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当前存在的三种思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即: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可以说,这三种思潮各有各的说法,人们对它们的理解也并不尽一致。对此,我们该如何理解呢?事实上,不论是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还是发展马克思,都涉及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目的的问题。因此,也只有在准确地科学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目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去理解和把握好这三种思潮的关系与实质。  相似文献   

2.
据塞内加尔《太阳报》1981年3月报道,今年3月,塞内加尔知识界中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同情者在首都达喀尔举行了一次关于"马克思主义与非洲问题"的讨论会.之所以组织这次讨论会,是因为现在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究竟是否适用于非洲、能否解决非洲问题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特别是最近,一位颇负声望的塞内加尔老资格的共产主义者阿米杜·阿里·迪安出了一  相似文献   

3.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2年第10期报道,苏德哲学家双边委员会于1982年5月举行第十一次例会,讨论“哲学与文化”问题。奥伊则尔曼院士在题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化观》的报告中强调指出,文化这个概念中的主要内容就是人的本性的发展,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能力、需要、技能)和人的活动客体化和具体化的多样形式的统一。文化要求它的客体具有特点。我们谈到生产  相似文献   

4.
据南朝鲜《韩国经济新闻》1981年9月3日报道,南朝鲜“作家协会”最近举行有100多名会员参加的小说讨论会,讨论的主题是《文学与思想》。几个著名作家作了报告。李炳注在题为《现代小说及思想性》的报告中说:“以语言为手段的文学应当是思想的艺术。有一种倾向往往认为思想即意识形态,然而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要比意识形态更宽广、更深刻、更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国学术界开展了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讨论。这个问题的讨论,是由《光明日报》五月二十九日登载的艾恒武、林青山两同志合写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引起的。《光明日报》、《文汇报》、《大公报》、《北京日报》、《哲学研究》、《新建设》等报刊先后发表了讨论文章。七月十七日,《人民日报》的《学术研究》,发表了王中、郭佩衡两同志合写的《就“合二而一”问题和杨献珍同志商榷》的文章,对“合二而一”的观点提出了反驳。这一讨论正在进一步开展。现将有关文章的论点简介于后,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据泰国《新日》周刊第125期报道:1980年8月7日泰国文艺界在法政大学举办关于"当前泰国的文学与自由"问题讨论会.参加会的有作家、文学教授和报刊文艺主编等,会议由拉达·顺巴实教授主持.作家、《书籍世界》月刊主编素查·沙瓦西发言说:"权势问题与人们的利益息息相关.时局这个外因对当前泰国文学的发展是颇有影响的.有时泰国文学不论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很大发  相似文献   

7.
据苏联《社会科学》季刊1984年第2期报道,全苏“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今日全球问题”讨论会于1983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来自苏联、保加利亚、民主德国和匈牙利的250多位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有5个议题:全球问题的哲学方法论基础;科学对解决全球问题的作用;全球进程的社会经济脉络;全球问题体系中人和自然的关系;全球问题与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战乱频仍,重大军政决策之前的讨论是极为必要的军国大政.为此,设立了讨论问题、参与决策的专门职官和朝议制度.三国时期之所以形成朝议讨论之风,既有客观因素,也与君上下共同努力、相得益彰有着直接关系.魏蜀吴三国中,曾魏政权对决策前的讨论最为重视,也相应地采取了许多求贤、鼓励直谏措施,西晋代魏决策前讨论之风也相承下来.而吴蜀却先后而亡,且都并入魏晋.  相似文献   

9.
亿万观众望眼欲穿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终于粉墨登场,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映,中华大地旋即掀起一股“三国热”。全国上千家企业集团竞相购买《三国演文》的特约播映权。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一家新华书店在《三国演义》播出的前三天,每天都有几百位读者在抢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原著,书库告急,连夜从天津、石家庄等地紧急调拔。海南一家音像公司突击赶制一批《三国》评书录像带。西南地区某大学《三国演义》讲座场场爆涌,社会各界纷纷邀请三国专家学者演讲。中国文学研究院的院长办公室每天都要接到几十个电话,都是各大报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与犹太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作者的一次学术演讲,围绕着现代性问题展开了对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分析,并通过这一分析彰显出宗教与政治、神圣与世俗、群体与个人、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矛盾冲突,为理解马克思为什么在1844年前后转入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论述提供了一种与"犹太人问题"有关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苏联《社会学研究》杂志1981年第3期报道:苏联社会学协会组织社会学分会举行会议专门讨论《社会组织发展的迫切问题》。1978和1979年的两次会议属于探索阶段,偏重于叙述经验。这次会议则侧重于对各种分散的研究经验作理论上的说明,并拟定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创新”是组织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创新的方向、结构和速度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决策。其中有些课题(如科学和生产的接近;加速科学技术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促进企业生产新产品等)已在改善科技管理过程中逐步解决。然  相似文献   

