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朝前期虽然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稳定,但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对山地和洞庭湖的过度围垦,降低了洞庭湖对洪水的调蓄作用,加之吏治腐败、清初的战乱及奸商囤积居奇、操纵粮价等社会原因,致使湖南地区灾荒频仍,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2.
清前期地方经费的变迁经历了体制外收入、制度化的地方经费,到最后再度失控的发展历程。地方经费的赢缩关乎经济的发展。清前期经济由复苏到繁荣再到衰退,可以从地方经费的流变中管窥一二。  相似文献   

3.
清朝前期对甘青藏区的治理历经顺治、康熙时期的以蒙治藏到雍正、乾隆时期的蒙藏分治,由间接、松散式的管理转变为规范化、法制化的直接管理;通过变革地方行政建制,设立西宁办事大臣,实行千百户制度,规范藏传佛教寺院的管理等等措施,使其对甘青藏区的治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它是清中央对甘青藏区的统治逐步强化和深化的结果,对维护甘青藏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古代湖南旱灾发生的频率呈加快趋势 ,明代以前旱灾危害大于水灾 ,从明代开始水灾的危害开始超过旱灾。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引发饥荒、死亡和其它灾害。  相似文献   

5.
农业垦殖是封建社会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粮食问题成为统治者要迫切解决的社会焦点。环北部湾地区作为清朝前期广东的主要垦殖区,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成为本省主要的产粮区和输粮区。但盲目性的垦殖又给当地生态等带来一定破坏性影响。研究清代前期该地区的农业垦殖对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具有开放、兼容并包的特性。作为传统文化重要内容的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不断被传承发扬,使国人逐渐形成了推崇儒家、强调华夏中心和礼教尺度即秩序的文化心理。清朝前期的统治者无疑受这一文化心理的支配,反应在天主教政策上表现为时宽时禁。  相似文献   

7.
民国前期(1912-1927年)湖南政局混乱,战争频繁,经济凋敝,瘟疫肆虐,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疫灾带来的危害。这些防治措施表现为如下几个特点:防疫理念由被动向主动转变,防治措施由愚昩向科学转变;现代化交通、信息技术应用于防疫;西医西药在防疫中作用凸显;防治过程中官方主导,社会化趋势加强。  相似文献   

8.
虽然清政府在前期实行了禁海、一口通商、公行制度以及对外商来华贸易的种种限制措施,但这并非就是闭关性的政策。实际上清政府实行的是一种带有封建垄断性的、建立在严格管理基础上的对外开放的“非闭关性”政策。  相似文献   

9.
清代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和巩固的重要时期。清朝所实现的多民族的统一 ,在时间上是经历了 10 0多年的曲折发展过程的 ;在性质上也经历了由平等往来到成为藩属的重大转变的。或者说 ,清朝的大统局面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才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年,湖南政局动荡,战乱不已.兵燹水旱交乘,导致疫疠肆虐,民不堪命,1919 -1920年即是其中疫情较为严重的时期.瘟疫暴发除了季节气候和水旱灾害等自然原因之外,与兵祸匪患及社会陋习等社会原因也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湖南政局动荡,战乱不已.兵燹水旱交乘,导致疫疠肆虐,民不堪命,1919-1920年即是其中疫情较为严重的时期.瘟疫暴发除了季节气候和水旱灾害等自然原因之外,与兵祸匪患及社会陋习等社会原因也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国产前胡(Peucedanum decusivum(Miq.)Maxim)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其核型公式为,2n=22=18m+2sm+2st(2SAT),核型不对称系数58.15,核型类型为2A。与当归属(Angelica L.)和蒿本属(Ligusticum L.)的一些种的染色体核型比较,显示出它们之间有一定联系,并且前胡的核型对称性较高,是其核型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