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清末词人况周颐关于词境与词心的观点。论证了况氏词境──词心说在文学创作心理机制及文学与生活关系问题上的独特意义,并论述了况氏观点与中国古代传统创作论中“妙悟”说的关系及其在词论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杨凤琴副教授撰,海洋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该著以南宋词人吴文英词作的意境之美为研究中心,系统地分析了梦窗词的意象、意境特色及其成因。对梦窗词的意象进行了分类梳理和探究,分为植物意象、动物意象、其他自然物意象及人工器物意象四类,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解析出梦窗词意象的深刻内  相似文献   

3.
试论定庵词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除诗与散文而外,尚有词百余首。量少而质精;其美学价值,足与诗文媲美。我们在研究他的诗、文的同时,不可不研究他的词;必如此,方能更好地看清这位大思想家、大诗人的风格与人格之全貌,也才能更清楚地窥见其隐秘的内心世界。可惜的是,目前对定庵词的研究文章尚不多见,文学史上对其评价亦往往偏低,如说“由于过多强  相似文献   

4.
顾随《倦驼庵稼轩词说》是一部很重要的研究稼轩词的论著。这是作者自己词作创作经验和宋词鉴赏方法的结晶。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重点分析了《稼轩词》主旨美:"诚"和"高致"。这个"诚"就是辛弃疾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和生命热望;"高致"则是作者心胸精神的自然流露。二是分析稼轩词艺术美:灵动妙悟,注重词汇、句式和词义之间的圆融和谐。三是他为读者欣赏阅读稼轩词指出方法:尚友词人,了解词人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论词境美     
作为一代之文学的词,是中国韵文学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既有韵文艺术的一般特征:词采流丽富赡,结构匀称谐和,意味浑厚深沉;又有自己独到的审美价值,而卓然于中国古典文学之林。从词文学与其它文学的比较看,它不同于辉煌灿烂、色彩纷呈的唐诗,高奏豪迈的斗志,远翥的理想,雄壮的凯歌,也不象元凶那件用良哀的弦音,弹唱现实的黑暗,民生的悲惨,土人的压抑。而宋词是产生繁荣在特定的历史土壤中的,自有与其它文学样式相异的风味。北宋初期,刚刚从战伐的恶梦中醒来的赵王朝,上至王公贵卿,下到寒士小吏,都沉浸在“燕燕骂骂”…  相似文献   

6.
"理学能词者:朱熹《晦庵词》,无论矣。"基于朱熹的词学成就,主要探析《晦庵词》的篇数,"无意不可入"的主旨内容,"豪宕清婉,各极其趣"的审美风格,以及"晦翁体"的提出等,以期全面认识朱熹词在南宋词坛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心灵状态切入,论述了词境与禅境的不同品质及内涵,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通相融之处,意在揭示艺术思潮与哲学思潮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女性词的认识,大多集中在或是伤春悲秋的情爱之思,或是社会动荡的家国之思。事实上,女性词的创作空间一直在不断扩大着,涉及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兴盛,从明代已经开始展现。进入清代以后,女性词的日常化趋势逐渐增强,成为女性文学发展史上的新的发展阶段。清初女词人高景芳词的日常生活化,表现在题材上,有着非常琐细的一面,这不但可以让我们感受此类女子对生活的别一种体验,而且突破了已经被批评史确立为经典的对女性生活的文学表现方法。藉此,我们可以更具体地看到古代女性生活的多个层面。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尽管生活的诗意化可能是普遍的追求,但是,让琐细的生活真正进入诗中,仍然是清代以来才出现的大趋势。日常生活因而也就不存在是不是诗的问题,而是怎样来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词心说     
"词心"虽系晚清词论家提出的一个词学范畴,但却揭示了唐宋以来词人在创作中独有的心理状态:或"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或出于至情至性,所谓"不能不尔"。正是由于这种种"赋情独深,逐境必寤"的词心表现,才可能创作出与诗、曲、散文等其他文学样式不同的具有独特美感的词情词境。  相似文献   

10.
杨慎博闻强识,明代著作第一。由于受到明代中期考据学的影响,他在《升庵诗话》中运用考据方法观照诗歌,考证字的音、形、意以及名物、探究诗歌本事以及典故、考察版本与文字校勘、溯源诗歌体式、发掘诗句含义之源流,开创考据诗学之先河,可谓诗学史上的一大功臣。  相似文献   

