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敬梓的论经著作《文木山房诗说》重现后 ,《儒林外史》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本文从《诗说》及其与《儒林外史》关系研究 ,创作主旨、总体构思及吴敬梓与全椒、扬州关系探讨 ,人物形象意蕴的发掘及情节本事考辨 ,艺术特色及比较研究等四个方面总结了 2 0 0 0— 2 0 0 2年《儒林外史》研究的状况及其业已取得的成果 ,并指出研究还可进一步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与明代社会关系密切。吴敬梓何以厚洪武而薄永乐,是和洪武朝礼乐制度的建立有关,而永乐篡位本身即是对周礼的违背,且自此之后,礼乐制度废弛。高启桀骜不驯,其性格与魏晋人物类似,吴敬梓推崇六朝,但由文中所及《高青丘文集》看,吴敬梓对高启极为熟悉,从其个人及文中王冕行迹看,吴敬梓及其创作受高启影响更大。明代文人结社之风盛行,清代对于明人结社态度多为否定,吴敬梓当受特定时代思潮影响,对文人结社也比较反对。《儒林外史》涉及文人结社颇多,且多为反面,这一现象当与吴敬梓个人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成书于18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正是清初学术风气由经世致用之学到乾嘉考据学派的转变时期。但是,清初形成的活跃的学术思想仍然对社会乃至文学创作发生强烈的影响。我们考察吴敬梓的处世态度及其《儒林外史》表现出来的思想观点,可以明显地看出受到清初学术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儒林外史》不仅仅是直接从白话通俗小说发展而来,其文体渊源可追溯到《世说新语》,在不重纪事而追求人物神韵、文人性、真人轶事性、谐趣性以及适应于创作宗旨的分类结构等诸多方面,《儒林外史》都受到了《世说新语》的影响,吴敬梓在汲取《世说新语》所表现的文化精神之同时,把《世说新语》的文体因素融化到白话小说的创作中,使《儒林外史》的小说文体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是一部反映清前期科举社会士人生活的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通过讽刺江南士人的众生相,抨击的是已经日益腐败的科举制度。我们今天要读懂《儒林外史》,必须了解清代的科举制度。如要搞清《儒林外史》中童生、贡生、监生、生员、用才、举人、进士等一批与科举考试有关的重要称谓,就必须搞明白清代科举资格考试。  相似文献   

6.
《金陵瞭望》2007,(17):63-63
通过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精彩描写,我们可以了解明清时代金陵饮食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叶紫作<丰收>序》中说过:“《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吴敬梓作为文学巨匠,他创造的《儒林外史》是艺术美的结晶。它的美学价值与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儒林外史》的美学个性是什么?这是古典小说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着在这方面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原书应为五十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今所见《儒林外史》的最早本子为嘉庆卧闲草堂本,共五十六回.但吴敬梓友人程晋芳却说《儒林外史》为五十卷(即五十回),金和又说此书原本为五十五卷;目前的研究者颇有信从金和之说的.但金说到底能否成立?《儒林外史》的原书到底应是多少回?这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四个方面全面论述《儒林外史》卓绝千古的讽刺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讽刺文学的集大成者和创新者,吴敬梓很好地处理了讽刺与理想、肯定性人物与否定性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以含蓄蕴藉的笔词表达讽刺情绪方面,作者确立起冷静的讽刺品格;在讽刺的喜剧气氛里,作者嘲弄了滑稽丑人物,透过喜剧性形象直接逼视到了悲剧性的社会本质,造成了悲喜剧交融的美学风范,增强了讽刺效果;以对社会百态的“实录”作为基本的创作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以白描为中心的一系列具体的讽刺艺术方法。吴敬梓对讽刺艺术的全方位探索,使得《儒林外史》成为一部文学史上罕见的成熟的讽刺巨作。  相似文献   

