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同书》是中国近代戊戌变法运动领袖康有为(1858——1927年)的主要著作之一,成书于1901——1902年。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发表甲、乙两部,全书出版在康有为死后的1935年。《大同书》出版虽然比较晚,但从康有为的诗文、自编年谱以及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有关记载看,该书的思想在戊戌变法前已形成。晚年,康有为又根据他所接触到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和空想社会主义,对该书的思想进行修改和补充。《大同书》幻想一个所谓“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并企图以“不忍人之心”为思想基础,用改良主义的方法去实现这个社会。  相似文献   

2.
《大同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性表述,即关于理想社会的描述,在中国思想史上,足称事关制度设计破天荒的系统性创设。惟有将《大同书》的研究置于正统乌托邦思想史的框架中,始能把握《大同书》的意义及其与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而大同思想在其一生的思想实践中具有重要影响。其原因主要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同书》的早年印迹;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性格特征;对马克思经典社会主义误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其人以及他的《大同书》都非常复杂,给后人留下了非常广阔的解读空间,一代代的学人也纷纷致力于其中探幽索隐、各抒己见。但本文并不着眼于去分析梳理《大同书》中矛盾纠结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的《大同书》是他名著之一,全面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大同”思想。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曾提到过这本书。《大同书》著作在何时,大同思想作为一种系统的政治理想,它的形成过程怎样?目前学术界尚无一致的结论。汤志钧同志认为“《大同书》是康有为一九○一年到一九○二年避居印度时所撰,定稿更迟。”并且还认为  相似文献   

6.
《大同书》是康有力阐述理想大同社会的著作。它最早于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发表甲、乙两部,全书直至1935年才由其弟子钱定安交中华书局出版,因而有人怀疑康氏自叙其“于清光绪十年,本礼运之旨,著《大同书》”是“倒填岁月”,认为《大同书》是在1901~1902年间撰写而成的;还有人论证它起稿于1892年以后。但笔者认为康有为在1884年极有可能已构思动笔,且最迟已于1891年撰写《大同书》,大概当时康氏的“大同”学说尚未成熟,故直至1902年才完成初稿。下面笔者引用史料说明。史料一:“启超年十三,与其友陈千秋于学海堂,……越三年”,“共请康…  相似文献   

7.
《仁学》版本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迅速发展的,时代巨轮不断前进,一个人的思想也时有变化。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对前所发表的论著,每每有增衍、改易之处。例如章炳麟在一八九九年发表《客帝论》,对清朝的腐朽统治表示不满,但仍与“尊清者游,饰苟且之心”;到了一九○○年,始作“匡谬”;一九○二年,重为“删革”,编为《訄书》“前录”。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重要文献之一。但是,一九一四年,章氏将《訄书》增删,更名《检论》时,却将这篇论文删除了。他的始撰、改订以至删削,反映其思想递变的迹象。又如康有为在一八八四年始编《人类公理》;一九○一——一九○二年间撰成《大同书》,他的“大同学说”,即跟随其思想变化而大相迳庭。再如唐才常受到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后,在他改订的论文中,也增列了“儒教真派,厄于刘歆”等命题。如果将这些论著,按照最早的刊本录出,而将后出各本校注,将有利于对各该人物思想的探索。可见,对于中国近代人的著作,特别是中国近代思想家的著作,探源比勘,有其必要。戊戌政变中的急进分子谭嗣同(1865-1898),只活了三十四岁,没有章炳麟、康有为那么经历长、变化多,但他的代表作品——《仁学》,生前没有出版。假使我们今天根据不够原始的版本,非特增加句读推敲的困难,抑且涉及文义的窥测和谭氏思想的钩稽。因此,溯源探赜,使之接近原稿的本来面目,将有利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正> 《大同书》是康有为一生中的主要著作.康有为所设想的通往"大同世界"之路,始终与妇女命运紧密相连,而且他把"明男女平等各自独立之权"作为去"九界"、进入"太平之世"的起步之点.因此,实现男女平等、争取妇女解放,不仅是《大同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康有为全部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的<大同书>,可谓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学人,首次尝试着设想真正意义上的"天下"的应然状态.这部号称融贯"东西诸哲之心肝精英"的乌托邦,根本立足点其实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本文将<大同书>视为一个文化事件来予以分析,厘清其中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本文认为<大同书>的根本贡献,在于为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中国人建构出一种社会历史的宏大叙事,为寻求现代转型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精神家园,并尝试着将中国文化价值世界化.而这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我们具有特殊的启发意义.另外,本文还顺带探讨了乌托邦思维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唯识学之“三自性”是佛教中一个相当重要又颇具争议的概念,其中体现了如来藏思想与唯识思想的内在关联。而《楞伽经》则对这两种思想都有集中说明,因此文章主要依据《楞伽经》对“三自性”之含义作一阐释。文章认为,“三自性”所要说明的是世间诸法的三个层面,其中圆成实性是世间诸法之体性,缘起自性则是由此体性而起之真实相,妄想自性即是众生所觉知之世间诸法,亦可看作诸法之妄想相。同时,圆成实性是修行者所成就之如来藏心;缘起自性则是有成就之修行者(较高果位之菩萨或佛)为度生而示现之种种如幻法,此由如来藏心体起用而现出;妄想自性则是众生对所现出之如幻法的执着相。因此。“三自性”亦是修行成就者度生之法的不同层面,而世间一切法都是此度生法之示现。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关于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思想,早在《精神现象学》中就作了表述。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就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辩证法”。“否定性辩证法”这一命题就意味着内在否定性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在内在否定性这个“母腹”内发展起来的。本文拟就黑格尔关于内在否定性思想的内容,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思维的伟大成果以及它的局限性等谈一些不成熟意见。一在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猜测中,已包含着辩证否定的因素。例如,新柏拉图主义者普克洛在《柏拉图神学》中说“否定并不取消他所谓的东西(内容),而乃是根据它的对立以产生各个规  相似文献   

