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就是说,自我开放的区域越大,别人的良性反馈也就越多,因此说人际关系和谐程度与让人了解自己的程度成正比.而我们通常总是用“君子”、“小人”去衡量别人,却忘记了这一尺度同样也适合自己,生活中就严以待人、宽以律己,弄得人际关系很紧张,从反面为心理学家提供了佐证.人的一生中,总是“君子坦荡荡”,怕是极少有人能办到.平凡人物不去说它,就看名人吧!从孔老夫子到当今的大学儒,从秦始皇到当代的毛泽东们,都曾有过违心做事的时候.我们老祖宗留下的遗训就足以使君子们小心前行了…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社会的各种思潮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涌入国门,它对中国传统的社会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在:功利化人际关系淡化了人的感情,“人情”与“面子”仍维系人际关系,契约化人际关系挑战伦常关系等几方面。文中从人际关系的概念入手,阐述了中国人人际关系的总体特征,同时借助社会交换理论来诠释中国社会特定的人际关系模式,并肯定社会交换理论在解释中国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欲望与社交     
与人相处是一门艺术,有人处得好,有人处不好。有的人整天欢欢乐乐,朋友一大群;有的人成天愁眉苦脸,一个朋友也没有。人缴的好坏影响人的情绪,左右人的生活,甚至连累事业。现代社会把人际关系当作社会科学的软件来开发,其中的学问足可以出许多的大部头。君不见,在商品经济中,公关小姐的“价位”之高,是一般的工薪阶层望尘莫及的,可见其重要。其实,搞好人际关系的钥匙就在你自己的手里。人际间的关系靠什么来支配呢?处在不同环境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恋人说:“是纯洁的爱情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朋友说:“是真诚的友谊使我们彼此…  相似文献   

4.
把握住成功的8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耐基曾断言: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靠自身的努力,而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人虽然普遍重视人际关系对人生与事业的重要作用,但能够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者却只有一少部分人。美国人际关系学家金普琳先生将社交中征服人心的奥秘概括为容纳、承认、重视三大公式,金先生的“三大公式”和中国先哲们推崇的“容人术”不谋而合。“海纳百川能容乃大”,一个善于交际者必有高人一筹的容人之术。善于容纳不完善之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在交际中总是乐于与自己在性格、志趣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人交往,于是便有意或无意地冷落…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视野中的现代家庭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家庭教育的社会学理论分析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教育方式,其存在和发展有着社会性的规律和特点。下面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家庭教育的分析。1.“社会化理论”与家庭教育个体由婴儿到成人,经历了一个由生物性的“自然人”到社会性的“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社会学范畴中个体的社会化。所谓个体的社会化,也即“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的社会角色的‘社会人’的过程”①。这也是一个人获得其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习惯的过程。②社会化理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6.
试析人际关系及其分类——兼与黄光国先生商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与行为倾向。尽管这一概念在我国使用得相当频繁,但是这一概念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却一直被许多使用者所忽略。本文试图分析西方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概念与我国在借用这一概念时所赋予它的含义之间的差异,并指出,西方“人际关系”概念形成的逻辑起点、概念所蕴含的内容与形式的附着性以及所反映的价值取向与中国人所说的“人际关系”或“关系”概念是不同的。因此,在解释人类的人际行为时,不应忽略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洪波 《现代交际》2006,(2):29-29
谈到blog、SNS,很多人都提到了一个词——“信任”。信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而它又建立在人与人彼此了解的基础上。blog和SNS作为个人化的互联网应用,信任似乎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现在我对此多少有一点怀疑。网络游戏在中国大行其道,是因为它建立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社会,这里也有人际关系,但这种人际关系跟人的现实身份可以毫无关系。网络游戏中的“人”,其实是一个虚拟的“角色”,一个角色对另一个角色的信任,似乎并不需要花时间去彼此了解。换个角度看,匿名的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大型多人角色扮演的游戏。  相似文献   

8.
工作圈的人际关系向来错综复杂,变化无常,初涉世的年轻人常常在这样的人际场中手足无措。假如你刚刚到了一个新的单位,如何做到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呢?对那些值得尊敬的人,自然是以诚相见、以礼相待。还有一些“特殊”的人,你就要“看人下菜碟”了。  相似文献   

9.
小可 《现代交际》2002,(8):23-23
以往人们习惯于遵从“狼文化”,拼命地向权力、利益等一切欲望中的目标迈进。为此,常常把人际场变成高压锅,老板拼命施威施压,同事间则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爱拼才会赢”当做成功的座右铭。 然而,生活在新世纪的新人类却不受“狼文化”束缚,他们把那些拼命争权夺利的人排斥在圈外。因为,像“狼”一样孤独游走打拼的升职手段已过时,现代职场中,能像走钢丝一样掌握平衡的人际关系才是每一个人成功的原动力。因此,温文尔雅又充满睿  相似文献   

