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著译的作品是丰富多采的,数量也是十分庞大的。由于鲁迅作品的广泛传抪,鲁迅著作的版本也是种类繁多的。如果从一九○三年在日本东京出版《月界旅行》算起,到现在的七十多年中,鲁迅著作的出版品达三百多种左右。从著作形式看,有全集、选集、单行本、专题汇编,语录,以至手稿影印本,从版本区分看,有初版、重版,也有  相似文献   

2.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八年第四期曾刊载拙作《简论鲁迅著作的版本特点》一文,该文比较集中分析了鲁迅在世时著作出版的情况。本文接续前篇,着重分析鲁迅逝世后著作出版之特点,目的仍着眼于从出版史的角度,说明鲁迅著作出版之演变,探讨不同历史阶段鲁迅出版物之风格,进而认识鲁迅著作的版本特点,作为我们今后出版工作的借鉴。鲁迅生前对自己著作的出版是十分重视的,鲁迅著作传世有自选集、单行著作、编校古籍和书信、日记等,除未出著作全集外,基本具备了完整的著作的体系,而这些著作,大部  相似文献   

3.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八年第四期曾刊载拙作《简论鲁迅著作的版本特点》一文,该文比较集中分析了鲁迅在世时著作出版的情况。本文接续前篇,着重分析鲁迅逝世后著作出版之特点,目的仍着眼于从出版史的角度,说明鲁迅著作出版之演变,探讨不同历史阶段鲁迅出版物之风格,进而认识鲁迅著作的版本特点,作  相似文献   

4.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的五十年代版和八十年代版<鲁迅全集>都各是当时鲁迅著作的最佳版本,也标志着当时国家出版事业的最高水平.而在三十多年鲁迅研究的辉煌成就与鲁迅佚文尤其是书信陆续发现的基础上出版的八十年代版,则以其更加完备的内容和翔实的注释成为迄今为止最完美的<鲁迅全集>.近几年来,鲁迅著作的出版,出现了以营利为目的而忽视质量的粗制滥造的混乱局面,有关方面应充分利用人民文学出版社历史悠久、技术先进、人才萎萃、资料丰富的优势,由其负责鲁迅著作的出版,同时对鲁迅著作出版的混乱状况加强管理,以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保证鲁迅著作的出版质量.  相似文献   

5.
心灵的交流     
我们在这里向广大读者推荐台湾大学张健教授的两篇文章:《鲁迅的精神与业绩——<鲁迅全集>谷风版序》、《台湾谷风版<鲁迅全集>出版因由》,目的在于进行学术交流,让大陆学人借以了解台湾阅读鲁迅著作和研究鲁迅的一些情况。尽管不是全面介绍,但哪怕一鳞半爪,也是十分可贵的。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的关怀和倡导下,几年来工农兵广大群众学习鲁迅作品,蔚然成风。各地出版社出版的鲁迅著作及有关的研究,其数量之多,销售之快,都远非文化大革命前所能比拟,在注解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鲁迅思想博大宏深,若干杂文的表现形式又比较隐晦曲折。不容易一下子吃透;在注解工作上集思广益、讨论研究的风气也还不足,因此,对词语的注解,不仅还远远不够,而且还有不少的误注和误解。笔者现就某些注  相似文献   

7.
鲁迅著作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经典。1981年版《鲁迅全集》是诸种版本中的权威版本。但随着近二十年来鲁迅研究的长足进展和新资料的整理,重新修订1981年版《鲁迅全集》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 校勘、注释和内容增补等三个方面谈了对修订工作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 在日本的鲁迅研究者当中,竹内好先生(1908——1977)影响是极大的。他在一九四三年写了一本专著《鲁迅》,一九四四年由日本评论社作为《东洋思想丛书》之一出版,后又改为创元文库版和未来社版多次再版发行。仅以未来社版为例,自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七七年,就印刷发行了十五次。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对这著作的重视。自四十年代起,他的鲁迅研究就在日本获得了“竹内鲁迅”的赞誉。这也可见其巨大影响之一端。竹内好的这部《鲁迅》被认为是“竹内好关于鲁迅研究,的一部具有总括性、开创性和代表性的著作”(见陈漱渝:《国外鲁迅研究状况》、《批评家》八六年第二期),涉及到鲁迅的传记、思想、作品以及鲁迅对政治与文学的看法等一系列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只打算把这部著作中《关于作品》一章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供研究鲁迅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大多把韩愈说成是天命论者。“四人邦”横行时,有人按照“儒法斗爭”的框子,更对韩的天命论大加(?)染,大讲韩愈与柳宗元的天命论与反天命论的斗爭。事实真的如此吗?从韩愈有关文章看,我们觉得,不但“韩柳之爭”纯属歪曲,就是对韩愈的某些唯心主义观点也须作更中肯的分析和评价,何况在韩的哲学思想中还有不少唯物主义成分,这也是不容忽视和抹煞的。  相似文献   

