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序经认为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主力,个人主义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但是他认为在中国的传统中,根本没有产生个人主义思想的土壤。他还批评近代中国的思想家们对于提倡个人主义不力,并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陈序经是提倡个人主义最力的人物之一。陈序经的个人主义思想奠定于其1929年出版的博士论文《现代主权论》中。  相似文献   

2.
儒家传统与茅盾的尚群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一定意义而言,五四时期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时代。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尤其是作家们都以自己的理解鼓吹过个人主义,如胡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丁玲等这些求新的作家们都或是用他们的作品,或是用他们的理论提倡过个人主义,尽管所用的符号各有不同,尽管其中大多数人后来也都又回到群体主义的逻辑上来。茅盾也分明是这个人群中的一员,是提倡新文化、主张文学革命的“引路的先觉”,然而,如果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茅盾在这个人群中,是一个特例,他很少,甚至可以说他几乎就没有明确地鼓吹过个人主义。一个表面的症状是,…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历史上,个人主义最早表现为古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个人地位与作用的思想。普罗塔哥拉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造成了西方早期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主要表现为,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它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起着思想解放的作用。 17至19世纪,是个人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在“人对人是狼”,“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维坦”体系,强调人类利己和目私的本性。洛克从  相似文献   

4.
柳媛 《兰州学刊》2007,1(10):60-62
近代启蒙中的个人主义来源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积极介绍和鼓吹西方的个人主义,提倡个人主义精神,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现实政治都在不同程度上规约着"个人主义"的涵义,近代启蒙的个人主义价值追求具有与个人主义话语实践息息相关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受约翰·密尔《论自由》的影响相当大,《论自由》是胡适自由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五四时期的胡适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借个人主义、个性主义来冲击中国传统的家族主义;中晚年的胡适则极力强调容忍与自由的关系,认为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不可否认,胡适不同时期的思想中都存在《论自由》的影子,都受到《论自由》的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英国个人主义传统及德国个人主义传统对爱默生个人主义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强调了个人主义在从欧洲移植到美国的过程中,爱默生把它提炼成一种民族的文化精神,并影响到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和杜威。爱默生对美国本土文化的独立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思想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  相似文献   

7.
“五四”前后,胡适和鲁迅因个人主义理解上的差异而选择了不同的启蒙路向。鲁迅从独异个人与庸众的对立中发现了新形式的专制,在对科学的崇拜中发现了新的迷信,由此为避免独异个人的无谓牺牲而引申出国民性改造的内涵,透露出强烈的精英意味。胡适则号召每个人都能一面努力把自己铸造成个人,另一面特立独行,敢说老实话,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希望在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实现中国人的真正启蒙,显示出鲜明的平民色彩。但在对启蒙者个人历史地位、作用的设定方面,胡适和鲁迅却又在当时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在相同的文化传统背景支配下,对个人主义做着相似的填充。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早期德治思想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在现实性上,他提倡“精神之个人主义”和个性解放。二是在理论上他明确提出了德、智、体三者同时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李志祥 《人文杂志》2003,(5):141-144
目前学界对个人主义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三种方法 :意识形态方法、伦理学方法和唯物主义方法 ,社会学方法不同于这三种方法 ,侧重分析个人主义起良性社会作用的前提条件。个人主义的最大隐患在于如何将个人从自我圈子引向公共领域 ,而只有良好的自发性社交倾向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目前还不具备、也不可能在短期内靠强制手段建立个人主义所需要的社会条件 ,故不宜盲目提倡个人主义作为当前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0.
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和陈独秀的支持、鼓励以至敦促分不开的.陈鲁二人都主张自身独立价值的文学观,属于人性论的范畴,也都重视文学的思想性和文学之为美的特质;但同中有异,鲁日"心声",陈日"人情".他们在文学理论和创作思潮上都提倡写实派,但陈独秀倾向于左拉为突出代表的广义的自然派,强调彻底的写实,拒绝理想主义;鲁迅则属于厨川白村所论证的广义的象征派,注重写实与象征调和.包含理想主义因素.重视文学的思想启蒙即宣传教育功能始终是他们文学观的重要方面,两相比较,陈独秀比较低调,鲁迅则比较高调.陈独秀晚年进入了人生艺术圆融无碍的自由境界,而鲁迅终其一生都处在文学有用与无用的思想矛盾中.  相似文献   

