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穆斯堡尔效应的特点,深入讨论了超精细相互作用,阐明了它与永磁材料研究的密切联系,最后介绍和讨论了穆斯堡尔谱在最近国际上发展较快、很受重视的新型稀土富铁永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这对正确地根据穆斯堡尔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推荐一种制取细微α—Fe_2O_3粉料的方法,对它的气敏性质作了初步探讨,证明α—Fe_2O_3虽然是稳定相,但制成细微粒子加以掺杂后,在300℃左右也能发生下列反应:3α—Fe_2O_3+H_2→2Fe_3O_4+H2O,制得的气敏元件对H_2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用快速富立叶变换(FFT)技术,对混杂了较大噪声的穆斯堡尔谱信号进行的数学滤波处理,结果表明 FFT 滤波效果甚佳,在保证原实验谱不发生明显畸变的前提下,为提取穆斯堡尔谱中的微弱信号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及衍射技术对比研究了铁铬系中变催化剂(FeCrK)和 BX 型中变催化剂(FeCrCeK)的晶型,发现经稀土调变后的催化剂其晶型主体为 r—Fe_2O_3,而未经稀土调变的铁铬系催化剂晶型主体为α—Fe_2O_3。主体晶型为γ—Fe_2O_3的催化剂比表面积,活性比主体晶型为α-Fe_2O_3的催化剂要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利用CVD技术生长的a—Fe_2O_3和α—Fe_2O_3薄膜电极的电化学和光电化学特性.实验表明:在1MKOH电解液中,α—Fe_2O_3薄膜电极具有较大的阳极电流,较稳定的光电位和较大的光电流.二者都显示出n型半导体特性.a—Fe_2O_3的导带边缘能级较高.光照时,光生载流子的效率更高,但却易于复合.  相似文献   

6.
用穆斯堡尔谱、XRD及TEM技术对铁系无铭(NBC-1)型催化剂的前驱态、母体及还原态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生成及晶相结构的激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确证了水合四氧化三铁Fe(3-x)O4·nH2O和γ-Fe2O3晶态的形成,及探讨了晶相参数微变引起晶体结构的差异导致催化活性的变化.获得Fe(3-x)O4·nH2O中SB/SA比值为2,x值接近0时,即Fe3O4接近化学计量时催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共沉与高温助熔相结合的工艺制备了 W 型六角晶系铁氧体—Ba(Zn_(1-x)CO_x)_2Fe_(16)O_(27)。对不同烧结温度,其物相组成的变化,比饱和磁化强度σ、磁晶各向异性场 H_A~θ随 Co~(2+)取代值 x 的变化以及晶粒形貌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1250℃,保温0.5h 的条件下,测得纯相 W 型材料;当 x=0.45左右时,Ba(Zn_(1-x)Co_x)_2Fe_(16)O_(27)的磁矩从优方向由单轴过渡到平面。  相似文献   

8.
在1991年3月结束的甘肃省第二届优秀图书评奖活动中,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冻土路基工程》、《地学工具书指南》、《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学与数据处理》、《现代液相色谱》、《中国都城历史图录(1—4集)》、《西北花儿学》、《居延新简释粹》、《汉代西北屯田研究》、《丝稠之路文献叙录》等32种图书荣获优秀奖。这次评奖活动采取专家组审定和评审委员会评定相  相似文献   

9.
用穆斯堡尔谱,XRD及TEM技术对铁系无铬型催化剂的前驱态,母体及还原态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生成及晶相结构的微变过程进行研究。确证了水合四氧化三铁Fe3-xO4.nH2O和γ-Fe2O3晶态的形成,及探讨晶相参数微变引起晶体结构的差异导致催化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自从四十年代中叶F·布洛赫和E·柏塞尔同期发现了'H核磁共振(NMM)讯号,尤其在五十年代初期普格托和虞福春首次观察到化学位移以来,NMR在有机物分子结构分析上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众所周知,在外加磁场条件下,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质子会在不同的磁场强度中出现共振信号,即有不同的化学位移(δ)。这是由于分子内相邻原子和基团的诱导效应、相邻原子和化学键的各向异性以及相邻原子和基团对氢原子产生的范德华压缩等三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实际上分子内的范德华压缩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讨论分子内范德华压缩对质子的去屏蔽作用,从而说明分子中质子的化学位移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以三(3—胺基丙基)胺(trpn)在Cd(ClO_4)_2·6H_2O存在下,与 2,6—二甲醛基—4—甲基苯酚钠(sdmp)发生[2+3]的希夫碱缩合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双核镉(Ⅱ)多氮穴合物[Cd_2L]ClO_4.晶体结构测定、光谱分析和电导滴定均表明:两个镉(Ⅱ)原子的配位数均为7(N_4O_3),处于变形十面体的中心,且两个镉原子通过三个酚氧原子为桥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将~(13)C—NMR谱化学位移与离子型消去反应历程相关联,得出在讨论反应物的结构对离子型消去反应历程的影响时,可用反应物结构中α—C和β—C的~(13)C—NMR化学位移的差值作为判据的结论,并给出了一般判据。  相似文献   