12.
徐圣楠 《兰州学刊》2010,(Z1):122-124
文章从制度和思想两个层面入手,针对康有为《大同书》中"去家界为天民"的构想,分析其"现代化"思想,指出所蕴含着的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同时,这种现代化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如此丰富,其广博如浩瀚无边的大海,其深奥如涧壑幽邃的群山,具有永恒的认识价值,《红楼梦》的艺术形式如此完美,其壮阔如雄奇浑厚的交响乐,其精微如勾勒细密的工笔画,具有永恒的美学价值。德国的大文学家歌德说过:“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红楼梦》就是达到了这样深度的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不朽作品之一。 唯其如此,便产生了我们探究它的困难。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一条明确的探究线索,那么往往会陷入这座艺术迷宫,而偏于一隅之见、一孔之得。为了从整体上了解《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我们不妨把《红楼梦》的构思作为探究线索。在《红楼梦》的构思中,我们又应当着重研究:作家创作的出发点是什么?构思围绕着什么样的中心进行?怎样形成了主题思想的丰富性?本文试就这几个问题略说一二。  相似文献   

14.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有着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首先是具有寓言性的乐府民歌,这些诗借他物倾吐心志,使所借之物人格化、形象化、有思想有感情,极富浪漫情调。如《雉子斑》、《枯鱼过河泣》、《战城南》、《白鹄行》等。 其次是幻想、游仙类的乐府民歌。这些诗借描述幻境、仙境以寄托作者思想感愤,写得如游丝随风、浮萍逐水,虚杳游忽、空灵缥缈。如:《长歌行》、《步出夏门行》、《王子乔》等。 三是畅表奋烈奔放之激情的诗。诗人常常抒发出一种热烈奔放不受羁绊的思想感情,表  相似文献   

15.
学术与幻想     
学术研究离不开幻想.幻想是什么?幻想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激动,是"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不安,是"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潇洒.是"寂然凝虑,思接千里"的沉思.是"眉捷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的敏锐.西人布洛赫在《乌托邦精神》中说,艺术是对人内在完满世界的超前显现;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中说,作家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梦幻者.他们都是在强调幻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阴阳学说是祖国医学的一个最根本的理论基石。《内经》说:“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灵枢·病传》)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医道虽繁,而可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传忠录·阴阳篇》)从思维规律的角度来说,阴阳学说反映了古代朴素而深刻的辩证逻辑思想,这已经为中医界和哲学界所公认。然而我以为,古代朴素的辩证逻辑思想尚不是阴阳学说中思维规律之全部,细味《内经》中关于阴阳的论述,其中既有辩证逻辑的方法,又有形式逻辑的方法;就形式逻辑而言,也既有演绎推理,又有归纳推理。可以说,《内经》的阴阳学说提供了一个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相统一而以辨证逻辑为主、演绎和归纳相统一而以演绎为主的逻辑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面对摩罗的新书《不死的火焰》和《因幸福而哭泣》,基于对《耻辱者手记》和《自由的歌谣》的好印象,人们也许不再对其中诸多的亮点感到太在意(因为亮点曾经那样的多、那样的密集和出人意外)。或许一些人也会感到几许失落,毕竟这不再是《手记》与《歌谣》时的摩罗了,毕竟这不再是几十个血肉岁月压炼出的生命精华了———即使它们已经标示出摩罗念念不忘、极其宝贵的生命高度:信仰。但是,苛刻的读者们难免会对曾经为之击节赞赏的生命者、写作者有着诸多的幻想,而当幻想不继……然而,那幻想多么不切实际啊!生命的能量是需要积聚的。想想看,83岁…  相似文献   

18.
大同社会思想是康有为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方面。他所著的《大同书》,主要体现了他愤世嫉俗的社会现实批判思想和空灵玄妙的“大同”世界理想。康有为的大同社会思想虽是鸟托邦式的空想,但又是超越时代的文化晶体,其中不乏合理成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大同社会”的社会性质和“大同社会”的教育特征两个方面对康有为《大同书》中教育思想的阶级属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教育思想的阶级属性应属于空想社会主义性质,而不是资产阶级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导致人们错误定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多次谈到宗教问题,有的同志据此认为康有为所设想的大同世界是宗教世界.我认为这是没有真正理解康有为宗教观的实质,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