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小巷     
范小青 《社区》2014,(32):32-32
从前,有一个人在路上走着走着,他就走到苏州小巷这里来了。他站在小巷的这一头,朝着小巷的那一头张望。噢,这就是苏州小巷,是拿光滑灵透的鹅卵石砌出一条很狭窄很狭窄的街来,像古装戏里长长细细的水袖,柔柔的,也有的时候有点弯,这弯,就弯得很有韵味,叫你一眼望不到边,感觉很深,很深。  相似文献   

2.
我的红毛衣     
《阅读与作文》2011,(3):10-11
孔威先生是我的邻居。他已经很老了,总是拄着个拐杖。尽管他的孩子希望他能跟他们住在一起,但他还是坚持一个人呆在那间又旧又小的屋子里。  相似文献   

3.
爱从未停止     
张翔 《人生与伴侣》2008,(12):24-25
那天,我在小区门口的理发店里理发,遇到了那个满头银发的老人。那个老人我是认得的,姓刘,据说是汽轮机厂的退休员工,就住在我们隔壁的小区。以前我下班的时候,经常能碰到他,他总是很悠闲地坐在小巷边跟老人们下象棋,他的笑声总是很爽朗,尤其是那稀疏银白的头发特别惹人眼,那头发白得发亮,每次有车从小巷中飞驰而过,他的头发就像风中的麦浪一样飘了起来,让人不禁开始羡慕起这迟暮的美好来。  相似文献   

4.
夜路     
《可乐》2006,(3)
老人常说,夜路走多了,会遇上鬼的。这条路我都走十多回了,半根鬼毛也没碰上。自行车在小巷前面的广场上,只要出了这条小巷。鬼也不用怕,广场人来人往,鬼怕嘈杂!穿行到小巷一半时,一个人影贴了上来,很轻盈的步伐,还带一股香风,我侧过身子让道,人影却停住了:"大哥,要人陪吗?"很职业化的口气,不带半点感情色彩。我一愣,嘿,碰上做不正当职业的女子了。于是生气地说:"谢谢,我一个人很好!"那女子似乎也愣了一下,大概还没男人对她这么客气过,又贴上前:"大哥,我很温柔的,你试试就  相似文献   

5.
在《精神生活.意志》的开篇,汉娜.阿伦特就揭示了所有的知识人都必然面对的一个根本性悖论:他们赖以确认自身身份的知识总是对现实某种程度的抽象和脱离,而他们真实的存在——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的——又总是无可逃避地深陷现实之中,也就是说,知识人只能宿命地处于知识世界和生  相似文献   

6.
讴歌勇士     
讴歌勇士陈松我们讴歌真正的勇士真正勇士的脑海里始终翻腾着震撼人心的波涛,他们的热血总是在熊熊地燃烧,他们的眼睛永远喷射着希望的光芒;他们披荆斩棘。浑身血迹。开拓着前人不曾走过的路,他们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勇敢地攀向一座又一座高峰真正的勇士,体现着人类...  相似文献   

7.
徐曙光 《社区》2004,(6):25-25
社区主任们之所以被居民们称为“小巷总理”,就是因为这些“小巷总理”们与大国总理一样,他们“事事关心”,并以自己柔弱的双肩撑起了社区工作的一片蓝天。的确,“社区工作无小事”,大到社区建设,小到婆媳拌嘴,都属于他们的工作范畴。所以说,社区工作不仅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更是政府联系居民的一根根敏感的“末梢神经”。然而,又有谁知道这样光彩照人的“小巷总理”们,竟然也有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后顾之忧。今年1-1期的《社区》杂志就披露了这样一个很具代表性的社会问题。社区主任刘丽芬在下户走访的时候,被犯罪分子抢劫并打成…  相似文献   

8.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则故事:请美国人吃饭最轻松,因为他们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主人自己的喜好; 日本人则不然,他是看主人吃什么便吃什么,属典型的“客随主便”类;而请中国人吃饭最麻烦, 因为他们总是很有礼貌地说“随便”。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9.
失恋后,他过了一段昏天黑地的日子,每天下班后就蜷在小屋里,一任伤痛吞噬那颗脆弱的心。琪子是他老同学的妹妹,平日里不怎么联系的小姑娘,忽然间很频繁地联系他,多次邀他观看他们文工团的演出。那天他又想拒绝,琪子眼睛亮晶晶地嗔怪他,不要总不给人面子啊,今天一定要来捧场。  相似文献   

