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莉 《社科纵横》2003,18(2):76-77
从科学技术进步与高等教育的互动关系中 ,分析了面对科技进步高等理科教育的改革目标 ,并对未来科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改革发展已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化,我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素质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如何针对特色型素质教育进行改革、培养特色型素质教育人才成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此背景下,该文探讨了特色型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研究了特色型素质教育的改革思路以及改革举措,旨在通过特色型素质教育的培养,更加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暴露出滞后时代发展、资源配置不当等诸多问题。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论创新教育中高校教师素质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贻祥 《学术交流》2002,23(6):158-161
高等学校需要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应确立创新教育思想 ,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优化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在于 :加强培训 ,开展教育研究 ;引入竞争机制 ,优化师资配置 ;强化教师自律意识 ,提高自我修养能力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对成人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与高标准。该文在分析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的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完善、教师团队角色转变、考核机制提升等角度,提出关注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系,促进成人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人才产生于创新性管理之中,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和重要支撑。文章从造就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出发,对广州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就其如何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个性化、多元化教育理念与高校人才培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会是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时代,新的时代要求我们要有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勇于发展和创新的奋斗精神,这就给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要培养个性化人才,就需要实行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多元化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手段。同时,二者又是统一的,共同体现当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实施个性化、多元化培养战略,其作用在于:确立了受教育者在高等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丁永刚 《唐都学刊》2000,16(3):120-122
现代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国际间激烈的竞争,高等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型”创新人才。为此,笔者就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如何找准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切入点,从而强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增强其灵活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怡君 《生存》2020,(5):0151-0151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快速更迭,我国也必定要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从只重视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转变为要求人才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综合素质。所以高中生物教师要顺应国家改革趋势,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结合人文教育,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到生物教学之中,增强学生在未来发展中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等教育教学迎来新的改革,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构建“创新+”人才拓展培养模式,需要对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面的调研数据进行数学分析,总结人才拓展培养方案,最终落脚到“双一流”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对教育管理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寻求改革途径,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教学中要融入创新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将创新教育理念与高校教育管理相结合,不仅可以助推高等教育改革,还能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涌现。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对财务人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多元知识、多样技能、战略思维的财务人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数字经济视阈下,面对社会发展对新型财务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任务的高校,应通过构建数字化财务课程体系、采取全方位协同育人、完善财务人才评价机制,实现培养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3.
王登容 《生存》2020,(14):0165-0165
随着社会正在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信息化的时代已经来临,网络对于人们的生活开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对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满足新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从而进行综合人才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面对"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号召,立足美育、德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进行教育改革实践的相关研究.阐明美育、德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提出以课程体系调整推动学科发展、以教学模式创新推动专业进步、以教育环境改善实现人才培育的三大改革策略;立足三大策略提出特色化、在地化,全时间、全空间,提升式、引领式的三大改革实践.理论和实践表明,美育、德育与专业相结合的教育改革实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一流人才培育的必然要求,在一流综合素质专业精英培育的同时,不断实现专业进步、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比较的结果来看,高等教育质量革新和重视教学成果测量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变化和高等教育功能高度化的必然结果。经济社会变化对当前大学教学提出了质量革新的改革要求,这些要求促使高等教育中出现了进行教学成果测量的趋势。为了实现高等教育质量革新的根本目标,在实践中进行教学过程的监控就变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在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而进行的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本文拟就此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现代化的社会必须通过现代化的人来实现,因为经济建设现代化是伴随着人的素质的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外在表现为经济力量、国防力量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内在则表现为人才素质的竞争。谁在人的素质上占优势,谁就获取了国…  相似文献   

17.
加强人才通识能力培养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技能人才的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国际合作的必然趋势。该文通过走访调研旅游相关企业,分析“旅游+”新态势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探索旅游人才职业适应性要素,包括创新能力、辨别价值能力、批判思维以及信息整合能力等。通过学生综合素养问卷调查,了解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现状,分析了“旅游+”新态势下人才素质特点,同时结合相关旅游职业院校通识课程的设计,分析了旅游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探讨提升旅游人才职业适应性的对策建议,探索职教适应性视角下高职通识教育策略,为职业教育的改革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顺应时代发展,必须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新时期人才.该文通过对实验中心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重点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举措,来提高农业院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上,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所拥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又在于教师的素质。本文就中学地理教师的智能素质谈谈个人看法。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更新加快,使知识向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知识的发展在横向不断加宽、纵向不断加深。科技革命带来知识杂交,已大大改变了过去对地理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新文科概念的提出,促进了高校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及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与实践。该文以新文科为背景,分析高校经济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则是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业务中的一门课程,在该课程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是很有必要的。该课程采用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并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以满足时代对经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