11.
词心说     
"词心"虽系晚清词论家提出的一个词学范畴,但却揭示了唐宋以来词人在创作中独有的心理状态:或"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或出于至情至性,所谓"不能不尔"。正是由于这种种"赋情独深,逐境必寤"的词心表现,才可能创作出与诗、曲、散文等其他文学样式不同的具有独特美感的词情词境。  相似文献   

12.
张泌词说     
本文辨析花间派词人张泌生平,认为此张泌和南唐入宋的张泌并非一人。认为张泌词情感真实,摆落故态俗套,在花间词中具有鲜明之个性特征,体现着词这一体裁在初期的幼年花树般的清新自然之风格,并非如前人所说仅仅依违于温韦两人之间而已。  相似文献   

13.
事境是中国诗学独创的一个概念,但一直被抒情传统的意境说所遮蔽。事境说是宋代以来世俗化生活在诗学领域的一种反映。与“想味不尽”的意境不同,事境尚实宜近,是时间(事)空间化(境)审美范畴。从诗性生存的角度看,诗人创设事境就是为了使人摆脱日常之事的纷扰,在事的诗性世界里去感受和体验应然的生活,从而使人心灵得以净化,生活得以提升。深入发掘和研究事境,既有助于全面理解中国诗学的历史传统,也有助于当下诗歌与诗学多元鉴赏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籍华裔学者叶嘉莹教授与四川大学梁钺教授合撰《灵谿词说》,自1982年起陆续在《四川大学学报》及其丛刊刊载。1986年夏,论唐宋词部分撰写完毕,编次成书,交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不久即可问世。这是两位学者通力合作、精心结撰的一部词学专著,也是  相似文献   

15.
摹状词略说     
摹状词分为限定性摹状词和非限定性幕状词两种类型。语境对摹状词起着非常重要的制约作用。专有名词与摹状词在外延上是一致的,但在内涵上却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6.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一北宋中期,一颗闪耀异彩的流星闯进了词坛,使历代读者都为之翘首仰望,这就是眉山苏轼的“长短句之诗”。它最先引人注目的,是那横逸斜出、超越常轨的气势。这是因为宋人沿袭晚唐五代花间词人的遗风,对词有一种约定俗成的看法:词以倚声谐律为本色,以清丽婉约为正宗。所以,苏词的“铜琶铁板”之音,便被宋人讥为“皆句读不葺之诗耳”。真正的艺术珍品,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到了清代所谓“词之中兴”时期,一些学人把词提到了与诗同尊的地位,强调“词之兴观群怨,岂下于诗哉。”于是,这颗流星那迷离  相似文献   

17.
转词试说     
本文围绕《马氏文通》的转词,试图说明:一、转词是仟么,讨论转词的定义、构成、转词所表示的内容。二、转词在句中的地位,说明转词与动字的密切关系,并以转词置先动字者为例,指出《文通》的分析相当细致,不同意杨树达的批评。三、转词包括不包括前面的介字,首先指出《文通》本身对此不够明确,然后从五个方面说明《文通》的倾向:转词应包括前面介字在内。四、《文通》转词理论的贡献和不足:中西结合的创造,寻求规律,引例分析细微;表述不严,引例混乱,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8.
说别义词     
别义词是汉语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一类词.像反义聚合一样,别义聚合也是在人们心理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反义聚合强调的是词与词之间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别义聚合强调的则是词与词之间意义上的区别.反义聚合是双向、对等的,别义聚合是单向、不对等的.别义词是由于有参照词的存在才产生的,也是在为强调与参照词的区别时才使用的.别义词使用频率大大低于相应的参照词.词典上对别义词作出说明,有利于读者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正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才会有灵敏的感觉。”(叶圣陶语)学生作为理解词义的主体.能否互现与词语相对应的内在视象,能否深刻品味词义的关键所在。开发生活中积存的经验.引得经验性资源到词境,方能入词悟语味真义。  相似文献   

20.
艺术以独创为贵。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彪炳词坛,被尊为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得力于其独特的思想感情、独特的艺术语言、独特的表现手法,人们已对这点作了广泛探讨。然而,李词那自然清丽、深婉蕴藉的艺术境界是如何创造的?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仍有待进一步深掘。让我们先从那首脍炙人口的《声声慢》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