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经济转型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女性工资与男性工资存在很大差距。文章利用Brown分解方法对中国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距进行了分解。分解结果显示,职业内工资差异与职业间工资差异分别为19.8%和18.4%,即存在比较严重的纵向和横向性别职业隔离。此外,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人力资本水平对男女工资差异有显著的影响,职业性别歧视也是导致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男女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职业类别选择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1989-2011年的CHNS数据,采用多类别职业选择模型,分析了职业类别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在职业类别选择时的具体边际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职业性别隔离依然存在,在管理类人员中男性具有明显的性别优势;劳动者具有中、高教育学历对从事专业技术人员有明显优势;职业类别的选择不仅与个体特征相关,还与家庭政治资本条件有关,父辈或其它家庭成员的干部身份对子辈的职业选择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了D指数、Ds指数、Ip指数、平方根指数及A指数等多种职业隔离的测度方法,对2000~010年我国各省市城镇单位的行业性别隔离度进行了大量测算,得出了各省市的行业性别隔离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市行业性别隔离呈上升趋势,东部经济发达省市的行业性别隔离指数较高,但增速较缓;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市行业性别隔离指数虽然较低,但正以较高的速度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不同行业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浙江省1685个城市样本农民工的调查为基础,借助于EViews软件,对不同行业的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总体回归模型中,性别、婚姻、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合同期限和技能培训等因素对农民工收入有显著影响,但不同行业影响因素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今天,科技人员薪酬满意度已经不仅仅取决于收入本身。文章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人口学变量的基础上,通过最优尺度回归等回归分析方法,对收入本身、收入差距及分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做了详尽的分析。发现:收入差距比收入本身更容易让科技人员不满;行业间收入差距是科技人员薪酬不满意的最主要因素。单位分配制度对科技人员薪酬满意度的影响大于地区内收入差距,但小于行业间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调查数据,分别利用分位数回归和分布函数分解的方法,检验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解比较城乡收入差距中城乡居民禀赋特征构成差异和个体特征回报率差异的相对贡献.根据实证结果可以看到,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等对城乡居民收入有显著影响,禀赋特征构成差异和个体特征回报率差异都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其中城乡居民禀赋特征构成差异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根据1987-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关于中国不同行业收入的有关资料,对中国行业收入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2003—2010年间19个行业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各因素的特点。研究认为:1987—2010年间各个行业的收入水平平均上升,但各行业收入变动方向和增长趋势不一致,呈现出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北京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技术,结合核密度估计方法,定量考察了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工作经验等因素对城镇家庭收入差异及其演变的贡献。研究表明:不同收入群体并没有均等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城镇家庭收入差异是"回报效应"和"变量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历史时期两种效应的重要性有所不同;教育机会不均等是导致城镇家庭收入差异的关键因素;就业性质的差异助长了城镇家庭收入差距;不同收入群体间自身素质的差异是影响城镇家庭收入差异的重要因素;工作年限、工作经验、年龄、性别及家庭规模等因素影响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职业转换率是衡量职业流动的主要指标,也是考察社会阶层流动性和社会公平性的重要指标。以陕西省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交叉列联表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培训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等个人因素对职业转换率没有显著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和是否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等人力资本因素对职业转换率有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机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韩秀兰 《统计研究》2012,29(10):79-84
