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假期和儿子一起整理玩具,偶然翻到一把塑料的蓝色玩具水枪。刹那间,感觉鼻子一酸,眼泪不禁地夺眶而出,仿佛又回到了四年前高一26班的教室……
  记得那是一次班会课,我正站在讲台上,严肃地向全班学生强调学校对“禁止管制刀具”的相关要求。突然一个男生拿出一把蓝色的塑料枪,在手里得意地比划着,笑嘻嘻地望着我。那目中无人的样子,仿佛在挑战:“你能把我怎么样?”顿时引得全班同学大笑起来。此人正是我班的“老大难”学生陈鹏。说起他来,许多老师都能数落出他的种种“出格”事:课间,他嘴里叼一根用纸做的香烟在同学中晃来晃去以此表示对“抽烟零容忍”的抗议;自习课,他会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翻盖手机”高声地打电话,来显示自己的“无所畏惧”;中午,他经常溜出学校去外面闲逛。  相似文献   

2.
笑谈竞选     
《决策探索》2008,(17):89-89
这几天我一直在为好朋友的竞选忙活,所以,礼拜六一大早出去先生也没在意。大约11点半左右,乐呵呵的我回到家的时候,先生正以他惯有的“优雅”姿势斜躺在沙发上抽烟。我一进门,他一边往烟缸里溺死着烟火,一边表情凝重地问我:“告诉我,一上午不回家干什么去了?”  相似文献   

3.
曾几何时,我们经常可以在师生之间听到这样的对话:“老师,事情不是这样的,你听我解释好吗?”“你认为我现在还想听你的解释吗?你什么都不要再说了,犯了错误还要狡辩!”其实,诸如此类的对话在我们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层出不穷。曾经,我也是如此“果断”地评判着学生的错误,“雷厉风行”地处理着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中国满心喜悦地站在WTO的门前,一边洒扫庭院开门迎客,一边打点行装准备上路。此时此刻,中国能不比任何时侯,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和自已的国际依赖度吗? 如果把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比作一根竿,那么中国的国际依赖度便是这根竿的影,竿越高,影越长。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的早期教育直接关系到他的成长,他的将来。那么,父母们应怎样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我认为应从教孩子说话开始。现就如何教孩子说话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语言刺激法。在婴儿还不会说话时,经常用一些简短的语言刺激他的听觉和语言中枢。这一时期的婴儿对声音、亮光都特别敏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征,用一些色彩鲜艳、亮度较大的玩具引诱他,使他的目光跟着玩具的移动而移动。与此同时,我们配以简短的语言,如:“在这里。”“想要吗?”“多美啊!”等刺激听觉,进而刺激孩子的语言中枢。这时孩子常常会跟着“咿咿呀呀”的,这就表明他正在与你交流。  相似文献   