10.
我教二年级时,班里转来这样一个孩子:他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桌,学习成绩不理想,上课也不认真听,而且总喜欢招惹其他同学.特别是上手工课时,我时常听到他周围的同学说:"你走开!不要过来!好讨厌!""老师,他又不带材料!""老师,他一直来烦我们!"……可他仍旧一副死皮赖脸的样子,偏要站在别的同学那儿.他总是说:"我忘记带了,我想看他们做."每当出现这样的情形,我都很生气,就严厉地批评了他,责令他回到座位上,其他学生因此才"安宁",开心地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11.
菜场牛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菜市场,也是如此。北面一溜家禽宰杀点血腥气最重。一地鸡毛鸡血,里面的人懒得清扫,只管自己一袭铠甲——皮围裙和长筒胶鞋,捂得严实。人在一旁候着,盯在哪都嫌脏,像我等就不慌不忙,掏出一张报纸,抖开,专为眼睛能有个干净地方待着。宰杀点的人,手起刀落的,个个都很拽,准点下班,过期不候。有一次我紧赶慢赶他们还是骄傲地关门了。卖鸡的愤愤地瞅着其背影,自  相似文献   

12.
薄志红 《社区》2011,(15):35-37
有这样一些家庭,虽然夫妻二人每月的收入不少,但他们却总是徘徊在“负翁”和“月光”之间。当日子一天天过去后,他们夫妻连自己也说不清钱究竟哪里去了。于是,人们便给这种家庭起了一个好听而羞涩的名字——“月光”家庭。  相似文献   

13.
商晓娜 《新少年》2023,(10):8-9
<正>探访赫图阿拉城,是入秋后一个晴朗的日子,沿着当年清朝皇帝东巡祭祖走过的御路,从沈阳出发,经戈布进入抚顺城,过章党、萨尔浒,经南杂木、上夹河、木奇驿站,进入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永陵镇。赫图阿拉城就掩藏在永陵镇东四公里处、苏子河南岸的一座横岗之上。远远望去,丝毫感觉不到这里竟有一座城池存在,直到从车上下来,徒步爬上半个山坡,又转了一个弯,才隐隐地看到半壁城垣(yuán)。  相似文献   

14.
赵简子放生     
《列了·说符》中记载了一则关于赵简子放生的寓言故事: 赵简子是春秋后期晋国的正卿,他很喜欢让老百姓为他捕捉大量鸠鸟,然后供他用来放生。当时晋国国都的百姓每逢农历元旦都会捕捉鸠鸟,然后献给赵简子用来放生。每次百姓进献鸠鸟的时候,赵简子总是非常欢喜地厚赏他们。这样一来,每逢元旦,许多专门远道而来向赵简子进献鸠鸟的百姓们都络绎不绝地涌入他的府邸。在他的奖励之下,捕捉鸠鸟的现象自然也就变得越来越频繁了。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吗不高兴?”“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穷?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相似文献   

16.
从1975年夏天开始,运城大街上经常出现一位高鼻蓝眼、白发苍苍的外国老太太。她是到东风百货商场来购物的。开始时是老太太一个人,后来在她身边又增加了一对混血姑娘。看样子她们似乎很自由,很轻松;其实在她们左右,总是有专人(或是便衣、或是穿制服的公安人员)在寸步不离地跟着  相似文献   

17.
愿望     
我爸爸是一名下岗工人,前几年,他们单位倒闭了,爸爸文化水平不 高,又没有技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到处奔波,三 十几岁已经出现了白发,几条皱纹爬上了他的额头。爸爸总是早出晚归,很少 见到他,每逢看到他时,总是一身泥水一身汗水,有时我劝他休息,不要把身 子累坏了,可是,等我一转身他又出去了。 有一天放学,天阴沉沉的,刮着西北风,灰尘和垃圾吹得满地都是, 让人眼睛都睁不开,我飞快地跑在回家路上。突然我看见了马路对面爸爸的 身影,只见爸爸满头大汗地蹬着三…  相似文献   

18.
徽商具有"贾而好儒"的传统和特点,这为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文化事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至明清时期,徽商及其子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极受社会关注的时代文化群体。徽商及其子裔在文学上的贡献甚大,在引领文学风气的转趋、丰富文学创作的题材,以及推动文学创作的传播等方面均有建树。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商及其子裔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绩,恰从一个方面印证了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事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学习成绩很优秀,但一直以来,我总是不快乐,有时莫名其妙地发火,有时又莫名其妙地感到委屈。为什么呢?一天,放学回来,我闷闷不乐地坐在书桌前。妈妈看到了,便拿着一本书走了过来。妈妈说:“宝贝,给我朗诵苏轼的这首诗好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呀!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感受到的心境也截然不同。妈妈说:“你知道吗?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他看事物,看到的总是阳光的一面,因此他每天都很快乐;而另一种人,他看事物,看到的总是阴暗的一面,因此他总…  相似文献   

20.
海莹 《可乐》2010,(4):35-35
春秋时期,周宣王爱好一种特殊的娱乐活动,就是斗鸡。时间一久,他发现无论哪只勇猛善斗的鸡都没有常胜不败的,总是不满足。有个叫纪浩子的人是驯养斗鸡最出色的专家,周宣王就派人将他请来。纪先生刚养了十天,周宣王就急不可耐地问:“斗鸡养好了没有?”纪治子答:“还不行。它自以为很勇敢,有力气,所以很任性,很傲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