10.
人际关系影响一个人的事业、生活、身心健康等方方面面。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简简单单、一蹴而就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精心维护,需要人们不断经营。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很多人心理较为脆弱人际关系的构建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多角度探究大学生形成或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两种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及其不同的社会功能意义。 社会人际关系是社会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有关社会发展的现代研究中,社会人际关系的模式及其功能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和重视,许多中外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探索。如费孝通在其早年以中国现实为出发点的研究著作《乡土中国》中,就曾论及小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他指出,中国社会当时的人际关系模式是“差序格局”,而西方社会更多表现出“团体格局”的特性。“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代表了两种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作者:何成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公共关系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共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关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荷个人成功的快慢。教育学家母耐基曾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85%则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和处事技巧。”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呼唤绿色人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不是原子弹、氢弹,不是中子、电子、质子,也不是电脑互联网,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就是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人们须臾离不开人际关系。不仅人的一生都要和人际关系打交道,而且,人际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科技的持续发展,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因应这种现状,“社会创新”(Sodal Innovation)正在成为热门的社会政策课题。按照Mumford的定义,社会创新是指“那些关于人们应如何组织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或社会互动的新点子的产生和施行,目这些新点子是用以应对一个或多个社会共同目标的”。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络中的人际互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际互动是小群体社会学关注的论题之一,它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也是一种社会行动。结构论、过程论和符号论等学派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阐释互动。结构论者认为互动即是角色互动,强调“角色”;过程论者认为互动即是主客互动,强调“自我”;符号论者认为互动即是符号互动,强调“符号”。无论学者强调什么,互动都少不了行为发生的社会环境。而在互联网络中却形成了一个与现实社会完全不同的信息交流环境,它网络化的结构打破了人类以往受制于社会阶级和地理区域的人际互动模式,而创造出了全新的人际交往空间和人际关系模式。互联网络这…  相似文献   

16.
处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社会,人际关系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革,一种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冷漠症正在中国的现代都市中蔓延。甚至有人将其形容为:“繁华掩盖不了冰冷的人际关系,钢筋混凝土坚硬了心灵深处的冷漠防线。冷漠必然诞生虚伪,虚伪是冷漠的化妆品。”不可否认,住进高楼大厦的城里人在拉近了与现代化的距离的同时,也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尺寸。对于这种人际关系的转变,有的人感到猝不及防、手足无措,有的人则充满了怀旧、孤独和感伤。其实,这种人际关系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按照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分析,在传统乡村生活中,…  相似文献   

17.
郝懿 《职业时空》2008,4(10):14-14
秘书人员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如亲戚、朋友、同学、同乡、同事、上司、部属、客户等关系。也就是说,秘书人员的人际关系除了工作关系外,也存在非工作关系。这些关系有深浅、亲疏、远近、好恶之分。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社会效应。因为,秘书人员和任何社会人一样,都有各自的感情。这种感情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工作中流露,以至产生不同的工作效应。俗称“熟人好办事”,就是这种效应的表现,对亲友,对关系好的总是提供方便,对交恶者则可能不理不睬,甚至恶语相加。这种效应不属于不正之风,是属于工作态度问题,长此以往,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好坏。  相似文献   

18.
EQ作为一个国际流行心理学名词,它的中文翻译为情商,最早出现在一本名为"EQ"的书中。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的情商高往往都体现在与他人的相处方式上,该类型人具备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优秀的工作能力。一个人未来的成功与否不仅仅看他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探索能力,还要看其是否有优秀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更好地社会工作、生活。情商高的人能够始终保持自我激励、充满希望、善待他人、充满感恩,充分运用人际关系和自身能力赢得更好的未来。本文将进一步对情商低的表现与提升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善解人意     
在人际交往中“善解人意”,这是密切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方法。这里所说的“善”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善于理解、揣摩他人心思,使自己言行有助于人,赢得事物协调发展;二是对别人多从善意去理解,创造和谐气氛,促进人际关系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一、红卫兵运动的社会性:社会评价无疑,“文化大革命”首先应该被看成是一场超级的社会运动,因为它席卷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导致了人们思想、心理、行为方式,乃至风俗习惯的遽变。在这场运动中,处在不同社会地位上的各阶层的人们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所独有的方式重新认识自身的利益,重新认识社会现实,并各得其所或各有所失。作为一个社会群体,青年在“文革”中的主要活动、思想历程以及这一代人的所得所失,十分集中地在红卫兵运动中,在那些红卫兵运动参加者的当时的和日后的经历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