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人主义是私有制的产物。由于私有制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个人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认为“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个人主义”是不对的。在历史和现实中,奉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的人是客观存在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道德生活的主旋律,而绝不是“为少数人或少数人的集团所利用”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2.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是大公无私,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自私自利,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丑恶行为却依然存在。于是,有人就产生了怀疑:“真的会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的人”吗? 当然,这种怀疑显然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无数英雄模范,他们的行为就证明了世界上确实存在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公无私的人。但是,仅仅用举例的方法还不足以说服人,因为,持错误观点的同志也可以举出相反的例子。我们认为,要阐明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理,可以从美学入手。  相似文献   

3.
重学白求恩     
最近,中央领导提出重学白求恩,建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重新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哺育了几代共产党人,成为我们夺取政权,建设国家,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精神力量。要求重学白求恩,是为了迎接更为艰巨的任务,是因为在新的形势下。人生  相似文献   

4.
丘生 《中华魂》2014,(1):32-33
正落笔写下"重建"二字,心头不免显得有些沉重。众所周知,我国曾是一个文明古国,孔孟的"礼义仁智信"长期以来是中华子孙的信仰,史上甚至出现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良好民风,即使在上个世纪60年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还风靡祖国大地,人们深为"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而自豪。时至今日,竟然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许多同胞为此感慨、困惑和纠结。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将自己打造成社会的和谐分子,应向内使劲,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损人不利己的事坚决不做,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利人不损己的事情统统要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损己利人的事学着去做,争着去做,做一个高尚的人;朝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方向不懈努力。还应处理好与人交往四个方面的关系:人格上平等,经济上清白,能力上互补,性格上包容。  相似文献   

6.
当代我国私德与公德的矛盾可谓是暴露无疑,一方面,一部分人为了追逐私利,私德败坏,破坏公共利益与社会秩序,侵蚀公共道德与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国家道德代替公共道德,在全社会倡导高层次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侵害个体权益与私德。因此,当代中国公德与私德和谐关系的建构对于我们推动社会发展,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为人民服务道德的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及其适用范围 ,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前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为人民进行政治服务和公益服务必须坚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先进性要求 ,为人民进行商业服务必须坚持“平等互利”的广泛性要求。两种要求不能错位 ,否则会产生腐败或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及其层次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新阶段,是有史以来最革命、最科学、最进步的道德观。其产主义道德继承了伦理史上一切进步道德的优秀成果,同时,又有它自己的阶级的和时代的特点。共产主义道德旣是工人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反映,也是社会发展利益和要求的体现,它是工人阶级的道德,同时又包含有越来越多的全人类因素。旣然如此,它理应为全民所承认所遵循。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难以接受,甚至认为是“极左”。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这里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偏见姑且不论之外(因为前几年已有不少文章反驳了所谓共产主义道德“极左”论,笔者完全赞同这些意见,因此,这里不再讨论),从我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工作者来说,对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阐述、解释和宣传,有没有不全面的地方?有没有某种片面性呢?勿庸讳言,是有的。例如,关于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或基本原则问题,我们国内绝大多数学者,绝大多数的教科书,都主张只有一个基本原则,这就是集体主义。而对集体主义的解释,则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等。并且由此加以引伸,集体主义要求人们“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这样就使人感到共产主义道德高不可攀,甚至使一些人望而生畏。由此看来,科学地阐明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及其层次性,是完全必要的,它关系到共产主义道德能否变成人们内心的信念,变成实际上而不是口头上的行为规范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名利,世间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超脱。记得小时候政治思想教育,总是批判名利思想,自己也总是在检讨自己的名利思想。当时被教诲要树立的正确思想和人生观是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也就是说,生活的目的不应当是自己的名和利,而应当是社会的福祉。长大以后发现,当你还在狠  相似文献   

10.
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 ,提出庄子精神是中国纯艺术的精神。但是 ,他把庄子的“道”视为中国艺术的最高意境 ;把《庄子》中得“道”者视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 ;把《庄子》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引申为“道是美 ,天地是美 ,德也是美”。这些观点在思想和逻辑上偏离了现存《庄子》文本的基本内容和根本思想 ,在观念和逻辑上造成混乱 ,因此 ,没有在本质上揭示《庄子》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有人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主张“远离崇高”。人们喊“理解万岁”已经很多年,对于英雄人物的崇高品德——尤其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那些主张“远离崇高”的人,却总是难以理解。看完了电影《孔繁森》,他的“观后感”竟是:“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这样屈待自己,光为别人玩命,图个啥呀?”在这种人的心目中,“崇高”等于“傻冒”;“奉献”等于“吃亏”;“为国为民”等于“屈待自己”。因此,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事,他们很能“豁了出去”,甚至敢在歪门邪道上铤而走险。遇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强奸妇女,只要不  相似文献   

