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名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基本单位。作为一种符号现象,它包括命名与用名两个互相联系的符号化过程,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人名使用者和人名所有者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等文化要素。在艺术世界里。人名的文化形态得到更充分、更典型的再现。中外小说家从事创作,都注意到了名字艺术。“人物塑造的第一步是给人物起名字。”而人名的使用又伴随着作家创作过程的始终。“在小说中,名字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技导报》广州版,1987年第4期预告,自本年起,对于外国科学史资料,拟以人物为纲,着手系统整理,随刊介绍。內容所涉,诸凡生平传记,有关术语,成就识论,人物译名,出版消息,均系之名下,以利情况通报,信息疏导,又便于翻查利用。该资料汇集人名、术语的译名系统的资料,提供检索工具。  相似文献   

3.
《醒世姻缘传》通过谐音、照应、拆字、用典、白描等方法给人物命名,利用人名寄托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品格、职业和在故事中的功能的评价和暗示。这些人名具有强烈的诙谐感和反讽效果,体现了作者对世道人心的评价。通过谐音法还可推测作者“西周生”可能是“戏诌生”、“戏众生”或者“戏诸生”的谐音,而“环碧主人”可能是“幻笔主人”的谐音。  相似文献   

4.
人物总传是分类汇列古代人物传记 的丛编,是史部传记类典籍的主体部分。近年来,随着古 籍研究和传统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有关历代人物传记的文献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整理工作 也陆续展开。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和一批专书人名索引的出版,对于读者从 正史中检索人物,閈取史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然而,正史毕竟绝大部分出自官修,所列历 史人物多以君主活动为中心、以仕宦传记为重点,往往难于涉及社会人群之更广的方面;其 于人物的评价、史料的弃取亦有可商之处。于是,作为此类史书之必要的参考和补充,一批 带有“私史”…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的人名或绰号具有鲜明的隐喻意义,即人名是人物,人名是主题。霍译本基本保留了原著人名的这一特征,体现了人名或绰号对人物身份的构建功能。具体表现为人名隐喻是人物身份的标识;人物绰号是人物性格的品评;下人名字是主人身份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谈汉语言文学资料的检索方法彭绮文(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馆员广州510275)对汉语言在文学资料进行检索,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检索方法的问题。目前,文献检索手段主要有手检和机检两种。前者速度快,查全率较高;后者速度慢,查准率较高。我国目前主要采用...  相似文献   

7.
命名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小说中,人物的名字中凝晶着作者的匠心。本文即以《金瓶梅》中的人名为研究对象,探讨第一部人情小说中的人物取名艺术,并挖掘人名背后的市民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名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是我国出版年代最早、使用最为广泛的检索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简况的大型、综合性现代辞书之一。自1921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以来,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曾印行十余次之多。在我国人名辞典编纂史上成绩卓著。时至今日,仍为查考中国古代人名的重要工具书,其社会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9.
要:莫言小说《蛙》别出心裁,以身体部位或人体器官命名大部分人物.按照概念隐喻理论,对主要人物姓名“万心”和“万足”的隐喻意义进行分析,“万心”喻指人物承载万千种心思与心事,借此展示新中国六十多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万足”喻指人物满足私欲、万事俱足的一生,从而刻画出一位自私、懦弱、实际、虚伪的知识分子形象.小说运用人名隐喻描绘人物性格特质、暗示人物命运、塑造人物形象,并寄托作者情感、构建小说主题.隐喻认知机制在人物命名上、在构思小说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满铁资料”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也是研究当时历史和教育子孙后代的重要材料。对“满铁资料”进行发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比照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遵循“分散建设、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原则。统一“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库标准和服务功能要求,构建统一的公共检索平台,鼓励“满铁资料”重点收藏单位积极参加“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满铁资料”子数据库。  相似文献   