6.
一则故事说,日本曾洞宗的开创者道元和尚到中国参禅时,看见禅院伙房一位背曲如弓、眉自如鹤的老师父,正头顶正午烈日,在一心一意晒菜干。道元不禁奇怪地问道:“为什么不叫仆僧来晒呢?”老僧答:“他人不是我,这是我的任务。”道元又说:“现在这太阳多毒,你不觉得太劳累了吗?”老僧答:“现在不正是晒菜干的最好时辰吗?”老僧的话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7.
星期五下午的第二节课快下课时,二年级八班的同学陆陆续续的从操场上回到教室,准备等待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放学,我也正准备去九班教室布置家庭作业放学。在这个节骨眼上,八班的一个女学生突然呜呜地哭着走进办公室,说:“陈老师,你们班的赵红(化名)把我打了。”说完,又伤心地哭了起来。我朦了,心想:“这节课不是刘老师在上课吗,他怎么可能会在操场上呢?是不是知道他平时比较捣乱,这次被别人打了诬陷他呢?”心里这样想着,但没有表露出来,轻声地问道:“你怎么知道是九班的赵红呢?你在上课他也在上课呀?”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才站在习作的起跑线上,不能用这样的大道理来说教,只有循循善诱,从小处入手,让孩子自信地、兴趣地、胸有成竹地站在习作这条起跑线上。如果把三年级的习作比作一座桥,我认为阅读是桥墩,支撑着整个桥梁,举足轻重;积累是连接桥墩的梁,要合拢不能出半点差错,重要的是技术和方法;习作就是桥面,有了稳重的桥墩和坚实桥梁,精彩的桥面就水到渠成。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积累、习作是一个不吊扣的链子,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9.
十招降服80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冲森 《经理人》2008,(5):48-51
很多企业CEO常抱怨:“真搞不懂80后的员工怎么回事,我们对他们已经够忍让的了!对他们好也不是,不好也不是!他们要求一箩筐,但做起事来却懒懒散散。到底要我们怎么做,他们才满意?”而80后员工则抱怨:“为什么领导就是不理解我,不信任我,我的能力比谁差啊?天天叫我干这干那,干完还不满意,这不简直把我当活驴使吗?”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和爱好的推动,才有希望跨上成功的道路”。华裔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成功真正的秘诀是兴趣”。他们把树立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当作是学习的当务之急和事业成功的关键。习作也是如此,习作的兴趣是学生积极习作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学生习作的心理保证,它能使学生变“苦写”为“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一个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不断培养的。教师要善于牵线搭桥,帮助学生构建起生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动笔。  相似文献   

11.
一、“爸爸教我学游泳”还是“我落水了,工作人员在救我”?
  教学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四幅图,以激起他们对暑假生活的回忆,激发口语交际的欲望。当观察到第三幅图的时候,有学生说:“这幅图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在游泳池教我学游泳。”有孩子说:“在暑假里,叔叔带我去游泳。”我正准备指导学生观察下一幅图时,一个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好像有非常急的问题要问。我叫了他的名字,他说:“这幅图还可以想象成‘我在游泳时不小心落水了,工作人员在救我。’”我心里很不以为然,心想:这幅图不是明摆着“爸爸在教我学游泳”吗?可是为了不打击这个学生的求异思维,又能够让他正确理解图画,我马上问全班同学:“可以这样想像吗?”立马有人举手持反对意见。  相似文献   

12.
《决策探索》2010,(1):93-93
把处分给我吧,包书记。申光明递上一支烟说。 包永法把烟挡回去,说:老申,你说说看,国土局违规了吗?渎职了吗?没有。没有,哪来的处分?你就不要给我添乱了。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古老的寓言:一个少年去拜访一位智者,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回答说: “其实做到四句话即可:把自已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把自己当作自己。”你快乐吗?到底何为快乐?  相似文献   

14.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就记住了一个学生的名字,他叫冉讯,是七年级20班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学生,上课特别不安分,时而左转时而右转,时而手里玩着东西时而两腿不停摇晃,眼睛左顾右盼,其间偶尔看一眼老师,一节课下来我至少得提醒他5次。课后我找班主任了解情况,原来他在小学时就自由散漫惯了,家长也将他无可奈何。有一天,我路过20班教室,正好碰到冉讯,我便友好地跟他聊了聊:“冉讯,你的家长是不是经常不在家?没人管你?”,他说“我爸妈都在家”,我笑着说“那就可能是他们管不住你,冉讯,其实你很聪明的,上课时只要认真听讲,你不比其他同学差!”。从那过后,课堂上的冉讯明显规矩多了,可是好景不长,这天我提前3分钟走到教室门口,便发现冉讯手里拿着手机正和一个同学玩得起劲,我顺便说了句“学校不让带手机进校园,快收好!”,冉讯连忙把手机揣进兜里进了教室。我这节课讲练习题,别的同学都在边听边写,就他像个没事人一样,于是我走到他旁边提醒他快写作业,他没理我,我再次提醒他并用手敲了敲他的桌面,这下他急了,眼睛瞪着我,脖子一伸,冲我吼了一声“做哪样吗!”(酉阳方言,意为“干什么!”),我说“你快做作业”,他又吼“做哪样吗!”,脖子上的筋还一鼓一鼓的。他的吼声把班上所有学生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紧接着他把桌上的书本全部推到了地上,气愤地坐在那里,我一改往日的恼怒说了一句“如果你把手机也扔掉,你就是真正的男子汉!”后便离开了冉讯的座位。随着我的声音“同学们,我们接着看下一道题”,课堂马上恢复正常,我讲着,同学们写着,我偶尔用余光瞄了瞄冉讯,我发现他也跟着同学们在写,心里暗自高兴。我没有骂他,更没有狠狠地批评他,但我用宽容告诉了他“男子汉就要学会担当”。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他没有在课堂上表现异常,倒是非常认真地听讲,也不时做着笔记。  相似文献   