12.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包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等。其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者有机统一的生动体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相一致。新形势下弘扬雷锋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使其深入人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 共产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长期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人们行为的准则。它续承了历史上人民群众优秀的道德传统,批判和摒弃了那些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道德观念的糟粕,形成了人类最进步、最高尚的道德规范。共产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是集体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以.它就从本质上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在逻辑上包含对人类道德的模拟。人工智能的规范者指引应从"人为自己立法"的原理中产生。对于智能体的伦理框架而言,"让算法遵循‘善法’"是一条自明性原则,可称为"算法从善"原则。该原则的第一个方面的伦理尺度与智能主体模式的革命性构建有关,其实质是在拟主体性维度通过道德算法进行规范性指引,且亟需新的责任伦理框架提供支持。由于道德算法是嵌入在算法体系中有待完善的算法程式,算法从善原则就涉及与之相关的第二个方面的伦理尺度。它与人类主体模式下的道德建构有关,包括常见的人类主体模式以及"人类主体与人工智能主体相处的主体间模式"。对这两种道德形态而言,算法只有体现或遵循人类主体模式下的善法,才能以有责任感的方式推进道德算法的进化及其在机器中的嵌入。人类在算法的控制权上保持审慎,是避免伤害的明智选择,也是在技术发展面前维护人类尊严的底线。  相似文献   

15.
“青山处处飘忠魂”(《天安门诗八首》)一句该怎么讲?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过传忠老师这样说:总理的骨灰撒遍祖国大地.这个动词呢(指“飘”字),就是说青山处处飘着总理的骨灰.这个形象很自然地使我们联系到总理,想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总理就是死了,他老人家也要让骨灰撒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中华大地.一想到这,我们每个人都会很激动.(《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过老师准确地把握了诗句的形象,“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刘勰《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中蜀汉的败亡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治与道德的矛盾冲突造成 ,具体而言 ,就是道德原则代替政治原则 ,蜀汉主要人物身上狭隘的“义”的道德观念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政治行为。桃园结义事件已暗示出蜀汉最后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智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近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视了打基础,这是完全应该的,但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上三届高考考生的作文,就比较突出地反映出了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九七九年高考作文题目是把《第二次考试》改写为《陈伊玲的故事》。最中心的部分,是要求根据原文提供的陈伊玲帮助安置灾民的简单情节,改写成为一个具体生动的场面,从而突出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品质。但多数考生,却没有这种再造性想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论灰色道德     
"灰色道德"是一种不求善不避恶,抛弃善恶两极,而走中间道路的道德中立观,它把妥协作为价值标准,容易导致人们同情邪恶,反抗美德,因失去道德标准、原则和目标而变得麻木,进而导致一个非理性社会的产生.崇尚选择灰色道德的人,不是不能够选择完全善和完全恶,而是不愿意选择完全善和完全恶.他们在心理上存在一种逃避心理,即追求道德责任的逃避,怕被烙上道德"黑"的污名.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183;比兴》“拟容取心”句义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文心雕龙·比兴》赞语中"拟容取心"一句的解释,学者们分歧颇多.但任何阐释都应当尽量接近文本原初的意义.据此原则,该句中"心"的义指,既有客体蕴含的义理精神,也有主体的情感体认;而"拟容取心"既是针对"比"而言,也是针对"兴"而言.另外,"拟容"与"取心"在逻辑上应属于顺承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克兰福镇》是盖斯凯尔夫人早期的重要作品。该书虚构了一个超然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大龄单身女性社区,而其中也有颇具代表性的男性形象,如代表贵族阶级"道德权威"的詹金斯先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经济权威"的史密斯先生,新绅士形象布朗上尉与霍尔布洛克,等。文章逐一分析这些男性形象后指出他们不仅是理解书中女性社区的一面镜子,也是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及其社会理想的重要锁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