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快西部地区农村小康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内容。西部地区农村小康建设面临许多问题和矛盾,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西部地区农村小康建设,应当以党的农村政策为指导和依据,从地区实际出发,多途径多形式搞好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西部地区农村小康建设是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如何奔小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如何奔小康文\吉林省常务副省长王国发图\常吉林加强小康建设,实现小康目标,是近期党在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总目标,本文结合吉林省实际,就民族地区小康建设谈几点看法。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小康建设贫难以安邦,穷难得民心,经济搞不上去...  相似文献   

3.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发展经济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投资比较效益亦高于西藏其它地区,其经济发展在全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特别是1987年以来,林芝地区坚持改革,扩大开放,开发利用当地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使其社会经济已取得较大发展。据统计,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已达23000多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2600万斤,油菜籽总产量达330万斤,各类牲畜总存栏数达62万头(匹、只);人均占有粮食120O斤,人均纯收入突破1100元;地区财政自给率大幅…  相似文献   

4.
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和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湖南民族地区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任务还十分艰巨。根据目前湖南民族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状,当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一是要继续提高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的效益,增强农业和农村的内部增收能力;二是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具体来讲,要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一)围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加快调整优化民族地区的农业结构。从近期来看,调整优化民族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仍…  相似文献   

5.
做好农村的各项工作,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增强他们带领农民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胡锦涛曾庆红: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组织部部长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这个中心任务,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培训的投入,抓好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科技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的本领。胡彪: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推进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6.
工布江达县自1991年定为西藏自治区18个贫困县后,通过五年的艰苦奋斗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从贫困县一跃成为率先脱贫的县,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在此,就其基本情况和今后需进一步调整的产业结构问题,本文拟作一探讨,敬请专家学者斧正。一、工布江达县基本情况工布江达县位于尼洋河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带,过去工布江达县隶属拉萨市管辖,是拉萨市12个县中最贫困的县。林芝地区成立后,划归林芝地区管辖,与林芝地区各县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相比,工布江达县又属该地区条件较差的一个县,在全区也列贫困县之首。(-)自然资源及其优势工布江…  相似文献   

7.
早在吐蕃时期,拉萨就已经是西藏高原上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放后,作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拉萨地区的教育事业更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纵观拉萨地区教育的发展情况,可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西藏教育的发展情况。一、解放前的拉萨地区教育解放前的拉萨地区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官办学校教育、寺院教育和私塾教育。1.官办学校教育:“孜拉扎”(僧官学校),创建于1751年,附设于布达拉宫内,隶属“译仓”机构。学员为三大寺及各寺庙的僧童,也有少部分贵族子弟。学生学习结束后,可以直接升为“仔仲”(僧官),也有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区域间和区域内部比较的角度 ,分析了民族地区的小康进程和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认为民族地区处在一种更低水平、更不全面和区域性不平衡结构低端一极的小康格局中 ,并且其内部的小康建设进程也很不平衡。文章对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建设中的加快发展与增速问题、农牧区小康建设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基本判断有两个:其一,“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其二,“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就在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是由民族地区的四个因素决定的,即民族因素、贫困因素、边境因素和环境因素。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在中央和甘肃省的财力支持下,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但由于起步比较晚、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目前,我国虽然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还有许多经济落后的地区,甚至有的还在贫困线上。而这些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同时,要全面实现小康,发展民族经济首当其冲,而且刻不容缓。一些专家学者提出民族经济要跨越式发展,是十分正确和及时的,但怎样实现民族经济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必然要选择“创新”二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事业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越是贫困落后的地区,就越要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人口仅2.85亿的我国西…  相似文献   

11.
刘小娟 《民族学刊》2021,12(11):89-94, 131
西康地区位于川藏之间,地势险要,是汉、藏、彝等多民族融合地区。民国时期,近代意义的图书馆在西康地区得以建立。刘文辉作为主政西康多年的“西南王”,以发展教育的眼光来加强图书馆建设,建立并完善了由省立图书馆、县级图书馆和各级民教馆中的阅览室(图书室)共同构成的西康公共图书馆体系,对西康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刘文辉与民国时期西康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实践关系的考察,既能丰富我们对刘文辉的研究,也能促进我们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西康地区的社会教育情况和更全面地了解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一、民族地区小康建设的总体思路 民族地区要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推进改革开放,推动民族地区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全面发展。湖南民族地区小康建设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半,综合财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GDP年均增长达到10%以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6,7(1):20-30, 98-99
利用人口普查数据,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几个代理指标,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全面小康建设的进展状况发现:第一,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与总人口比较,除平均预期寿命外,其余指标的实现程度离全面小康还比较远,特别是第三产业就业和城镇化,差距尤其大.第二,少数民族全面小康建设族际间显著不平衡.第三,从各地区少数民族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看,经济发达地区少数民族主要以散居为主,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高,而集聚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低.因此,未来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重点也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政府支持的重点在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与升级,着力于加强非农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着力于加快传统农牧业的改造,可持续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着力于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着力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域、县域经济一体化,夯实底部经济;着力于加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大中专教育,进一步少数民族劳动力的技能水平;着力于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一、林芝地区的旅游资源特征、资源优势及发展旅游经济的条件林芝地区位于西藏的东南部,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造成了林芝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的多样气候带。这里多数地方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森林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西藏江南”之称。林芝地区旅游资源也很丰富。自1993年国务院批准林芝、米林两县对外开放环形线路以来,推动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但由于林芝地区本对外开放,加之交通不便等客观原因,造成了旅游事业发展缓慢,与其他行业相比,呈现出严重滞后趋势,旅游至今还未形成产业经济。(一…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西藏农业综合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保护、支持农业发展,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是西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由一江两河地区18个县向全区74个县的战略转变,对于顺利实现到本世纪末“粮油肉基本自给,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和多数群众生活达到小康”的农村工作三大任务和目标,加快我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农业综合开发的初步成果培植了西藏现代农业生产力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大背景下,农业综合开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去年9月召开了全区民族工作会议,出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对支持民族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民族地区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妥善解决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的补偿问题,突出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贫困问题,扶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规定,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将落实《决定》精神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结…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整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从总体上看,中国摆脱了绝对贫困状况,经历了温饱阶段,开始进入小康社会,但还不是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所说,“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矛盾”。这一…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04,(5):46-47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帮助民族地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宏伟目标,探索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的新路子和新经验,我刊将配合本委今年启动的“在湘西、怀化、张家界、邵阳、永州等5市(州)开展创办民族地区小康建设试点”项目,特辟“小康之窗”栏目,对我省重点课题“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小康建设研究”的有关成果分专题予以刊载,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小康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十一亿人口,九亿是农民,在农村。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如何,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和成败的大问题。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议》,要求全党全力以赴做好农村各项工作,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进程,这是十分英明的决定。解放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广大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和成就。在这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找到一条发展农村经济、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即走“农,科、教”结合的道路。这是一条农村经济起飞、农民奔向“小康”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目前各地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随着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以南平市级51位农村"非遗"传承人为例,研究南平农村地区"非遗"传承人群体的生存现状,分析现状折射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对"非遗"保护、乡村振兴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