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忠心的看护妇”——记《独立评论》经理人黎昔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独立评论》的实际主持人黎昔非的身份作了详细的考述,鉴于前人对这一问题认识上的模糊性,作者引证了大量的回忆录、原始信函,来证明黎昔非是受胡适之托的《独立评论》的经理人。  相似文献   

2.
<黎昔非与独立评论>一书揭示了<独立评论>后面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从而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和值得探究的问题,其中胡适究竟何如人?就是需重新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黎昔非个案入手对胡适的为人稍事探究,或许能提供胡适为人处事的某些断面.  相似文献   

3.
只因"师恩"误平生--黎昔非与胡适关系探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佐泉 《江汉论坛》2005,17(6):96-102
<黎昔非与独立评论>一书的出版,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黎昔非与胡适的关系即为其一.虽然黎昔非为<独立评论>的创刊、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牺牲了个人的学术追求乃至生命,但作为老师的胡适并没有给他应有的回报,这与胡适对待同为他的学生的吴晗、罗尔纲等人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4.
《独立评论》时期,胡适派学人由“论政”走向“参政”,被视为是由“独立”走向了对国民党政权的“依附”。但是分析其认同国民党政权的原因、入阁后的心理状态及对国民党现实政治的批评情况,可以发现实际并非如此简单。行动上的无奈“依附”与思想上力求“独立”之间的拔河,才是他们当时政治态度的准确描述。  相似文献   

5.
《独立评论》时期,胡适派学人由"论政"走向"参政",被视为是由"独立"走向了对国民党政权的"依附".但是分析其认同国民党政权的原因、入阁后的心理状态及对国民党现实政治的批评情况,可以发现实际并非如此简单.行动上的无奈"依附"与思想上力求"独立"之间的拔河,才是他们当时政治态度的准确描述.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我国五·四新文学的大师,也是我国第一部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的作者。我们知道,胡适在一九二二年写《三国演义序》时,特别在文末注明:“作此序时,曾参用周豫才先生的《小说史讲义》稿本。”这也无异说明:鲁迅是五·四以来研究《三国演义》的先驱,他的一些基本观点,甚至为胡适所袭用。因此,我们今天深入研究《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时,不能不重视鲁迅当年探索这部小说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应通过对鲁迅关于《三国演义》的评论的回顾,看出五·四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文学  相似文献   

7.
王炜民 《阴山学刊》2006,19(1):5-11
黎虎先生从事高等教育近半个世纪,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在史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成绩卓著,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著名史学家。纵观黎虎先生的学术道路,依其研究重心的变化和主要研究成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集中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确立了学术地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研究领域扩大到秦汉至唐代,完成了《汉唐外交制度史》《、汉唐饮食文化史》等多项开创性的力作,推进了学术发展。黎虎先生主编的《黎昔非与〈独立评论〉》一书,是一部属于中国现代史范畴的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著作,是一项特殊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九年以来,不少同志对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及他的学术观点,进行了重新评价,现将有关主要论点介绍如下: 一、关于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文汇报》、《复旦学报》和《学术月刊》去年先后发表文章,评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文汇报》一文指出:“对于白话文的提倡,胡适是  相似文献   

