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金生 《民族研究》2020,(1):136-138
<正>2019年9月21日,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倡导并主办,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承办的"首届民族史学科建设联席会议"在昆明召开。此次会议主题为"新时代中国民族史学科的创新发展与‘三大体系’建设"。围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民族史研究如何克服挑战并创新发展,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等民族史学界面临的共同议题,来自全国40余名各高校、科研院所,在民族史研究领域颇有成就的学者积极与会,就民族史学科建设、民族史研究方法、民族史教学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史学是中国民族研究的一个重要学科,是中国历史学的一个特别分支。它研究中国境内包括汉族和古今各少数民族的族别史,民族关系史、地区民族史,也研究分科的民族政治史、民族经济史、民族文化史、民族教育史、民族法律史、民族宗教史、民族哲学史、民族文学史、民族科技史等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注重研究民族历史的优良传统。建国以后,我国的民族史学工作者以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把民族史置于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史的分期,应该有一个能够反映中国民族产生、发展、兴旺、衰落、直至消亡的客观规律的方法。这个方法将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民族产生到消亡总过程一般的客观规律,从而达到对中国民族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 把中国民族的历史作为专史进行研究和论述,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已经有了精辟的著  相似文献   

4.
广义民族学是民族学科的总称,包括各类民族研究学科。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的一种。民族理论学科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有关民族的科学理论,是各方面民族研究的理论指导,是广义民族学的理论基础。因此,把民族理论学科称作广义民族学学科群中的理论民族学。这是民族学科发展和新的分类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80年代以来我国人类学发展中与民族史学科的结合情况 ,涉及人类学与民族史结合研究的方法论、发展方向、研究领域、学科名称等  相似文献   

6.
民族科学是以民族为其研究对象的学科.文化是民族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文化"一词作为科学的用语产生于18世纪.此后相继出现了上百种有关文化的定义,其中使用较多的是1871年泰勒给文化下的定义.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马克思主义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来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实践中,也就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7.
近日,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专业以全省申报各学科中优异的成绩被评定为青海省第三批省级重点学科,这是继1995年中国民族史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后,民族研究所获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表明民族研究所在学科建设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强劲的一步。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1983年获得中国民族史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了民族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六个教研室,一个影视民族学实验室,一所民族学博物馆,一个专业图书资料室,主办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青海民族研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民族…  相似文献   

8.
岭南民族经济史在我国民族史和岭南开发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几十年来,岭南民族经济史的研究领域逐步拓展,但真正从民族学的视角,从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依存和互动去论述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关系,从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相互关联来研究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及其制约因素的并不多,一些重大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加强岭南民族经济史的研究,为制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时提供科学的依据,促使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白寿彝先生在民族研究方面,涉及民族、民族史和民族史学等领域,其特点是民族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研究相结合、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研究相结合、民族史学和中国史学史研究相结合,这些特点突出反映了白寿彝先生民族研究的学术特点和理论风格及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从海南岛开拓发展的历史看民族间种族交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从事民族史研究的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多种学科结合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更有利于解决民族史上的问题。这一种研究取向对于进一步解决族别史上的族源问题,深化具体地区民族间种族交融这一特点的认识,同样是卓有成效的。从全国来讲,历史上民族间的交往互动,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对于具体地区具体民族关系来说,则一再展现民族之间种族交融的特点。尽管说,在南方民族史有关族源问题上受到一些人为的困扰,但是,在运用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大地烽火连年,加上贵州地瘠民贫,文化教育极为落后,自然谈不上开展系统、科学的民族史教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严格执行民族平等、和睦的民族政策,积极帮助我省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政治、经济、科教文卫事业。先后安排民族教育经费500万元,实施了一系列推进我省少数民族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工作。如:我省先后建立了民族学院、民族师范、民族中学、民族小学等各级各类的民族学校;改善了130多所民族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完成了5本少数民族文字课本和读物的编写出版;狠抓了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史料风情片的编写与…  相似文献   

