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忘掉悲伤,忘掉他,开创新生活。"这是上海一栋楼盘的巨幅广告,吸引了大批的晚婚女性,让单身女人们有了更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是个晚婚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选择晚婚。她们早已走进了"大龄青年"的范畴,却从未有婚姻经历。她们选择晚婚,这是目前最想要的生活。她们是一群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理想主义者,在她们的生活里,一半是寂寞,一半是像鲜花般开放的鲜艳生活。  相似文献   

2.
陈戎女 《求是学刊》2008,35(3):116-120
<伊利亚特>里出现的女性可分为三类:布里塞伊斯代表的"荣誉礼物",安德罗马克代表的妻子和母亲.以海伦为代表的"无耻人".她们命运不同.但全都为男性英雄世界所边缘化,她们是战争的奖赏和原因,背负战争之苦.这些女性出场不多,但足以使<伊利亚特>有一个特定的女性视野:从不同的女性角色,看待这场战争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宋剑华  杨姿 《求是学刊》2006,33(5):101-106
庐隐、萧红、张爱玲三位女性作家,她们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相当突出的时代象征性。她们每一个人都以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视角,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中国现代女性在追求自我解放道路上的真实感受与理想破灭;她们不仅用细腻入微的故事叙事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女性主人公的现实困惑,同时也深刻地阐释了女性对于男权话语的抵触与拒绝。  相似文献   

4.
她们与《魅丽》诞生时间相近、和《魅丽》一样正在欣欣成长、步向成熟,她们让岛城女性更性感、更鲜活、由内而外地美丽,她们来自各行各业,又都与女性息息相关,她们和《魅丽》一起引导着岛城的时尚潮流,提高着女性的品位和品质,请看这些时尚品牌的掌门人对时尚的理解、对"魅"的感触。  相似文献   

5.
榜样的启迪     
杨澜主办的中国首届职业女性榜样颁奖典礼上,一群优秀的女性走上时代的红地毯。她们,没有我们时尚人常见的风华绝代,她们,也没有富豪榜上的惊人的财富和伟岸的公司,我的心中甚至有小小的失落,她们真的代表着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女性精神吗?法医、环保人士,运动员、乡村教师……这个与新浪网联合调查达3个月之久,拥有万计调查数据评选出来的10位榜样女性,到底是以什么标准,反映着亿万中国职业女性内心的愿望呢?一位前速滑冠军。以小学4年级的水平读完博士学位,创造了中国最大的室内滑雪基地,她叫叶乔波,她说感恩运动员生涯,那  相似文献   

6.
从两性文化看《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两性文化背景下,《白鹿原》中的三位女性:白灵、田小娥、冷大小姐以其不同的方式对既定命运进行了反抗。她们试图超越悲剧的追求虽然最终归于毁灭,但却揭示了民族生命的深层动力,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接触的众多时尚女士中,有这样一群,她们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艺术的背景、音乐、绘画、表演……自由自在的艺术世界,造就了她们相对敏锐和充满想象力的时尚触觉,艺术女人的时尚心得更大胆,更热烈,也更有个人风格,本期,我们邀请四位曾经的艺术女性,倾听她们的时尚经,你会发现,艺术与时尚,有时真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8.
在美丽的青岛活跃着一群优雅、知性、睿智、独立、乐观、向上的女性,她们热爱生活,引领着时尚,注重心灵的成长。日前,她们所在的金海岸时尚沙龙读书俱乐部举行了一次"秘密"分享活动,大家共同欣赏了美国影片《秘密》,并畅所欲言,交流了自己的对这个"秘密"的亲身感受。  相似文献   

9.
男性话语基础之上的女性生活的悲剧性色彩、女性特有的精神压抑与生活苦难,给艺术家们一种强烈的"暗示",促使他们在文本中有意无意去表现女性对父权制度强加给她们的不公正的肉体和精神桎梏的怀疑、拷问及反叛.美狄亚、娜拉、陈白露都是表现这一主题的范例.她们的"复仇"、"出走"、"堕落"均导源于少女时代对男性的盲目期待及梦醒后的尴尬,其中,娜拉最为真实可感,她既不会"堕落",也不会"归来"(如鲁迅所言),她的"出走"昭示了女性如何走出男权社会的羁绊,彻底解构男权社会对男女角色的要求与规范,建立比较真实自然,不受外界强力支配的女性特质,成为真正意义的人.  相似文献   

10.
王开 《今日辽宁》2015,(2):88-91
牛河梁女神庙中的红山女神,究竟是谁?既然学界对男性的英雄王身份存疑,推断他们中间有一位"大人物",甚至旁证博引论述那"大人物"应该是黄帝。那么,比黄帝身份地位还高的红山女神,我们该往哪里对应?毫无疑问,女性在原始社会为人类生存起到特殊作用。她们凝聚着召唤力、慈爱,勇于斗争,富有奉献精神,造就了母系社会。人类沿着这条  相似文献   