13.
将β-环糊精(β-CD)与四氟对苯二腈聚合形成的多孔聚合物复合在磁性Fe_3O_4表面上,得到Fe_3O_4@P-CDP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振动磁强计(VSM)对其进行表征.将Fe_3O_4@P-CDP用于对亚甲基蓝与柠檬黄的吸附研究.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其吸附容量随溶液pH上升而升高;而阴离子染料柠檬黄,其吸附在酸性较强时效果较好. Fe_3O_4@P-CDP材料对亚甲基蓝与柠檬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332. 5,57. 2 mg·g~(-1),热力学实验计算出二者吸附行为的吉布斯自由能均为负值,表明Fe_3O_4@P-CDP对亚甲基蓝与柠檬黄的吸附为自发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亚甲基蓝和柠檬黄在Fe_3O_4@P-CDP上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14.
单晶α-Al_2O_3、MgO、YSZ和TiO_2在室温下分别注入Ni~ 和Zn~ 离子,然后在氧化气氛中退火,以形成金属及其氧化物纳米晶.形成的纳米复合结构分别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各元素化学价态;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检测纳米结构的结晶形态;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观察纳米晶的微观结构及分布情况;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别用来表征纳米复合结构的宏观光学性能;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SQUID)测量磁性纳米晶的矫顽力及截止温度.研究表明:在几种单晶材料中分别形成的金属Ni和Zn具有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效应,ZnO纳米晶具有较强的绿光发射,铁磁性金属Ni纳米晶具有比常规块材大的矫顽力。这些性能在光学滤波片、蓝/绿发光器件和磁存储器方面板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德国人戈特里布·芬次尔(Gottlieb Fenzel,1896—1936年)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林业建设和发展,贡献卓著,在中国近现代林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戈特里布·芬次尔是一位具有很深造诣的林学家、教育家,他对中国林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年谱记录了芬次尔先生短暂而不平凡的人生和学术经历.  相似文献   

16.
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恒电势电解断电后的电势——时间曲线法及电解产物的 X 射线分析等方法研究了 NaF—CaF_2—Dy_2O_3熔体中 Dy(Ⅲ)的电化学行为。在铂电极上 Dy(Ⅲ)的还原是分两步进行的:Dy~(3 ) 3e→Dy~ ,Dy~ e→Dy;并测得 Dy(Ⅲ)在该熔体中的扩散系数是(1.2±0.1)×10~(-9)m~3·s~(-1)(940C°)。镝在铁电极上的还原有强烈的去极化作用,形成镝—铁金属间化合物:Dy_2Fe_(17),Dy_6Fe_(23),DyFe_3,DyFe_2。  相似文献   

17.
马克斯·韦柏(Max Weber)生于1864年。他原来研究法律,但很快就把他的注意转移到经济学和经济史方面来。他第一个重要的学术职位是在1893年被任命为弗赖堡大学经济学教授。三年之后他迁往海得尔堡。在海得尔堡他患了严重的精神病,不能继续进行学术工作达四年之久。他在恢复健康以后没有回到教学岗位,而是致力于研究和著  相似文献   

18.
在文献[1]中,邱得到了Little wood—Paley算子及Marcinkiewicz积分在Campanato空间ε_ω~(α·ρ)上的有界性.本文考虑Little wood—Paley算子在加权Cam-panato空间ε_ω~(α·ρ)上的有界性.  相似文献   

19.
近代著名化学家约翰·道尔顿(1766—1844)于1803年创立的科学原子论对于化学,以及整个自然科学来说无疑都是具有巨大意义的。可以说,道尔顿的成就是"能给整个科学创造一个中心并给研究工作打下巩固基础的发现"[1]。本文通过对近代化学原子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的考察,分析了道尔顿化学原子论与以往哲学原子论的重大区别,论证了道尔顿化学原子论的科学性,探讨了道尔顿创立原子学说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改制谐波励磁发电机时,由于原产品型号或生产年代不同而产生的性能差异较大的情况,提出根据发电机铁芯的极弧系数αP 进行电枢绕组结构选择,给出了进行谐波绕组可靠匝数计算的实用公式 W_(3K)=(W_1·U_(BH)·(δ_m/a)~(1/2))/(m_3·U_1·αp~3·K_(r3)),并讨论了凸极铁芯参数对谐波励磁发电机性能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