15.
“喻午的妈妈,您的小孩现在还未到学校,是生病了吗?”朝读课后,我给家长拨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
  “什么?不可能啊。今早我煮了早饭,催着他吃了,还给了他车钱,让他赶紧来学校啊!”喻午的妈妈惊讶地回答,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道,“老师,我现在马上跟他小姨去找一下,待会给你回电话。”  相似文献   

16.
幡然醒悟     
吕斌 《决策》2023,(12):72-75
<正>一秦志育走进村部的院子,看见院子东边的篮球场上热闹非凡,村主任李振兴带领一伙年轻的村民在篮球场上训练,李振兴欢喜地对秦志育叫道:“脱掉外衣,上场!”看见篮球,秦志育天然的拼搏劲涌上来,甩掉外衣,问李振兴:“我在哪一边?”李振兴抹一把脸上的汗,说:“对方太弱,你替下刘国友,让他去吹哨。”秦志育上场,问队友:“我打啥位置?”场上的人都愣怔,稍顷,李振兴说:“一个老百姓的比赛,还啥位置,把你在学校的那一套收起来!”  相似文献   

17.
刘诚龙 《领导文萃》2011,(1):119-121
人在单位,在社会,都会碰到密友向你告密的事情吧。你的密友常常到你家里,到你办公室,把你拉到一边,神秘兮兮地对你咬耳朵:你知道吗?某某在领导面前说你坏话,某某在你背后搞你路子;或者是,你知道你职务这次没提上去,是谁捣的鬼吗?你知道你那次生意被人抢了去,是谁使的坏吗?  相似文献   

18.
第一印象“非常友善”“你知道你提到的这个软件是什么吗?”“我想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有孩子吗?”2009年6月9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当英国广播公司(BBC)驻北京记者詹姆士求证:中国政府是否准备要求安装一种叫“绿坝”的软件,台上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甩出上述“两连问”。  相似文献   

19.
观察室闹剧     
杨世运 《领导文萃》2010,(3):146-147
医院,观察室的雪白墙壁上写着醒目的“安静”两个大字.但此刻却静不下来。一位方脸大耳气势压人的特殊病号正在对医护人员大发雷霆。他的两个陪护人员,一男一女,狐假虎威,不停地为他敲边鼓。“你们怎么搞的,把我们崔总弄到这么个差劲的大众观察室,连空调都没有!”女陪护指手画脚。“就是嘛,怕我们这么大个单位花不起特护费吗?告诉你们。不差钱!”男陪护财大气粗。崔总自己则对小护士嚷道:“把你们的第一把手金院长给我叫来!”  相似文献   

20.
”小心小命”我是局长!”“我只管领导的安全。”“这是我的地盘,马上滚出去!”“你怎么可以随便就打电话给我这个政法机关的领导?一点规矩都不懂。”“我收的不是钱,是人情!”“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跟政府作对就是是恶。”“你想给政府找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