成,乃精当之论。现代汉语方言称叔之妻含“叔”语素者有广东梅县话,称“叔姆”。最普通的是含“婶”语素,如西安叫“婶”,成都、昆明、长沙叫“婶婶”,北京叫“婶儿”,济南、沈阳叫“婶子”,温州、广州、阳江、厦门、潮州呼“阿婶”,福州唤“依婶”或“家婶”。  相似文献   

9.
王瀛 《北京纪事》2011,(7):20-22
村民们热爱“歌唱家王大婶” 在北京东三环的一个村子里,村委会旁边一所平常民居,住着一位和善的“大名人王大婶”,偶尔进出散步时,朴实的村民们总是热情地和她打招呼,叫一声“王大婶”!  相似文献   

10.
左邻右舍     
我家住的那个单元,左邻姓刘,人称刘老大;右舍姓李,大伙叫她李二婶。刘老大爱好广泛,除每晚必喝两盅外,饭后总是手捧着收音机听新闻和曲艺节目,音量还放得很大。李二婶则好串门儿啦呱,诉说邻里间发生的趣事,尤其对我这个新来户,她更是频频光临。我喜欢读书、看报、写作。左邻右舍的爱好对我来说当然是个干扰。有几次,我实在忍不住了,想提醒他们关照一下别人,却被老妻拦住了。她说“:邻里邻居的,怎么好干涉人家的爱好?”我也就打消了“警告”他们的念头。一日,我和老妻去菜市场买菜。走的时候天还好好的,可往回走时,天下起了雨。我们刚要找个…  相似文献   

11.
半便士     
少年犯教养所600个男孩当中,大约六分之一只有10-14岁,小男孩们其实都有着寻求爱的本能。我便是在这里工作。其中有个叫“半便士”的小男孩,快12岁了,来自布罗姆芳汀,是那些小孩中最健谈的一个。他说他母亲在白人家做女佣,他有两个兄弟和两个姐姐。可是,在“半便士”的档案里清楚地记着,他是个流浪儿,没有任何亲人。他从这个家里被带到那个家里,最后学会了偷窃。通过书信备查簿,我发现“半便  相似文献   

12.
不老的境界     
人总是要老的。英俊潇洒的小伙儿要变成步履蹒跚的老翁,艳丽如花的少女要变成颤颤巍巍的老太,这是千年不变的规律。但人类并没有停止过做“长寿不老”之梦。在岁月的长河面前,人不是万能的,求仙访道,炼丹制药并没有改变人不老的命运。古人只好劝告人们以珍惜时间来延长生命。孔夫子曾扼腕叹息:“逝者如斯”;李  相似文献   

13.
1.再没见过沈玉生那样好看的男孩子。黑的发,白的衬衣,蓝的牛仔裤,白球鞋,干净的眼神,温和的唇,白桦树一般挺拔。笑,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父亲说,快招呼人啊,这是小沈,刚分来的,你叫沈哥。人家是大学生呢。是来跟李师傅学习的。他看着我,羞涩地笑。我也笑。唤他,沈玉生。他的脸就微微红了。  相似文献   

14.
傻胖请客     
傻胖之所以叫傻胖,不仅因为他长得太胖,而且说话办事马马虎虎、丢三落四……因此,傻胖的故事常让人哭笑不得。这一天,爸爸叫傻胖去请“李伯伯”来吃水饺,叫了几次,傻胖嘴上答应“哎”,却蹲在院子里不动。原来,他正专心致志跟小伙伴斗蛐蛐  相似文献   

15.
俄国文学中“多余的人”进步意义初探李小林俄国评论家赫尔岑在评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时曾说:“奥涅金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因为他从来不做什么事,他在他所处的范围内是一个多余的人。”①之后,“多余的人”成了俄国文学中一类典型形象的代名词。这...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在其著名小说《祝福》中曾有这样一段描述: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地)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地)说。她讪讪的(地)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地)说。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地)走开……”  相似文献   

17.
1993年元月8日,天蒙蒙亮,阳城县河北镇匠礼村一高一矮走出两个人,高的叫杨万林,矮的叫李思林。两个人出了村,走上偏僻山道。行走间,杨不时辱骂李,李怯怯地并不还口,杨很恼怒,骂出了更刺耳的话:“你不是东西,你老婆也不是东西,在广西卖×,到山西也卖。”这一句把李激怒了,他一转身要打,没有打住,反被杨抓住了手腕,又被摔倒在地,李爬起来再次扑向杨,又被狠狠地摔倒,头撞在石头上流出了鲜血。此时,李已没有多少还手之力了,而杨却兽性大发,他抓起山路上的石块在李的头部、胸部猛砸,见李已奄奄  相似文献   

18.
关于“龙图腾”的事,这几天闹得挺凶。一个人说,别让龙做中国人的图腾了,因为在外国人印象里龙是邪恶的;很多人驳他说,龙是咱们民族几千年来的象征和符号,  相似文献   

19.
14=陡发?     
打“的”,我坐司机边上,遇上红灯,前面一辆小轿车的尾巴近在眼前,我见那车的车牌尾数是68,笑说:“他这车牌挺值钱吧?”司机道:“您还不知道吗?如今已经不时兴花钱买数字啦!”我说:“是吗?不再认为168是‘一路发’了吗?遇上14什么,也不避讳了吗?”他说:“您怎么消息一点儿不灵啊!早被人破解啦!”我不明白,忙请教:“怎么个破解?”他笑说:“14,人家用音阶来唱,那不正好是‘陡’吗?‘一路发’虽然吉利,比起‘陡发’来,那不还是辛苦吗?所以,现在有的人喜欢14,比喜欢68还厉害哩!更有绝的啦,有的人把6唱成‘拉’,把8唱成‘高八度’的‘倒’,‘拉倒’,就是谈不成生意,什么也捞不着,有什么好的?当然啦,这么破  相似文献   

20.
一位叫贝加的教育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中国某地方,几个小孩在一起玩,其中一个被另一个打了,被打的孩子哭着跑回家去告诉了妈妈,妈妈急忙赶来对“打手”吼道:你为什么打他?!你再敢打他,我就打死你。在美国也有这样的事,可年轻的妈妈跑来却心平气和地说,你为什么打他呢?你们不是好朋友吗?好朋友应该友好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