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维新 《城市》2014,(2):3-4
正2012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27%,这一数据包含在城镇工作两年以上的农民工,他们当中有城镇户籍的不足40%,半城镇化的农民工达2.6亿人。针对这种状况,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把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人口的城镇化,而不是土地城镇化。"这就说明在推行新的城镇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略,将新型城镇化作为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大结构性问题的重要抓手,显著提升了新型城镇化的地位和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要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在户籍制度方面,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  相似文献   

3.
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主要是解决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能否顺利转变为城镇居民的问题,而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是能否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既表现在城镇社会的不同群体间,也表现在区域间。两者都会影响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过程。本文首先界定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并对其在群体间和区域间不均等的表现进行了考察,进而深入分析了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城镇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城镇化有很明显的政府烙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的总体素质与农民市民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城市病"问题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提高城镇化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构建进城农民素质教育大平台;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刘庆斌 《城市观察》2014,34(6):115-122
新型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巨大引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在现有体制机制环境下,将受到户籍制度、就业、住房、土地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尽快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必须加快推进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保证进城农民"居住有其房";必须全面提高城镇就业创业保障水平,使具有劳动能力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进一步提高城镇经济社会承载能力,增强对人口集聚和服务的支撑能力;必须建立完善城乡土地征用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6.
石森昌 《城市》2014,(4):50-53
正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标志着我国开始由乡村中国向城市中国转变,我国的城镇化进入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大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明确提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要求。城镇化质量包括城镇自身的发展质量、城镇化推进的效率和城乡协调发展程度3个方面。城市内部区县经济协调发展是构成城市发展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推进城市内部区县经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存在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农村人口空心化、"大城市病"以及二元户籍制度下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难题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就近就地城镇化以人文本,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有效就业为基础,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达到人、产、城三者的融合,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贵利 《城市》2016,(12):11-15
笔者对北京房山区、 大兴区和通州区以及天津东丽区、 蓟州区和中北镇的新型城镇化情况进行调研和对比研究.针对新型城镇化试点的要求,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分担机制、 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农村宅基地制度、 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 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5个方面进行评估,得出北京、 天津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存在的不足与可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王立  张长  安树伟 《城市》2016,(2):31-36
"十二五"以来,我国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及城市群发展迅速、城镇化集聚效应增强,城市新区建设快速推进,城镇化质量有所提高,城镇化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十三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应该注重建成区面积的合理扩张,进一步加强城市群的带动作用,破除城镇内部二元结构,合理建设新区,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等.  相似文献   

10.
曹煜玲  范新嵋 《城市》2021,(4):46-55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以及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议题成为学术界和政府管理层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从公共政策视角透...  相似文献   

11.
正说到城市品牌一般我们都会想到是旅游的开发,而不会想到一个城市的产业。用旅游托起一个城市的品牌是较为常见和传统的做法。而用产业来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或者说认识一个城市,这在当下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中显得非常独特。产业能否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树立,通过这些年城市发展的走向与趋势,用产业特点承载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是完全可能的。"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将有约2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经历了滞后城镇化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董鹏  陈智慧 《城市》2015,(2):17-20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伴随产业升级、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转移聚集的城乡一体化过程。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高度重视。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为"长远的城乡一体化,包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  相似文献   

13.
李景国 《城市》2013,(7):7-10
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并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一项任务单独列出。近一阶段,社会各界热议城镇化,讨论多集中于城镇化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增加住房需求等。房地产业界关注的焦点则是城镇化将为楼市带来新契机,为房地产企业带来大商机。但  相似文献   

14.
实现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难点在农村。而城镇化作为社会生产力变化所引起的人类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对解决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等一系列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本文阐述了城镇化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提出建立推进城镇化的体制框架,合理规划城镇发展体系,是切实解决城镇化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研究城镇化问题,必须清醒认识这一变化可能带来的各种挑战,认清城镇化自身发展的背景和规律。尽管从指标上看,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程度已经很高,但是要看到城镇化模式日益趋同,农业边缘化、人口空心化、离农人口就业保障弱化等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因此,必须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正确处理好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和城镇化被称为经济现代化的"两个车轮"。200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46.6%,已进入世界公认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以及城镇现代化水  相似文献   

17.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特大型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暂时不具备在城镇落户的农民工,要改善公共服务,加强权益保护。上海作为外来人口规模庞大的特大型城市,必须高度重视解决"新二元结构",既要积极改善来沪人员的公共服务,促进符合条件的来沪人员不断融入上海,又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防止"城市病"。  相似文献   

18.
湖北城镇化的发展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破解我国三农困境,促进农村及整个国家发展的基本之策。本文通过对湖北省的城镇化发展的深入调查,分析湖北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促进湖北城镇化健康发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同的思路和对策。作为我国中部农业大省,湖北省城镇化发展道路的研究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顾文选  高福美  李梦玉 《城市》2008,(11):17-22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是伴随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地区不断转移、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不断延伸而持续发展的。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数量和人口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城镇作为经济社会的载体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已具雏形的城镇体系犹如现代化大厦的磐石和骨架.正引领国家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20.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工作,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虽然,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拆除了门槛,取消了种种不合理的限制,但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相比,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在享受政策待遇上仍有不少差别。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不是简单地让农民工到城市打工,而是要让农民工融入整个城市,在劳动就业、工资待遇、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