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构环境关心的测量模型:基于2003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春天  洪大用 《社会》2011,31(1):35-52
环境关心的维度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环境关心的理论定义出发,利用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环境关心的测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分析结果显示,与二阶模型相比,包括了四个潜在变量(因子)的一阶测量模型更能拟合所收集的数据和环境关心的定义。同时,本文还考察了社会、人口、经济变量对模型中各个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强度和方向揭示了环境关心并不是具有一个内在一致性的态度体系,从侧面说明了环境关心构成的复杂性,且这种复杂性也体现在其社会、人口、经济变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城乡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比较研究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邢占军 《社会》2006,26(1):130-141
本研究在山东省范围内取样(N=1224),对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运用于城乡居民的测量学特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适用于城乡居民。运用该量表对城乡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初步比较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农村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低于城市居民。这种差距反映了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差距。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对农村社会的观念与心理冲击要远远大于城市社会,因此农村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应当引起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兴周 《社会》2006,26(5):171-189
社会秩序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的中心问题,也是重要的中国现实问题。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秩序思想的专门研究不多,分析层次不高,局限于儒家研究。本文选择结构主义方法论,以社会秩序建构的目标(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和途径(内在途径和外在途径)作为分析框架,发现社会秩序是先秦社会思想的主题,先秦思想界出现了孔孟、荀子、老庄、墨子、韩非、杨朱六大社会秩序观,这些重建社会秩序的社会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有可以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石丹理  韩晓燕  李美羚 《社会》2006,26(3):137-157
本研究最基本的问题是:香港和上海的青少年在父母控制,亲子关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是否存在着差异。香港(3,017名)和上海(3,022名)的中学生对以下几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父母行为控制、父母心理控制、透过中国文化本土观念评估的父母管教、父母对传统中国文化亲职信念的认同、亲子关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从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相对于上海的父母,香港父母的行为控制较弱,就传统中国文化管教观念而言的管教较弱,对传统中国文化管教子女信念的认同较弱,但他们的心理控制较强;2)相对于上海的青少年,香港的青少年认为亲子关系质量较差,他们的心理健康较差,并不太愿意在放学后回家,与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中产阶级”研究:疑问与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江 《社会》2006,26(4):43-56
中产阶级研究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对中产阶级的研究开创了社会学意义上的中产阶级研究。虽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已经有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使用过中产阶级概念或对中产阶级进行过讨论,但第一个从社会学意义上对中产阶级进行研究的是恩格斯而不是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中产阶级不能完全等同于今天学者们研究的中产阶级,而且财产状况和财产关系并非马克思恩格斯划分中产阶级的唯一标准,阶级意识、政治与社会地位及文化心理都被马克思恩格斯纳入中产阶级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公益活动与中国乡村社会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丽珠 《社会》2006,26(5):158-170
本文借助笔者亲自参与的对北方民间信仰进行的大量人类学调查的资料,展示了中国乡村自我组织的公益活动,从广为流行的社会资本概念入手,讨论了中国民间社会(文化)资源的价值、中国乡村的自治传统以及民间领袖作用等问题,认为在乡村普遍存在的民间信仰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性公益活动治理的功能。进而思考如何使基层社会保有足够的自治空间,以延续文化的传统,从而在国家控制与地方社会的回应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使一些乡民社会原有的社会资源和价值体系不因现代化而失去意义,反而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7.
程胜利 《社会工作》2008,(23):10-12
一、有关全球标准是否适用于中国的争论 2004年,社会工作职业教育与培训全球标准(以下简称全球标准)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举行的大会上被社会工作国际联盟(IFSW)和社会工作学院国际协会(IASSW)所采用,由于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状况和社会工作的后发性,全球标准是否适用于中国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不同的学者站在自己的立场对此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张敦福 《社会》2006,26(2):159-174
依据对日常消费实践的经验和观察,作者从消费者的视角论证: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消费实践正在快速地奔向“虚无之物”---没有内涵,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由某个中心建构和控制的、比较而言缺乏特定内容的社会形式。“虚无之物”是瑞泽尔(<')=(7)建构的一个理想类型概念,在使用这个框架之前,本文根据相关理论传统和中国经验稍加修改。中国社会消费实践>" 年来的剧变被阐释为消费革命、第二次解放和人们的选择自由。不过,作者认为,变革的社会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中国不仅会丧失曾经拥有的独特文化和传统,而且生活的意义和情趣正在遭到侵蚀和损害。  相似文献   