12.
东北古民族史研究的新成果──《东北古民族与东夷渊源关系考论》略评那炎东北方民族史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研究的一项专题研究,是属于中华民族起源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素为国内外民族史学界所关注。新近出版的东北师范大学李德山副教授所撰《东北古民族与东夷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疆进行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主要实践和经验是创建民族团结表彰的新模式;以评析<维吾尔人>等三本书为契机、全面启动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大力抓好新疆历史以及少数民族史基本知识的教育;积极开展新疆民族及民族关系的理论研究,从而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4.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研究民族的历史,就是探索民族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真实面貌,揭示其历史过程的规律,为促进民族的繁荣、预示其将来发展服务。因此,对民族史研究中若干问题进行认真思考、科学解释,以求得统一的认识,无疑对做好民族研究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各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民族历史发展的上限问题 人类的历史,只是与它特定的条件、特定的时间空间相联系的特定物质运动的过程,因此,对于民族历史的研究,必定要涉及到民族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上限和下限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许多读者对民族风俗习惯很感兴趣,有些读者还喜欢研究它。我们知道,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表现,它包括一个民族的习俗、风尚、喜好、禁忌、节日、庆典和礼仪等。风俗习惯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民族学以民族为研究对象。民族学虽然也研究民族的历史和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但由于民族史和民族理论等学科立研究工作的开展,民族历史和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问题已经主要不是民族学的研究领域了。而民族的现状,包括民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白寿彝先生等关于少数民族史学史论述的基础上,文章认为,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的是我国历史上和当代各少数民族史学的历史。其研究内容包括少数民族史学家、以少数民族语言写成的史学著作、少数民族所建割据政权的修史机制和修史活动。少数民族史学史的任务是探讨少数民族史学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所研究的方面包括各少数民族史学本身的发展,各少数民族史学在发展中与该民族其他学问方面的关系,各少数民族史学之间及其与汉族史学的相互关系,少数民族史学在发展中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少数民族史学对本民族乃至对整个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影响。同时,文章对如何开展少数民族史学史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大研究领域,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民族理论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解决民族问题的途径、方式、方法的科学。它研究有关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础理论,为人们观察和认识民族实体和民族问题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因而是一门理论科学、基础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主题是分类、源流、关系、融合,形成“民族—文化实体”的理论范式。20世纪末以来,以现代民族对接古代人群的做法受到质疑,六朝民族史领域对政治属性的重视超过了文化特征,产生“政治—地域实体”的研究趋向。无论“民族—文化实体”还是“政治—地域实体”,这两种范式的理论根基均是来自西方舶来品,与中国古史记载的“族类”不尽吻合。“政治—地域实体论”有助于克服“分类—溯源”体系带来的矛盾,厘清六朝南方族群共同的本质,然而笼罩在共性话语中的个性却被忽视了。族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关系与演变,是复杂的观念史问题,反映了华夏统治的区域差异及由此造成的族群分类,这一思考或可成为中古民族史研究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族名漫谈     
正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呼,这就是族名。然而,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共同体有聚有分、有兴有灭。我国目前的55个少数民族都有其发生、发展和兴衰、演变的过程,这在纷繁的族名中都留下了种种烙印。所以,对一个民族族名的剖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历史和社会,甚至会引出许多优美的传说和故事,给科学工作者提供有力的佐证。因此,族名的研究,越来越引起民族史、民族学者  相似文献   

20.
刘海涛 《民族学刊》2022,13(3):45-56, 143
美国民族史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其从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边际中生发出来,作为一种具有专属意义的、独立的、一体化的知识体系的美国民族史学:一方面,美国民族史学既是二战以来美国及西方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从分野并行到趋近发展的一种产物,也是美国及西方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相互借鉴研究视野方法,逐渐形成新的研究范式,学科知识生产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体现;既是文化反思、“他者”重构的一种重要产物。另一方面,美国民族史学的孕育、凸显与繁盛及其知识体系的生成,也对美国民族史学知识体系生成所依赖的特殊的学科知识发展背景以及历史和社会生发环境等诸多因素带来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影响作用。这些影响,既展示在表层的学科和方法层面,促进了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沟通和方法的互补;也表现在由表及里的知识层面,促动了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传统研究范式的转换与知识生产能力的提升;还触及了深层的文化概念层面,解构了“白人中心论”“西方中心论”,重构了“他者”的形象,推动了美国历史和社会的生成发展,促进了当代“美利坚”民族国家的不断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