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球化时代世界多元文化交织与变奏的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审视三者发展演绎的内在规律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对接与契合,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选择与扬弃,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互补,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会通与融合,既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的现实呈现与当代选择,也是一场世界多元文化的"文化自觉"运动。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其文化功能问题是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现象中需要解决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以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发挥的作用为依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来发挥文化功能的,主要包括其作为指导思想、成为价值信仰、化为公众意识、蕴含文化重任、成为学术思想、具有世界意识等方面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进、吸收与话语建构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与研究主要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引进;20世纪90年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处于从文艺社会学到文化研究的转变;21世纪以来,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4.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洪轩 《理论界》2008,(11):21-2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共十七大基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战略决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决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伟大工程。要把这一工作作为系统工程全面推进,努力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创新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涉的不仅是一个政治认同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建问题。即是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大众化的方式使其得到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同,并内化到中华民族现代文化中去,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分。这既使中国的现代文化具有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和明确的价值取向,又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重构起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中国人的现代思维和时代理念,实现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进而以文化认同坚实政治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容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发掘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相关内容,结合我国当今的社会文化发展现状趋势来论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中国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解的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从适应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官方走向民间、从学术走向大众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解,可以肯定的是,代表中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质的规定性,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共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量的规定性。为此,我们应从群众需要视角、吸纳民间力量参与、立足日常生活创新理论传播方式、领导干部发挥示范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3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运动中相互促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领袖与群众的合力结出的丰硕果实。  相似文献   

9.
《大庆社会科学》2013,(6):153-153
胡长栓撰文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历史使命。革命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史境遇。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理论就是在这种革命性的诉求中,  相似文献   

10.
易莉 《南方论刊》2020,(12):72-7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还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的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命题。它鲜明地指向当下中国文学批评的主导形态的建设,致力于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批评语境下主导性存在地位的确认和强化。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在当下时代与世界语境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视野内,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经典形态的坚持与发展。文学批评研究者需要有效而明确地确立其总体理论态度,形成一些基本的理论观念,并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的基本特质与精神出发,积极开展中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建构。  相似文献   

12.
作者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党的宗教政策概括为 :深刻认识新时期宗教工作的长期性、群众性、复杂性 ;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原则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认真总结新时期新疆宗教工作的实践和经验 ,以开创新疆宗教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对比近现代中西方科技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我国没有像西方先发展国家那样经历过科技理性对人文环境的洗礼.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长期被动地服从于政治体系,科学技术没有很好地融入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反过来科技系统中又缺乏文化动力.科技与文化的双向建构,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因此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它不是在某个单一社会层面上发生的过程,而是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层面上统一发生的过程.中国当代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可能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也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丧失自我.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性,"自主型"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有互补性,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会产生新的有益于人类进步的世界文化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将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主题和内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努力寻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继承与创新并举中推动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和完善,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担承中国现代性建构这一历史重任的理论勇气和智慧,对于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如何深探现代性理论全局,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整体态势?如何发掘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双重思想逻辑,明晰其内在关联?如何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实现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中国借鉴的价值意义?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新时代向我们提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问题.为此,提出当下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的当代展望.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影响与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当代文论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新时期我国文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关注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点有某些契合,或者说中国新时期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路径与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某些思路上有相当的一致性.其影响的领域主要包括:艺术与美学中的人道主义问题,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艺术的人文精神的失落与拯救,后现代语境及其现代性问题,从美学的革命、从审美乌托邦向更广阔的文化领域的转向,大众文化问题,生态文艺学和生态美学问题,后马克思主义话语等等.  相似文献   

18.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新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史、流变史、发展史,着 重从哲学形态上进行研究,进而在此基础上建构充分反映当代特征和实践需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国化的新形态,既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 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建构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将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方 面或当代中国哲学的一种现实形态而存在,它将成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成 为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他者文化的界域拓展与自我文化的梯度落差,在西方文明的强势辐射、中国文明的对接滞后与普世文明的认同偏离的境遇裹挟中,中国文化表征出某种焦虑的心理状态.基于全球化这一公共性实践与反思的时代视野,站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上,揆诸历史单一维度的乏力应对、全盘西化的盲从应对与中国本位的固守应对三个维度的举措,前瞻多元维度的协作应对、中西对接的交互应对与中国文化的超越应对是当代中国文化焦虑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也是其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永葆生机和活力,不断被发展和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已分别产生了四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大理论成果是分别在不同历史条件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主题的产物,但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虽具有不同的实践内容、探讨主题和侧重点,但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