9.
陈兴 《社会福利》2014,(2):39-40
中彩网作为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唯一指定的网络信息发布媒体,多年来,在财政部、民政部和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的知道和关心下,中彩网以"传播福彩公益,弘扬中国慈善"为愿景,不断优化福彩网络舆论环境,宣传福彩文化,弘扬福彩公益形象,引导彩民健康理性购彩,协助相关部门探索适合中国彩票市场的营销模式,受到了公众认可和尊重。  相似文献   

10.
回到马克思:对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仇立平 《社会》2006,26(4):23-42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三种取向或范式,认为中国的社会分层在关系型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主张采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阶级理论研究中国的社会分层,并根据马克思的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理论对稀缺性的生产要素占有关系的命题作了简要说明;由此形成了当代中国四大阶级:管理者阶级、资本所有者阶级、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和劳动阶级,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管理者阶级和资本所有者阶级;但是承认阶级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阶级对抗甚至暴力革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下,阶级冲突将走向阶级合作。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实践概念内涵的理解通常是来自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定义,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对实践的解释仅限于道德领域和认识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实践概念的内涵作一全新、整体的理解,把实践概念内涵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总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2.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凡 《学习与探索》2006,(3):165-168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抒望 《创新》2010,4(1):92-94
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其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切能力,都是为人民执政;一切能力,都要为人民执政。归根到底,党的执政能力要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中来,要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实践中历练,要在严酷的反腐败斗争中提升,最终还要由人民群众来断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过程艰苦。  相似文献   

14.
赵琳 《求是学刊》2004,31(4):106-110
唐传奇《莺莺传》是“西厢故事”的源头 ,它所讲述的爱情悲剧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始乱终弃” ,实际上是女性“自献”的悲剧 ,其根源则是传统两性文化中以“男主女从”为要义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法治国家思想历史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杰 《求是学刊》2004,31(4):71-75
法治国家思想早在 1 8世纪的俄罗斯就萌生了 ,并在 1 9世纪 60年代以后得到迅猛发展 ,到十月革命前后基本成型。俄罗斯所形成的法治国家思想与西方法治思想相比有独特之处。俄罗斯法治国家思想在形成的时间和实践的发展上与西欧法治相比也有相当差距 ,根源在于市场经济及工商社会发展滞后。今天俄罗斯法治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已有俄罗斯法治国家思想的再现。  相似文献   

16.
张玲 《学术交流》2005,(7):31-3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集中地表现为对旧哲学思辨传统的超越.感性世界理论的明确阐释,构成了新唯物主义得以生成的理论机制.通过感性世界的中介,哲学回归了生活世界,从而为新唯物主义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感性世界的理论分析,可以透视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成机制和基本理路.在理论范域的确认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理论视角的根本转移;在关于感性世界的理论界定上,马克思主义哲学阐明了感性世界的属人性质;在感性世界的构成机制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强调了"感性的活动"即实践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在对感性世界的理论阐释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人的理论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视野中的专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家系统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人们在普遍主义的信任基础上借助专家系统扩展自己能力、规避自己的风险。但是,专家系统也存在和制造了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通过体制内的改良和体制外的造反是不够的,甚至是危险的。我们需要涵盖这两者的更大的社会制度容器——社会的反思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玲 《创新》2010,4(6):39-41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建设中绝不能忽视的维度与主题。追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向度,有助于深刻展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及内涵的主体向度必然是从单级走向多级,呈现主体—客体、主体—主体的双重关系。  相似文献   

19.
注意义务阻却事由之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小虎 《求是学刊》2004,31(3):74-79
信赖原则与允许危险原则在德国经由判例逐步占据稳固地位,后又传入日本,在西方被广泛适用。信赖原则强调在适当的场合,行为人与他人之间相互存在着可以寄托于对方对于履行必要的注意义务的信赖,过失责任在于未履行信赖所要求的注意义务的一方;允许危险原则注重在适当的场合,允许行为人实施一定限度以内的危险行为,对此行为人无过失责任。与注意义务的赋予不同,信赖原则与允许危险原则通过对于行为人注意义务的否定,进而否定(阻却)行为人的过失责任。在我国科技发展的今天,理论上系统地构建信赖原则、允许危险原则的基本观念,实践中有意识地注重信赖原则、允许危险原则的具体运用,符合刑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0.
张淑琴 《唐都学刊》2002,18(2):101-103
托马斯·哈代娴熟地运用象征艺术手法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对于成功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 ,深刻展示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以及拓展和延伸批判性主题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