9.
南京政府时期的专家政治论:思潮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家政治论 ,亦称“专家治国论”或“技术统治论” ,是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盛行一时的政治思潮。以《新月》、《独立评论》为背景的人权派、独立评论派 ,从事组党活动的国家社会党 ,以及与国民党关系比较密切的《大公报》等 ,都曾是专家政治论的提倡者。一、专家政治论的阐发南京政权建立后 ,国民党人推行一党专政 ,不学无术之徒充斥政权机构。党军矛盾、派系矛盾 ,甚至蒋、汪、胡的矛盾 ,都一度不可调和 ,重建政治权威困难重重。以胡适为首的自由知识分子 ,呼吁人权与约法 ,批评国民党的“武人政治”与“分赃政治”。“专家政治论”即是在这…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受约翰·密尔《论自由》的影响相当大,《论自由》是胡适自由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五四时期的胡适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借个人主义、个性主义来冲击中国传统的家族主义;中晚年的胡适则极力强调容忍与自由的关系,认为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不可否认,胡适不同时期的思想中都存在《论自由》的影子,都受到《论自由》的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胡适在反对旧思想、批判旧道德的思想启蒙运动中,撰写了《贞操问题》、《易卜生主义》、《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等若干论著,阐述了他的伦理思想,在当时思想界和青年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整理和发扬近代伦理思想传统,全面地总结近代伦理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五四”时期胡适的伦理思想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从《去国集》到《尝试集》的创作实践中,胡适成功建立了现代白话新诗的早期范式,而《谈新诗》等诗论则从新诗发生史的角度勾勒了胡适新旧诗学的转换轨迹及诗学特质。在胡适新诗创作与诗学理论探寻的双重变奏视角下。考察胡适新旧诗学转换成因及影响,对当下现代诗歌的探索也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3.
谭双泉同志在《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论战——兼驳‘四人帮’对李大钊同志的诬陷》和《论五四前后马克恩主义反对胡适派改良主义的斗争》两篇文章中,将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论战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胡适发表《不朽——我的宗教》(1918年冬)、《实验主义》(1919年春)和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1918年11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年5月)的战斗;第二阶段是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919年7月)和李大钊的《再论问题与主义》(1919年7月)的战斗;第三阶段是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1919年11月)和李大钊的《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1919年12日),《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1920年1月)的战斗”作者提出的新看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强烈民族情绪,作为自由主义领航人的胡适在国家处境日难一日的情况下,与其他同仁一道以《独立评论》为平台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辩争,表达了一个自由主义者深切的民族主义关怀,具体呈现为理性爱国主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对自由主义的坚持三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和中山大学历史系等单位合编的《孙中山年谱》(中华书局1980年7月版),对于孙中山的事迹记述甚详,不过略有遗漏。读《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其中所收廖仲恺和沈定一致胡适的几封信,亦记有孙中山的言行,根据该年谱的凡例,似应补入以下这些材料:1.1919年6月上旬,孙中山嘱廖仲恺把《孙文学说》卷一《知难行易》一书五册寄给胡适,并约请胡适在《新青年》或《每周评论》上对此书作评论。〔见1919年7月11日廖仲恺致胡适信:“前月承孙先生命,寄上新版书五本。……孙先生拟烦先生在《新青年》或《每周评论》上对于此书内容一为批评,……”〕案:《孙文学说》卷一《知难行易》于1919年6月5日由上海强华书局出版,廖信中所说新版书当系此。2.1919年6月中旬,有人闻陈独秀和胡适(系误传)被捕,要求孙中山打电报营救,孙中山说:“你们要我发电给谁?”稍后(8月上旬),孙中山在上海接见北洋军阀徐世昌和段祺瑞的代表许世英时,对许说:“独秀我没见过,适之身体薄弱点,你们做得好事,很足以使国民相信我反对  相似文献   

16.
张高杰 《兰州学刊》2010,(6):185-187
《胡适留学日记》是胡适生前唯一被刊发的,也是流传最广的,影响最大的日记。它先是在《新青年》上连载,后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胡适留学日记》虽然是私人文本,胡适却成功地使它走向公共领域,参与现代文化生产和舆论空间创造,并且通过它实现了自我形象的塑造和五四记忆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胡适早期诗文创作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改平 《河北学刊》2001,21(3):52-55
胡适研究多集中在探讨胡适的文学理论的得失和新诗集《尝试集》上。然而胡适的诸多思想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萌芽。因此 ,研究胡适的早期诗文很有必要。胡适在上海期间所做诗歌基调多悲愁沉痛 ,初到美国后的部分思乡诗也有悲愁 ,但胸怀已渐宽广 ,终于以乐观代替了悲观 ;留学前的文章是受梁启超影响为“新民”而做 ,重在说教 ,故艺术性差些 ,留学期间的文章多偏重于学术 ,也有部分体现胡适思想的长篇大论 ,如《非留学篇》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之一的胡适成为学术界评论研究的热点人物。胡适文学思想的研究是"胡适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胡适文学思想是他的文学本质论、文学发展论和创作方法构成的。胡适认为文学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他还认为文学是自然进化的。胡适的治学方法是怀疑主义与文献考证。胡适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研究他的文学思想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安文学研究可分为古代和现当代两个时期.古代建安文学研究几乎与建安文学创作同步进行,这主要表现为诗人之间的互相品评评论.较有系统的是曹丕的《典论·论文》、《与吴质书》等.曹丕等人既是诗人,又对别的诗人颇为了解,他们的评论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六朝时期,陈寿、沈约、挚虞、颜延之等均极重视建安文学,特别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对建安文学作了精辟的论析,一些观点被后人视为定评.唐代的王通、骆宾王、陈子昂、李白、杜甫、元稹、皎然、李商隐、吴兢等诗人、学者对建安文学都有独到的见解.宋元明清时期研究继续深入.主要表现有:其一,涌现出大量诗话,对建安诗人及其诗作从不同侧面进行评论.著名的  相似文献   

20.
新月派怍为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存在过十个年头。如果说,五四时期文学界为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这两大文学社团雄踞文坛的话,新月派是继其后拥有一批作家、有创作实践、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文学派别。提起新月派,三十多年来人们总是持敌视态良,一部分青年学生中所知道的多是梁实秋的人性论,胡适陈西滢的买办洋奴咀脸,而不是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沈从文、凌叔华等的小说。那种把文艺创作、艺术流派、艺术倾向和政治斗争机械地加以等同,以政治结论代替艺术评论的简单做法,对文学研究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近几年来,对《新月》的诗歌创作及其代表诗人徐志摩、闻一多等的研究和评论,取得不少积极的成果,对这个社团的性质和特点,也作过有益的探讨,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对于这个社团在小说创作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