11.
“满铁资料”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也是研究当时历史和教育子孙后代的重要材料。对“满铁资料”进行发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比照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遵循“分散建设、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原则。统一“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库标准和服务功能要求,构建统一的公共检索平台,鼓励“满铁资料”重点收藏单位积极参加“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满铁资料”子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人名隐喻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的人名同时投射到人物形象、性格及作品的主题等较抽象的概念上,使人名在一定语境中兼而实现了称谓功能以及表现人物与主题的文学功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学隐喻.一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等文学因素是人名隐喻赖以生成的环境因素,也是其存在的依据,和文化语境一样,制约着人名的文学解读与翻译.文化和文学语境交织存在,有时会发生冲突.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上述观点为霍译本的人名意译策略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并赋予文学作品的人名翻译评价以新标准.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有许多词缀人名成群成组出现,如“儿”与“女”、“哥”与“姐”、“小”与“老”、“郎”与“娘”、“官”与“奴”等,包含了中国丰富的民俗人名文化。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翁婿对其采取了不同的译法,但原著中词缀人名群的文化含义并未得到应有的体现,这就给文化的传递造成了一定损失,也给西方读者对故事情节的理解造成了一定困扰。其实,如果重视词缀人名这一文化现象,严谨对待,仔细琢磨,根据英语人名昵称后缀的语言特点,就可以用意译加“y”或“ie”等作后缀,或者前面加 “Sr.”或“Jr.”等等进行英译。推而广之,这样的译法也能为汉语中词缀人名的英译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节选自笔者毕业论文《电子出版物的组织与检索》。原论文由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现在的“大众传播与知识管理学院”)詹德优教授指导。优秀电子出版物的检索系统应该具有先进、高效的检索算法。检索算法统属检索技术,检索技术体现检索算法。好的检索算法将会大大提高信息检索系统的检索速度,同时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检索结果。检索速度是衡量信息检索系统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指标。检索响应时间是检索速度的量化。用户基本上从检索响应时间的长短(检索速度的快、慢),以及检索结果是否全面、准确,来评价信息检索系统的优劣。由于检…  相似文献   

15.
南宋人汪藻的《世说新语叙录》是一部重要的《世说新语》研究资料,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世说新语叙录》分为三卷:“首列考异,继列人物世谱,姓氏异同,末记所引书目。”《世说新语叙录》在中国久已失传,近世由日本传回中国,但仅存《考异》、《人名谱》两卷,《书名》卷已不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评选结果与排序,虽然已是十五年前的事,如今人们仍然可以说三道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十位书法人物,一定会在中国现当代书法史,乃至于中国千年书法史上留名有姓。他们或书因人名,或以功力胜出,或以学问超凡,或以碑入书,或引画入书:皆有不同、出类拔萃。我们重温经典,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7.
外来人名的汉译国内虽有《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可以参考,但对既定文本中出现的不少人名却依然无能为力。在讨论人名翻译的对等原则和罗曼语系人名汉译的特点基础上,以《公共外交》中繁杂的外来人名汉译为例,提出网络检索、官网核查、邮件交流三种策略来解决文本中生僻人名的翻译问题,认为译者在汉译外来人名时,必须要在参考权威辞典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条件多方求证,力图做到人名汉译的对等与可信,以期为新时代的外译汉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人名是“专名学”研究的对象。广义的人名包括名、字、号、谥等名谓,本文拟就狭义的人名——“名”的意义作一专题探讨。人名的意义包括符号意义、心理意义、文化意义、哲学意义四个层次。 一、人名的符号意义 人皆有名,名字的第一意义即在于符号性。符号是常用的一种传达信息的基元,人名符号用以表示和象征特定的人名持有者,便于在社会生活中的识别与交际。什么是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谓:“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以口自名。”原来“名”是一个会意字。远古时代,日落天黑,人们互不见面,只好用口招呼。大约自古以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人的名、字、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人:“生而有名壮而有字”中年以后则有号,本文对古人名、字、号的特点、命取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古人有乳名和训名,字是随着儒家学说的逐渐成熟和封建礼仪的需要才产生的.从名与字来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两者在字义上还有一定关系.号是人名、字以外的别名,是对人的尊称。号一般与人的居住环境、宗教信仰、政治态度等有关。古人名、字、号的演变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民族融会、婚姻习俗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0.
先秦典籍中的“巧(亻垂)”一词,前人多理解作“形容词 人名”结构,但这种结构未见诸同一时期的文献,故应重新审视。有人已经证明,“巧”可用作名词,训为“工匠”。据此,“巧(亻垂)”应是先秦文献中常见的“职官 人名”结构。工、巧、考、(立句)四字音近义通,可以互训,是一组同源字。“巧(亻垂)”在文献中也作“工(亻垂)”,而“工(亻垂)”是“职官 人名”结构,这也为“巧(亻垂)”属于这种结构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