居民家庭是组成整个社会的基本单位,居民家庭夫妻之间的收入差异是了解全社会性别收入差异的重要指标,但却少有研究对此关注。本文采用CHNS2000和2009年数据,对我国居民家庭夫妻间收入差异和全社会性别收入差距进行了动态比较研究,发现夫妻间收入差距远大于全社会不同性别间收入差距,基于Mincer收入方程和Oaxaca分解实证法揭示了“门当户对”观念和“婚姻梯度”现象双重作用下夫妻间收入差距与全社会性别收入差异不同的形成机理,并得出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建收入决定模型,利用Blinder-Oaxaca分解法将公、私部门收入的差异分解为反事实合理收入差异与反事实收入溢价,通过对反事实收入溢价的分析发现:控制诸如教育水平、性别、职业、工作经验等常规收入决定因素之后,公共部门平均工资和月收入①与私人部门相比均相对偏低②;但当引入区域变量时,公私部门的收入情况出现变化——公共部门平均工资与私人部门相比仍相对偏低,但考虑地域因素后的公共部门平均收入高于私人部门.实证表明,我国公、私部门平均工资的地区性差异不大,但公、私部门的平均收入水平差异具有较强的地区差异敏感性,这种显著的地区差异导致对公共部门收入的“一刀切”式简单变革,反而会增大我国公、私部门间收入对于“同工同酬”原则的扭曲.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业间收入不平等近年来逐渐扩大,已成为阻碍缓解我国整体收入差距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通过机器学习中的决策树方法,将尽可能多的影响因素纳入考察,并筛选出8个影响制造业行业收入的重要因素;进而,对筛选出的重要因素使用偏效应分析,得出单一因素对特定制造业行业收入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企业平均固定资产、企业平均就业人数、人均利润、利润率、企业平均收入、单位固定资产实现利润、企业单位数对数负值,以及国企总产值与行业总产值之比是影响制造业行业收入的8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微观决定要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黄金 《统计与决策》2007,(19):115-117
本文从微观层面对作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三个经济发展中心的重要力量的广东、江苏和北京三省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决定要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体现人力资本的教育水平及工作经历,以及性别等因素都显著地影响着三省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而其他一些因素诸如就业单位所有制性质、职业种类等等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却呈现出复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臧微  白雪梅 《统计研究》2015,32(12):62-6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农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本文基于1989-2011年CHNS提供的西部省区调查数据,研究西部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运用收入转换矩阵及结构指标分析不同收入阶层的动态演进轨迹,结果表明贫富阶层僵化现象严重,中间阶层趋于脆弱化。用多分类逻辑模型揭示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和职业特征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显著。从制度和体制上改善西部农村收入流动性结构确实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等微观调查数据库,运用回归分析及差异分解的方法,本文首次研究了我国性别幸福感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我国女性的幸福感显著高于男性,并且差异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年龄、健康、受教育程度、就业、收入、婚姻等可观测因素的影响,而是由于某些不可观测的因素.这个结论对于不同年份、不同群体、不同数据库均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性别的歧视产生的社会压力可能对我国性别幸福感差异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男性较低的幸福感来源于社会对于男性较高的期望,而更深层次的是对于女性的歧视.在我国,男性有更好的教育、更高的就业率和收入.这种男性占有优势的不平等,反而使男性产生较低的主观幸福感,这种“悖论”值得大家深思.  相似文献   

16.
邓永辉 《统计与决策》2016,(13):103-105
文章基于哈尔滨市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527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构建拓展的Mincer收入函数,运用SPSS18.0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因素.得出研究结论:人口统计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因素中,教育程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月工资收入的影响不稳定,工作经验以及隐含的技能提升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显著;职业特征因素中,周工作时间、岗位和行业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李芳芝  李超 《统计与决策》2016,(13):106-108
文章基于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实施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组群工资差异分解技术,研究流动人口的性别收入差异在雇主和雇员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性别收入差异在雇员内部比雇主内部更明显,表现出—定的异质性,但是在两个群体中特征效应的贡献都较小,系数效应是导致性别收入差异的主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泰尔指数的测算发现,中国的行业收入差距水平9年间几乎没有变化,然而各地区的行业收入差距变化差异较大,发达省份的行业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欠发达省份的差距持续缩小,全国的平静掩盖了各省行业收入差距变化较大的事实,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各地区的行业收入差距的变化规律违背了"库兹涅兹倒U型假说"。基于30个省份19个行业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来分析各地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地经济增长与行业收入差距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互为因果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行业收入差距的测度指标体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初步构建了行业收入差距测度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的含义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收入分配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行业垄断经营和劳动者个人素质差异等诸多因素影响,高收入阶层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低收入阶层增长缓慢,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差距持续扩大。城市居民贫富差距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