12.
据西德《南德意志报》1980年9月22日报道,9月18-20日,西德作家协会在不来梅举行1980年年会,讨论"流亡文学"问题.会议指出,在德国从事"流亡文学"研究的人数很少,原因是他们把"流亡文学"说成是一种专门的文学并主要从政治上对它进行解释,从而忽略文学标准和美学标准,把"流亡文学"变成一种意识形态.会议希望将流亡文学研究纳入一般的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下次会议定于1981年5月召开,讨论的题目是"文学与历史".  相似文献   

13.
“价值中立”论是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影响较深较大的一种外来思潮。十年来,中国学者在介绍这种理论的同时,亦纷纷提出了各自看法。这些看法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季刊)1984年第1期报道,全苏人的综合研究问题讨论会1983年3月于莫斯科举行。从事人的研究的苏联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出席讨论,约300名学者听取了21个报告。讨论主题有三个:1、人的综合研究与创立人的统一科学的前景,综合研究的方法论;2、人的研究的医疗和精神分析方面及其跨学科性质;3、与研究人—  相似文献   

15.
刘伟航 《阅江学刊》2011,3(5):99-106
"义"并不是一个具有主体意义的伦理道德范畴,而是一个附着物,是与其他道德、事物、行为相联系的中介,是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对人们行为道德的内在规定。在《三国志》中,与"义"有关的词汇则近70个,超过了"忠"、"孝"、"仁"三者词汇的总和。以"春秋之义"来表达时人的道德态度,指导、评价人们的行为和大量以"义"为名的杂号军职的出现是三国"义"伦理的两大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6.
正反旅游情绪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国蔓延,迫使各国重新思考如何发展旅游业,并且开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9月23日,在西班牙马略卡岛的帕尔马市,3000多人上街游行。"无限制则无发展","游客,请回家"……民众一路游行、一路高喊口号,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寻找替代方案,防止当地经济过度依赖旅游  相似文献   

17.
柯亨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一书中,批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剥削理论和社会理想是建立在与自由主义同样的"自我所有理论"的基础上的。以《资本论》中的所有权理论为依据,从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承认自我所有权、自我所有权同价值理论和剥削理论的关系、自我所有权的超越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及其实现条件的设想三个方面对柯亨的"马克思批评"进行批判性反思,可以发现柯亨对马克思的这一批评是建立在对《资本论》的误读和偏见之上的。这不仅表明柯亨已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转到了"后马克思主义"立场,而且从反面证明了《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意义和当代价值。《资本论》的所有权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坚持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法权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对其作了历史的批判。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对"劳动力商品"的分析展开的对所谓劳动所有权的批判。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这一核心思想与"从生产出发超越生产"的"生产超越逻辑"一起,构成了《资本论》最核心的观点。两者的统一就是马克思关于"自由王国只能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但又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的思想。柯亨"后马克思"转向的这一教训,从反面再一次告诫我们:在后冷战和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马克思的《资本论》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其所有权理论仍然是对包括新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行政治哲学批判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韩扑 《今日辽宁》2014,(1):69-71
正《三国演义》群英璀璨,哪里人都有,其中也有不少"辽"字号人马。东汉政权强盛时曾连续对北方用兵,辽河流域是其北上的重要支点,故而在这里居住的多为军户或其后裔。这些辽人常年跟北方各族打仗、做买卖,饱经变故,经验丰富,属于国际型跨界人才。到汉末,中原乱了、西陲叛了,辽人才能凸显,幽州的辽东、辽西、玄菟、右北平几个边郡成了出军事干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中国20世纪初“国民”问题讨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初,中国一批资产阶级新学家曾大声疾呼,要求中国人由奴隶变而为国民.并曾对国民应具的资格及提高的途径等问题作了探讨。这场关于国民问题的宣传、讨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史上重要一页,对中国近代的观念变革、人民素质的提高,对推动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涨,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追求.正规说来是从早期维新派开始的。但是,在那时,他们尚没有公开宣传“主权在民”,而是主张“君臣共主”。到戊戌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向前迈进了一步。依据西方资…  相似文献   

20.
在蒙特利尔第17届世界哲学大会的影响下,国际形而上学学会组织了两次有东欧哲学家与西方哲学家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一次在加拿大魁北克的拉瓦尔大学召开,由托马斯·德·科南克教授主持,另一次在美国的波士顿学院召开,由奥利瓦·布兰查泰教授主持。波士顿会议自1983年8月28日至31日进行了三天。与会的保加利亚学者6人和美国学者7人围绕“社会的性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面对这次会议作一些扼要的介绍。第一天发言的两位哲学家,是目前担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