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学模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第三版)(以下简称《教材》)关于帝国主义国内垄断利润来源,作了如下的论断:“资本主义垄断的实质是要取得垄断利润,即凭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教材》第153页)我认为《教材》对垄断利润本质的这一段概括是非常科学的,从而是使人信服的。遗憾的是《教材》未能把上述垄断利润的科学概念运用于垄断利润来源的分析上。《教材》指出:“垄断组织所得的垄断利润的来源是:第一、从工人那里扣除的一部份劳动  相似文献   

2.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海大学10部教材获选江苏省精品教材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07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建设遴选结果的通知》。共评选出201部江苏省高等学校评优精品教材和203部立项精品教材。河海大学有6部教材入选精品教材,4部教材获选立项精品教材。精品教材分别是:曹家和主编的《宏观经济学》,殷佩生、吕秋灵主编的《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第五版)》,卢廷浩主编的《土力学(第二版)》,包为民主编的《水文预报(第三版)》,杜栋主编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张政文主编的《军事理论教程》;4部立项精品教材分别是:黄振平、陈元芳主编的《水文统计…  相似文献   

3.
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会长、上海外国语学院语言学教研室主任王德春副教授的三本语言学新著巳于今年出版。它们是: 1.《现代语言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版。此书深刻地阐述了现代语言学各种问题,反映了现代语言学最新成果和当代语言学发展趋势。2.《修辞学探索》北京出版社版。本书对现代修辞学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其中关于言语规律等论述被列入第十三届国际语言学家会议的学术文献。  相似文献   

4.
我在使用康华光教授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上册(第二版)的教学过程中,感到有两个地方的论述值得商榷。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关于射极输出器输出电阻的问题教材中(P、137~138)根据计算输出电阻  相似文献   

5.
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和目前高校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材,都把剩余价值定义为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①其实。这不是马克思的论述。而是出自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见该书一九五四年版,第115页)。为了恢复马克思的观点,有必要对《资本论》中剩余价值范畴进行探讨。一、《资本论》关于剩余价值的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剩余价值含义的提法至少有十种:(一)“我把这个增殖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等于生产商品时创造的价值产品超过其中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6.
本书的内容,是逐节讲解《小逻辑》原著,并作比较详细的注释。关于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论点,我在《论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中已经作了评述,这里不再重复。 一版序言 黑格尔亲自发表的著作有四:第一,《精神现象学》(1807);第二,《大逻辑》(1812—2816);第三,《哲学全书》(初版:1817,第二版:1827,第三版:1830);第四,《法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5卷第7章探讨了to on的含义。在相关研究和解释中,人们假定了一个前提:to on有存在含义,因而给解释亚里士多德的相关论述造成很大问题。如果不预设这一前提,这些问题本来是可以不出现的。亚里士多德关于to on含义的解释,基于他对希腊文einai一词的具体用法和基本句式的认识,基于他的范畴理论和四谓词理论。正确地理解他的相关论述,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关于to on的看法,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形而上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周予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上册于一九六一年出版以来,许多高等院校历史系采用作“中国历史文选”课教材.一九七九年末继一九六四年第二版修订之后,又修订出了第三版.本人反复地阅读了三版《中国历史文选》上册注释,并查对了一些有关典籍,受益非浅,同时也发现注释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今选择其中较有典型性的,把自己一些粗浅的意见写出来,和本书主编、三版修订同志商  相似文献   

9.
欢迎惠赐佳作专家匿名审稿《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来源期刊,第二、三、四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5年获山东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层次,数量第一名,全国同类学报转载量第三名,山东省优秀其看你,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再次讨论,涉及到两个内容:一是马克思是否作过两种含义的划分;二是两种含义的关系及其对商品价值的决定。对此谈点个人的粗浅见解。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存在两层含义有的文章认为,马克思“没有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划分,《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论述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两种划分。”我认为,我们现在重新讨论这个问题,应该立  相似文献   

11.
2009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关于真理问题的论述在逻辑上存在一些问题。该文从真理的定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以及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教材中长期存在的概念及原理模糊、甚至错误的问题,进行修正是新时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水利类《建筑材料》统编教材已出三版.第一版34.6万字,于1979年6月出版;第二版29.8万字,1985年5月出版;第三版40.2万字,1993年出版.三版均由武汉水利电力  相似文献   

13.
本刊编辑部了解到,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不少担任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师对于如何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讲授计划与市场问题,感到有困难。蒋学模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正按照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十四大精神,着手改写《教材》第七版。兹征得蒋教授的同意,把《教材》第七版中关于计划与市场那一章提前在本刊发表,供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4.
韦奇、时珍二同志在《关于社会需要与价值决定》一文(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83年第5期)中,对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部门总商品价值总量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对我和陆晓明同志的商榷意见,归纳为三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并且提出了价值决定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这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读后很受启发.但对此文的根本观点仍有不同看法,这里就韦奇、时珍同志的三点回答和价值决定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一下面,对韦奇、时珍同志回答的三个问题,作些进一步的说明.(一)关于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供求关系.在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不决定价值这个问题上,过去,我在和韦奇、时珍同志的讨论中曾指出过,主张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是在价值决定的因素中,拌进了供求因素.韦奇、时珍同志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再次重申:“社会总劳动根据确定的需要在各生产部门进行分割,是生产领域的问题,而市场供求则是流通领域的问题”(《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83年第5期第58页.以下凡引此文的地方,只注明页数).根据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社会总劳动根据确定的需要在各生产部门进行分割”的结果,就是各部门的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第二部分论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最后一部分阐述了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自恩格斯对《剩余价值理论》手稿的初步整理直到最近《全集》新国际版第二部分第三卷出版为止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编辑出版的历史过程,阐明了恩格斯为编辑出版这部手稿所做的大量工作和贡献,对考茨基版、苏联《全集》版和新国际版作了对比分析。认为,考茨基没有拘泥于思格斯早期的一些指示,在取材的范围和材料的处理上都从实际出发作了创新;考茨基没有将《剩余价值理论》作为《资本论》第四卷编辑出版,纯粹是为解决版权问题而采取的策略措施,从而澄清了考茨基版受指责最多的问题。对目前的苏联《全集》版也作了分析,既肯定了它在考茨基版基础上的重大改进,同时又针对目前的一些过誉估价,指出它在材料选择上部分地重蹈考茨基版的错误,对正文采取了不严肃的态度以及在注释、写作时间的确定和背景材料的叙述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去年第四期刊登了拙作《论“团结——批评——团结”》,主要论述了这一处理党内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的内容、意义和贯彻执行中的经验教训,本文拟从历史方面探讨一下这个方针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阐述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这样,我们对这个方针的意义和作用会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去年第四期刊登了拙作《论"团结——批评——团结"》,主要论述了这一处理党内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的内容、意义和贯彻执行中的经验教训,本文拟从历史方面探讨一下这个方针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阐述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这样,我们对这个方针的意义和作用会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了系统分析模型,利用系统分析模型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三个部分篇章结构说,并突出系统分析和整体把握原著本真含义。在继承传统教学对原著本真含义理解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第二条至第十条是从具体内容上批判了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哲学范式,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范式;认为第十一条,与第一条相呼应,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阶级性、革命性以及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系统研究,提出了高等院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与学几点建议,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对崇高作了详细阐述,但学界对其崇高思想的关注还远远不够。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黑格尔的崇高观:第一,在理念的发展过程中论述崇高;第二,崇高来源于理念;第三,崇高的神性色彩;第四,关于个体的崇高。认为与康德相比,黑格尔的崇高观显示出了他思想中的保守主义和浓厚的神学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