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唐代户部别贮钱设置于德宗贞元四年二月辛巳 ,但有一个酝酿和后续过程。设置之初 ,其钱源有六项 :中外给用除陌钱、缺官俸料钱、外官缺官职田钱、现任外官一分职田钱、停额内官俸料钱和停刺史执刀、司马军事钱。户部别贮钱与青苗钱应有渊源关系 ,也有区别。户部别贮钱的设置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贞元四年以前户部钱考何汝泉唐朝后期的户部钱,是由户部司、户部使司相继掌管的一部分国家经费,在支撑国家机器运转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户部钱与户部使的设置以及度支、盐运、户部三头财政管体制的形成,都有密切的关系 ̄[1]。户部钱的设置,《旧唐书·德宗纪》、《唐...  相似文献   

3.
唐前期两京官府工程的经费筹集方式多样,除通过国家库藏拨给调配之外,还有临时科率百姓财物劳役、征发官员俸禄、百官献纳、拆迁补料等多种途径。这种多样化的经费筹集方式的原因有三:一是工程建设并非国家的常规事务;二是负责营缮事务的将作监存在固定收入;三是将作监所需原料直接申报尚书省,由尚书省支拨调配。由于重大工程所需往往超出将作监的承受能力及以尚书户部为核心的财政预算,加上官府并无专项经费以供工程营缮的临时支取,所以唐前期两京官府工程营建过程中常常采用各种办法来筹集经费。这种面貌一直持续到后期设置了专项营缮经费才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4.
光化三年(900)唐王朝授予罗隐检校户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官职;唐亡后,罗隐未曾接受后梁授予的给事中官职,至死都以唐臣自居;又屡劝钱缪“兴唐宗社”。其历史定位当为大唐的“忠义”之臣,而非后梁或吴越之臣。其“忠义”人格一以贯之,从未动摇。  相似文献   

5.
影响唐王朝国家安全的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人口构成、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因素在内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唐王朝进行了以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社会安全等为核心的国家安全建设。其政治安全建设主要是礼法并用,以礼辅法来维护正统李唐皇权统治;其军事安全建设主要为强兵兴兵、开疆扩土;其社会安全建设主要体现在执行松紧并举的社会政策。政治安全建设创造了李唐盛世,但其不稳定的皇位继承制度也给后世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军事安全建设一方面扩展了唐王朝版图,但因其致命弱点——重北轻南导致了其统治中后期的社会动荡;社会安全建设一方面使音乐和诗歌得到了极大发展,另一方面却也成为儒学失坠、诚信渐衰的重要原因。从唐王朝国家安全建设中吸取经验与养分,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建设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国防事业,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6.
李唐开国,军事制度基本上是沿袭拓跋魏、杨隋以来的府兵旧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整顿和发展,府兵成为唐王朝内固畿辅、外备征御的主要军事力量。府兵之外,唐初统治者又建立了北衙禁军,使中央军事系统具有南衙北衙之别。“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①”。南衙卫兵即统辖于中央十六卫的番上府兵,是唐中央宿卫京师的主要武装力量,北衙为唐代宫廷禁卫军,是专职保卫天子的亲军。唐前期的北衙军队,是指在唐初元从禁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军,合称北门四军。  相似文献   

7.
虚实钱是在唐后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铜钱和实物货币行将退出流通领域时产生的混乱现象。唐后期史籍中大量记载的在两税、盐铁、官俸、和籴、和雇和宫市等领域出现的虚实钱,并非源于一当十、三十的乾元钱,而是源于虚实估。虚估是唐政府在无力限制销钱为铜,无力大量鼓铸铜钱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需求的经济形势下采取的价格政策。但与唐政府本身愿望相反,它引起了财政及价格上的混乱。唐后期财政上的许多棘手问题的产生(如:两税折纳、盐铁记帐、内外官俸差异、和籴、和雇、宫市弊民等),都以虚实钱为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吐蕃王朝建立以后,大力推行军事扩张政策,占领区域不断扩大。在强盛时期,吐蕃之所以能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甚至一度处于上风,其军事力量的作用不容忽视。吐蕃决策层和军事指挥官重视战略战术的运用,这是其对唐朝军事行动取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以儒家和谐思想为基础 ,制定了符合社会需要的国家体制 ,君臣之间“和而不同” ,使唐王朝内部和谐 ,充满朝气 ,推动了大唐帝国走向兴盛 ;玄宗后期“同而不和” ,君臣离心 ,决策失误 ,唐王朝逐渐失去生机与活力 ,迅速走向衰弱。  相似文献   