10.
讽刺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将两部古代小说:李渔的《十二楼》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作一比较,寻觅其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把作家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努力探索人物内心的奥秘,积极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在探索和解剖人物灵魂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列宁在1915年致阿尔曼德的信中指出:“在小说里全部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节,在于分析这些典型的性格和心理”。我们评论《儒林外史》,除了研究其讽刺艺术,还应该总结其心理描写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素材来源五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与<随园诗话>中相同的资料至少有三则,这些相同之处对吴敬梓与袁枚的"从未交往"的真相提供了线索.当下<儒林外史>本事研究中有些本事找得并不恰当,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魏晋风度的影响 ,在现实社会和切身生活经历中产生的对“名”的需要、获得和看重 ,形成和强化了吴敬梓具有当代特征和个人特色的名士意识 ,成为其傲世抗俗的一种精神力量 ,是促使他创作《儒林外史》的直接动力。以“真名士”来自我赏鉴与品评士林就是《儒林外史》的创作宗旨  相似文献   

14.
由"穷极文士情态"出发,程晋芳等人认为吴敬梓"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从唐人小说和《儒林外史》二者都细致、客观地描摹文人形象,并以文人生活和情趣为表现内容,进而使文本都体现出诗意性特征等三方面的因素来考察,程晋芳等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认为《儒林外史》是模仿唐人小说而作则又言过其实。这种偏颇主要是由程晋芳本人及当时的小说观念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儒林外史》中娄府两公子———娄玉亭、娄玉瑟的形象分析 ,一般认为他们是矫情干誉 ,沽名钓誉以充当名士。细读《儒林外史》 ,觉得这种评价有欠妥当。拟就娄府两公子的形象 ,揣摩作者吴敬梓的本意 ,并参考有关资料 ,力图客观公正地重新做出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的友悌观认为兄弟同胞共体 ,应是兄友弟恭的平等关系。但这种平等关系后来恶性发展为不平等的主从关系。吴敬梓接受了传统友悌观念的合理成份 ,对《儒林外史》兄弟群体始终贯穿了褒扬友悌、贬斥虐敖的伦理道德评价。在文学表现上 ,《儒林外史》以前的家训、史传、戏曲、小说 (志怪、话本、长篇章回小说 )对兄弟关系及情节的描述大都停留在简单介绍、单纯劝诫上 ,离不开对伦理教化的宣扬。及至《儒林外史》的问世 ,则有了重大的改变 ,不仅直接将兄弟伦常的失序及重建纳进描写范畴 ,成为揭示封建末世礼乐式微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还通过对兄弟关系的描绘展开了对世情世相的深刻描述和剖析。《儒林外史》兄弟群体在中国古代文学同类题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涉及明清吴越一带风俗 ,如范进中举后兴奋失智而由胡屠户掌脸唤醒 ,饮食文化 ,青楼中盒子会赛厨斗艺等 ,这些风俗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 ,其渊源、功用、特征为作品提供了丰厚的时代背景 ,吴敬梓对这些习俗进行了创造性运用 ,并寄寓了其深遂的人生思索  相似文献   

18.
论《儒林外史》中的兄弟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写了兄弟33组共83人,其数量之众令人注目。兄弟组合的命名已成为一种富有文化意味的褒贬人物的手段;兄弟间的性格往往构成互比映衬关系;兄弟组合形象的塑造兼有一种勾联前后人物、故事的结构功能,同时还寄寓了吴敬梓对兄弟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围城》与《儒林外史》是两部不同时代的讽刺小说,均以高超的讽刺艺术擅长.在炮容上又都是知识分子小说,非常值得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围城》在讽刺艺术上既有与《儒林外史》一脉相承之处,亦有创新的地方.在主题上,《围城》既堪称一部"新《儒林外史》"又超越了《儒林外史》,上升为一种哲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第一回以不受名利拘牵的名士王冕来敷陈大义,而全书所写,则主要是追名逐利的冒牌名士,如杜慎卿、陈和甫、景兰江、丁诗、权勿用等。他们或以颠狂的方式暴得大名,或以"山人"而"飞来飞去宰相衙",或附庸风雅而酸态毕露,或自以为势利之极而其实"呆串了皮"。吴敬梓对这四类名士的调侃和讽刺,既表达了他对所生活的时代的失望,也表达了对理想的名士风度的期待和向往。《儒林外史》借以告诉读者:安贫乐道才是读书人最好的选择;安贫乐道的前提是完成基本的人生责任;而要完成基本的人生责任,必须具有正常的谋生能力。《儒林外史》所提倡的这一人生理念,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包含了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