10.
论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出版史是中国出版史上的重要变革与转型时期,中国出版在这一历史时期逐渐完成其古今之变,开始从传统走向近代,形成具有近代形态的新式出版。变革与转型的因素贯穿和渗透于晚清出版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从宏观上看,印刷技术、出版物形制、出版物内容、出版物类型、出版机构、出版观念、出版管理体制、著作群体、出版交流、出版社会作用等10方面的变革能够充分反映和印证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1981年,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的《鲁迅全集》(十六卷本)。这一版本比1938年版和1968年版的《鲁迅全集》都要好得多,这已有一些同志专门撰文作过详细的评说,本文不拟赘述;但这一新版本仍有一些失误和不足,这包括了由于对原著中的文字、标点校勘不严而出现的差错和注释文字中的错误。我在阅读过程中随手记下来了一些,自知还很不全面;现从中挑选出一部分,分说如下,谨供该书修订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是学术出版的潮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加入到优先数字出版的行列中去。但当前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存在着规范性意识不强,优先出版形式、优先时间、技术流程等缺乏行业规范和行业内部统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提高学术期刊规范化意识,建立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规范化体系。规范化体系应包括优先数字出版平台登记、优先数字出版编校流程、优先数字出版形式规范、优先数字出版文章注释体例、优先数字出版物样本送交、优先数字出版物"出版日前(印前)审读"制度和优先数字出版物审读后数字版本更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前,出版学界对出版起源于何时众说纷纭。文章从对"出版"概念的探析,分析了构成出版的5个基本条件:一是精神思想内容的物化形式——文字;二是表达思想的各种形式出版物、著作或者作品;三是一定的物质载体;四是出版所必需的复制手段;五是广泛传播。文章通过对5个基本点的分析,认为中国的出版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14.
思维决定言语形式。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心理活动方式,反映在言语形式上,主要是句子的长短和语序的调度,就必然是各不相同的。鲁迅作品诸多短句现象多可以从这一语言学原理得到合理解释。汉语节律规律也是造成鲁迅作品短句现象的原因之一。实现短句化的手段主要有易位、话题化、破句、小句平列、小句分述等。  相似文献   

15.
虽然鲁迅从事出版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赢利,但是他有着强烈的读者意识,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地追求完美,通过各种方式整合出版信息资源,注意出版物的宣传展示,这些都表现出他特有的市场意识。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著作《呐喊》和《彷徨》的出版,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先后出版的版次,在我国现代出版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汇编了这两本集子的版本目录,从中可以窥见这两本集子意义之深,影响之大。但由于见闻有限,所列版本犹不完整,所缺之数,为数颇多,冀望读者和研究者补充指正,以求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7.
从文献出版物看我国四十年来的民族研究董广文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民族研究硕果累累,成绩显著。在民族文献出版物方面,成书1万多种,印数几千万册,其中,汉文版民族文献就达1万种。这些文献,是系统全面地探讨我国四十多年来民族研究的最好依据。本文拟从汉文版民族...  相似文献   

18.
鲁迅作品在海外的翻译和传播研究是鲁迅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取得了较大成就,相应的研究也涌现出丰富的成果。纵观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研究现状,不难看出中外学界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将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作为鲁迅海外翻译传播研究的构成部分,从整体上对之加以甄别和梳理;对鲁迅作品的英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中的语言和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从文学翻译活动的角度观照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情况,分析其中的得失与价值;专门分析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揭示出文化语境对鲁迅作品海外传播的影响。相较于鲁迅作品在国内的出版和研究而言,鲁迅作品的海外翻译和传播研究仍是一项有待拓展和深入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最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记者采访了中央编译局马列著作编译部主任王锡君和副主任胡永钦,请他们回答了有关马恩著作新版《全集》和《选集》的下述问题: 问:为什么要编译《马恩全集》中文第二版? 答:从翻译的角度讲,《全集》第一版译文的质量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知道,马恩著作大部分是用德语写成的,还有一部分分别用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写成。而《全集》中文第一版编译工作开始的时候,我们还缺少大批精通德语、法语和英语的翻译人才,另外,马恩著作也还缺少比较齐全的原文版本。因此,《全集》大部分著作只好从原苏联  相似文献   

20.
(四)鲁迅研究的丰收时期 (1949—19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反动统治被推翻,鲁迅研究的政治障碍被排除了;毛泽东同志关于鲁迅的光辉论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鲁迅研究工作极为重视:于是鲁迅研究进入了全面丰收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鲁迅研究列入了国家建设日程。国家出版机构有计划地搜集、整理、出版鲁迅著作,如10卷本《鲁迅全集》(组织鲁迅研究专家作了详细注释)、《鲁迅译文集》、《鲁迅手稿选》等等。国家拨款在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