11.
也论鲁迅的脑袋和自由主义的帽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观点认为胡适是自由主义者,而鲁迅则不是;相反意见则认为鲁迅而非胡适才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以上两派各执一词,迄今没有一个圆满的答案,成为现代文化史上一个仍没有彻底解决的悬案。其实,胡适和鲁迅都和自由主义有关联,胡适属于原典自由主义,鲁迅属于个性自由主义。原典自由主义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主义,个性自由主义则是不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它只具备原典自由主义所有原则中的重要一端,即其中之一的"个人主义原则",注重个性自由,而其内涵近似于"哲学自由主义"。鲁迅的脑袋能戴上自由主义的帽子,但帽子的款式却是个性自由主义,而非胡适式的原典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2.
易卜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外国作家。他的剧作在当时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斗争中,起了不小作用。但真正理解易卜生、正确评价易卜生、将易卜生思想中有价值的东西掘深、开阔并发扬光大的,却几乎只有鲁迅一人。一五四运动前十多年,当中国还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日本留学的青年鲁迅,就已经向中国读者热情地介绍易卜生了,他是易卜生的最早的介绍者,在一九○七年所写的《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两文中,介绍了易卜生和他的著名剧作《人民公敌》。鲁迅这  相似文献   

13.
程冷杰  王苹 《江海学刊》2004,(5):186-191
乔依斯和鲁迅比较研究具有打破“乔学”欧洲中心主义的重要意义。本文从乔依斯和鲁迅的思想、作品内容以及在各自国家受到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 ,找出其共性 :即爱国主义和骂国主义 ,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 ,边缘和中心地位。本文分析了产生共性的原因 ,也分析了乔、鲁二人作品的美学差异 ,从而为乔依斯和鲁迅的比较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并非没有个人主义传统。庄子强调个人精神自由和个体人格独立,对后代有深远影响。这种庄子式的个人主义有其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也是建立在庄子对于人作为个体生存于社会中所面临的一些基本矛盾与困境的深刻洞察思考之上的。但它与西方意义上的个人主义相比有一些不同之处。它强调个人精神自由而忽视个人实际利益,主张逃避社会责任而不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且有脱离大众的高蹈主义倾向,总的来说是一种消极逃避的而非积极进取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5.
刘保昌 《人文杂志》2004,(3):108-113
鲁迅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十分复杂,一方面,他对老庄痛下针砭;另一方面,他在具体的创作中却对道家文化资源多有借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道德叙事、进化论思潮和个人主义写作等领域,鲁迅对于道家文化资源多有创造性的发挥和应用,显示出一代文化大师的"中间人"色彩和"为我所用"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6.
西方崇尚个人人权,中国强调集体人权,这种差异实质上就是以个人利益为重与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差异,因此,两种不同文化背景所形成的个人主义道德观与集体主义道德观的差异是两种人权观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鲁迅早期的个性主义思想,早为研究者所重视。日秋白曾这样断言:“鲁迅在‘五四’前的思想,进化论和个性主义还是他的基本。”①鲁迅也对这一结论表示认可:“我的意见原也一时不容了然,因为其中本会有许多矛盾,教我自己说,或者是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这两种思想的消长起伏罢。”②在留日期间,鲁迅就倡导“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③,呼吁争取人的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和启发“国人之自觉”。鲁迅预言,“人立而后凡事举”,“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④。五四时代,鲁迅察觉到早期“立人”主张的偏颇,…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由于传统道德观念和“左”的思想影响,人们往往把道德仅仅看作是社会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只强调它的规范作用,忽略甚至否定在道德发展中人本身的完善和发展。而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下,有的人又鼓吹脱离社会发展、脱离整体需要的个人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甚至提出要为个人主义正名,反对提倡大公无私的传统美德,从另一个角度把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对立起来。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9.
《琼州学院学报》2019,(1):72-77
《伤逝》乃鲁迅虚构的悼亡之作,但其中的感伤之情泛滥而虚伪,正因其写作之时流行着新式的"才子+佳人"故事,盛行感伤的文学基调。鲁迅借《伤逝》警戒私奔潮中盲目崇拜新"才子+佳人"美谈的女子们,批判如涓生那般无所作为的颓废感伤者,揭破以涓生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的男权中心个人主义者的虚伪面孔。  相似文献   

20.
王玉荣 《学术论坛》2012,35(8):42-46,79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理念,由于个人主义对自我判断以及对个体利益的过分强调,这种理性逻辑的偏颇使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个人主义与唯从主义之间的混乱与冲突,既是社会矛盾的结果,也是文化矛盾的产物。因而导致西方各文化流派之间纷争不断,人性、自由、平等、民主难以得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