11.
洪晓楠  杨海艳 《社会》2004,(7):28-32
詹明信(Fredric Jameson,或译为詹姆 逊或杰姆逊)是当今美国最重要的的马克 思主义批评家之一,他的《马克思主义和 形式》、《语言的牢笼》和《政治无意识》三部著作,被另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部曲。而《后现代主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与张贤亮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都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刻画了在特殊社会历史时期落入生活困境的两位具有魅力、引人深思并富有诗性特质的女性形象。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苔丝形象仍然摇曳于世界文学画廊之中;尽管时空变换,黄香久独具风姿的形象仍然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熠熠生辉。她们在和谐、美丽、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内心充盈着女性的浪漫情怀与欲望表达;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她们的性格发生了扭曲与异化;在经历了生活的挫折与不幸后,她们仍然追求真挚爱情与灵魂的高贵。作者在作品中也将自己内心的苦闷进行了悲剧性的宣泄,体现了对女性命运的"了解之同情",突出了中西方文学中女性苦难命运的主题。作者在演绎女性悲剧人生的同时,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女性情感中的浪漫与感伤及女性生活的现实作了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阐述,从而印证了中西方作家共同的诗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口红指数     
"心情指数"影响经济指数。"彩妆大师"植树秀去世的消息想必在不少30多岁的金领女性中泛起涟漪,她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他的崇拜者,这自然是因为她们是其产品的爱好者。这个阶层和年龄层的女性,个性挑剔,自以为是,乃最难伺候之一族。能得到她们的一致认可,说明这个高瘦清矍的日本老头儿确有两把刷  相似文献   

14.
印象中的女性理财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干练、认真或是爱钻牛角尖?第三届市民理财节的"理财宝贝"颠覆我们的传统观念,重新诠释当代理财达人的定义。她们年轻时尚、勤奋努力,不仅是理财能手,更是才貌出众。她们是行业中的佼佼者,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财"貌双全的女性理财师,一睹她们的风采吧!  相似文献   

15.
张利红 《学术交流》2008,(1):165-167
20世纪90年代的文坛个人化女性话语成为压倒一切的女性声音.鲜明的女性意识、女性特征成为女性作家创作的主要特质.然而,随着以卫慧为代表的"美女作家"们登上"喧嚣"的舞台,身体符号便弥漫于整个文本,甚至成了她们表达的唯一工具和资源,从而将充满诗意的"躯体写作"肉化成了性与欲望的宣泄渠道,成为被"看"的风景,完全丧失了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终将在一片喧哗中沉寂没落.  相似文献   

16.
付秀莹的新作《他乡》通过叙述"芳村的女儿"翟小梨从乡村来到省城、后来扎根北京的"迁移"史,书写一代知识女性的精神性别成长过程.小说借由翟小梨的"失语状态",洞察到性别权力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作.翟小梨试图以身体作为反抗的武器,但却再一次陷入男性话语织就的牢笼.为了获得作为个人和作为女性的双重成功,翟小梨选择回归家庭,但她的精神性别成长尚未完成.小说对现代女性精神性别成长的反思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邵春  张婕妤 《学术交流》2005,(8):177-181
在艾丽斯.沃克的女性小说中,她所描写的人物大都是生活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虽然她们受尽各种痛苦,遭受到社会的不公平对待,但是不同的女性在遭受迫害时态度不同,因此她们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在不断的抗争中,新女性的出现让黑人女性看到了曙光。她们顽强不屈,勇于向男权世界抗争。这种与命运抗争精神是黑人文化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沃克小说的社会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专题论丛式的文章 ,四位知名的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应刊物之约 ,就性别研究目前的趋势发表了她们的看法。卡米拉·帕利亚指出 ,目前妇女运动在世界上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因此存在许多误解 ,甚至在英国和美国女性主义者之间也是如此 ,尽管她们曾在争取选举权的历史运动中互相影响和支持。在我看来 ,妇女运动在未来有两个重要的行动领域 :第一 ,应该保证第三世界妇女的基本公民权和受教育机会 ;第二 ,更好地设计教育和培训计划 ,使西方妇女通过这些教育为她们走上企业的和政治的领导岗位做好准备。而以目前美国所组织的女性研…  相似文献   

19.
一、被剥夺的女性时间 性别作为一种权力关系,已经成为文化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父权制下的性别政治实质上是男权政治,女性时间的缺席是性别政治的具体体现.丁玲的<"三八节"有感>为经岁月淘洗的中年女性画过群像,"她们的皮肤在开始有折皱,头发在稀少,生活的疲惫夺取她们的最后一点爱娇".这里的女性形象实际上体现了男权主义的性别政治.女性容颜随年龄发生的变化是自然使然,只有作为客体,"爱娇"才成为一种价值存在.人类早期的女神崇拜多突出女性的繁衍价值,女性容颜作为展示价值的意义源于男权统治带来的时间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一位80后导演用了4年时间,完成了对中国"慰安妇"的首次集体缅怀。4月29日,纪录片《二十二》因获得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主竞赛纪录单元"组委会特别推荐奖",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进行了特别展映。这是一部关于中国慰安妇幸存者的生活记录。影片从一位已故"慰安妇"的葬礼开始,没有解说,不加史料,仅是展示老人当下的生活情境。和我们之前见过描述她们的语境不同,镜头里的老人没有控诉,没有煽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