10.
太原市晋祠的《晋祠之铭并序》碑(习惯称唐碑)系唐太宗李世民亲书,历来被视为珍品,模拓流传,自古至今,其风不衰。清乾隆时挂匾称为“贞观宝翰”,今人又盛称它是仅次于王羲之《兰亭序》帖的行书书法珍品,但此碑究竟何时所撰?书法究竟如何?今试撰文论之。要了解唐碑,还得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书写经过谈起。唐王朝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年间(627—649年)后期,已是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国内统治秩序也基本安定。李世民便把称雄的矛头对准了邻近的国家。唐王朝实力  相似文献   

11.
唐代礼部式祥瑞条曾东传日本,成为日本治部式祥瑞条的立法蓝本。唐日两式祥瑞色目类别、祥瑞条名称基本相同,明显不同的是日本式祥瑞条大多带有注释文字,而根据现存的资料则未见唐式祥瑞条有之。本文对唐日两式祥瑞条"中瑞""下瑞"色目的异同进行考察比较,搜罗出日本式祥瑞条注释文字的中国文献依据,以期确证唐式对日本式的立法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唐式祥瑞条的原貌。  相似文献   

12.
半两钱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由秦国铸造,早期工艺原始,钱币上的文字古朴苍莽,钱体形状、大小不一。秦王朝建立后,中央统一铸币,铸造工艺改进,半两钱钱文规范,钱体规整,制作精好。秦朝后期由于社稷动荡,半两钱出现变小变轻的现象。汉承秦制,西汉早期也铸造过半两钱,但整体风格已无秦半两之霸气,钱体较薄,钱文笔划较平浅。  相似文献   

13.
唐代飞钱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中后期以后,两税法的实施扩大了对货币的需求量,而当时的货币制度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货币,因此,钱币不足成为严重的经济问题,它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于是飞钱应运而生,它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飞钱原理”运用的汇兑功能及汇兑信用对宋代变换业务的发展和中国最早的纸币产生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赦宥作为特殊的行政手段和法律问题,在古代社会源远流长。赦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固定化和制度化,形成了一定的制度和相关法律条文,发展至唐代已有迹可寻,唐代赦宥的实施有着自己的场合和背景,赦宥本身也有类别的区分和相应的赦书格式,  相似文献   

15.
自唐代以来,干谒便成为中国传统交情世态中的常见行为。继唐代的盛行之后,诗词干谒在宋代逐渐衰落。及至南宋中后期,江湖游士的干谒活动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与唐人相比,江湖游士的诗词干谒行为呈现出新的面貌:干谒目的从科举仕途转变为钱财谋生;干谒对象不再局限于权贵名流,而是覆盖到整个士大夫阶层;干谒者的心态逐渐由原来的骄傲自信变得谦卑压抑,世人对于干谒行为也给予了不少批评指责。受到科举制度的变化、政治高压与朋党之恶、诗歌地位的变化、礼遇士人的传统等因素影响,南宋中后期的干谒之风兴起,彰显了底层士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当时独特的权力制约与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南朝刘宋遣使救灾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频发的自然灾害促成了刘宋遣使救灾措施的不断实施。救灾使臣在参与地方灾害的救助过程中,将朝廷的安抚、赈恤与监察等几个环节连接起来,成为在灾害情况下联系国家和地方的纽带,体现了封建国家在救灾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遣使救灾作为刘宋一种积极有效的救灾机制,对刘宋灾后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中侠女的命运模式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侠女题材的作品可谓是唐代小说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侠女题材的作品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侠女们的身份是各异的 ,或商女 ,或婢女 ,或将女 ,但她们却有着相似的打抱不平、惩恶扬善之行以及或为尼 ,或为道士 ,或不知其终的大致相同的归宿。这些侠女们的经历艺术化地再现了唐传奇与时政、社会、经济、思想等关系的现状 ,也适时地提出了女性的地位与才艺、女性的德操与自主意识等不朽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的律疏制定是形成《唐律疏议》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没有这一步就不可能有《唐律疏议》。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律疏删缉则是形成《唐律疏议》的又一关键步骤,正是在这次删缉中,《唐律疏议》从形式到内容都基本定型,之后唐朝适用的律疏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唐朝灭亡之后,《唐律疏议》的适用并没有停止,因此,在传抄和适用中,也还发生过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都甚微末,总体而言,《唐律疏议》还是延续了开元以来的形态。有学者认为后世所传诸本《唐律疏议》有可能是从《宋刑统》演变而来,还认为《唐律疏议》各律的篇目疏议是元朝以后好事者所添加,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于理于据均很难成立。  相似文献   

19.
张九龄是开元年间政坛、文坛领袖。作为盛唐早期的重要诗人,张九龄为后世树立了清澹含蓄的诗歌风范;而作为盛唐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奖掖、提携了很多具有非凡文学才能的有识之士。经他擢拔的文学后进,如王维、孟浩然等,也因人事上的亲近,而在诗歌创作上受其影响。在唐诗发展史上,张九龄热情响应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并以其卓著的创作实绩,彰显了积极的时代精神。可以说,张九龄是盛唐诗风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