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国家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流派,其历史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50-7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作为稳定的学术派别存在,具体地说,包括南斯拉夫实践派、布达佩斯学派以及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新马克思主义;70年代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个体融入到西方学术界,但其学术创作仍然有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烙印.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与通常意义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70年代后欧美新马克思主义共同构成了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格局,其中,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特色在于:其一,对马克思思想独特的、深刻的阐述;其二,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命运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设计;其三,对现代性的独特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2.
一、西方文化研究两大流派观点的引入 20世纪70年代,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书中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就在于,它把研究的重心越来越转向了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研究.这种转向是与20世纪20年代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失败这一历史事件紧密相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的主观精神准备不足,其根源在于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一种唯科学主义的实证论的理论解说,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丧失了作为历史主体的革命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 西方一些新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曲解为"实践一元论",说什么马克思把实践范畴提升到"本体"的高度,从而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恩格斯由于确立了自然本体的地位,从而倒退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此, "新马克思主义"者提出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对立;马克思是一位真正的人道主义者,恩格斯是自然论者.他们把恩格斯歪曲为只见物不  相似文献   

4.
科恩是当代英国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两大主流之一——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最早起源于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以意大利的德拉·沃尔佩为代表的“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学派。继此之后,60年代中期,法国的阿尔都塞运  相似文献   

5.
对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出现于本世纪20年代初,它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社会思潮比较完整地介绍到中国来,则是在80年代初。长期以来,从总体上说,我国知识分子对这种思潮是比较陌生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是把它作为“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思潮而加以排斥和批判的。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当人们较多地接触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原作之后,就对过去某些简单的定论和批判提出了质疑。于是,80年代中后期,在国内理论界出现了一场如何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争论。焦点在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它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一直是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者攻击的目标.在有关这一学说的起源和现实有效性等问题上,西方的马克思学家也不甘落后,散布了种种别出心裁的言论,力图证明这个学说"没有科学根据",是"唯心主义的神话"等等,这类错误言论在西方思想界还有一定的市场,不可等闲视之.本文试图对西方马克思学家的若干言论作一初步剖析.  相似文献   

7.
关于评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出现于本世纪20年代初,它表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和探索中的不同路径,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某种自身分化。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出现利今天,已经整整70年了,它在国际范围内的兴盛和影响,经历了从30到40年代、从50到60年代的几次高潮。80到90年代以后,又表现为更多的形式而继续流传于世。然而,由于我们传统观念和理论格局的支配,直到10多年前,中国的理论界和知识分子对于这种思潮还是相当陌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总体上被介绍到国内来,是在70年代末,而且一开始就被称为“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思潮…  相似文献   

8.
李佃来 《求是学刊》2006,33(5):34-37
一在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一直占据着学术平台的重要位置,在近几年更是势头强劲,蔚然成风,成果引人注目。这种研究已经基本上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概念、性质的讨论甚至争论过渡到对人物、流派、命题的专题深度探讨。在这种  相似文献   

9.
“新韦伯主义”学派为西方社会学中冲突论学派的分支,与“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一起构成70年代以来冲突论学派的两大基本阵营。50年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侧重功能主义;进入60年代,冲突论学派因更能解释社会和教育的变化而取而代之。冲突论的开山鼻祖,在西方被确认为马克思和韦伯。这一学派共同采用冲突的观点来考察社会现象和教育问题。70年代初,这一学派逐渐分化,始形成“新韦伯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两大分支。“新马克思主义”偏重以社会政治、阶级结构的观点看待教育的作用,而“新韦伯主义”的出现则是对“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中叶以来,在战后迅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开始逐渐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重点转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流派和思潮。从他们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机器的具体分析看,其研究之深入细致,争论之广泛激烈,在二十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的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特别是在法国、联邦德国以及美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领域内的大量著述,不仅在他们自己的队伍内部,而且在整个西方政治学界都已经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赵传珍 《社科纵横》2013,(5):125-128
英国新左派思想家们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化思想基础上,批判性地考察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他们提出"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文化是整体的斗争方式",强调在社会与文化的总体性联结中认识文化的物质生产意义,注重对工人阶级大众文化的社会政治实践意义的探究。在批判经济决定论和庸俗唯物主义基础上开创性地构建了"文化唯物主义"这一崭新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向度。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三十多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展主要得力于对传统教科书体系的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和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若干研究资料的关注等三个因素.与三者密切相关,并且在上述历史推进中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的,是老一辈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对于唯物史观创立过程的研究.而正是在哲学史研究的推动下,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研究自90年代末以来逐渐凸显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辩证地对待现代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学明 《求是学刊》2004,31(4):20-23
以前人们较多地注意"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否定方面,实际上它还有对现代性的肯定与"治疗"方面.只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比较完整地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而只要完整地把握这一理论就不难看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现代性的态度总的来说是一种辩证的态度.而正是这种对现代性的辩证的态度会给予正在追求现代性、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人民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理解马克思     
功能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目前欧美大陆理论界瞩目的最新哲学思潮。它的出现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两大主流之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跃跃欲试。功能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科恩、埃尔斯特、罗墨等人在本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10年时间内迅速完成了学科的总体建构和理论泛化,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学派。其理论成熟的标志是1985年三位主要代表人物共同主编的《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理论的研究》丛书的隆重推出,这一被认为是近年来西方学术界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以埃尔斯特的《理解马克思》一书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5.
非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古典政治经济学、边际效用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今天,非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仍然在新李嘉图流派、新古典学派和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范围内发展着,并统治着西方.除了所作出的重要成果(发展经济学方法论)外,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至今所依据的仍然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自然主义",这种自然主义被资本主义视为"天然制度",视为理论上最合理、实践中最有效的经济模式.批判地评价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成就,可以避免毫无根据地抛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成就,有利于消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间的尖锐冲突,  相似文献   

16.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80年代前后在英美峭然崛起的一股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潮。它把分析哲学的方法(包括语言分析、数理分析、博弈论等工具)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原本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流派相继成为过眼烟云之后,这个学派以其独特  相似文献   

17.
柯尔施始终坚持某种"革命历史主义",即认为革命理论必须随历史发展而改变。基于对无产阶级革命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所处困境的反思,柯尔施要求对马克思主义本身进行变革,从而恢复其作为指导理论对现实的效力。问题在于,柯尔施超越了革命历史主义的限度,试图在马克思主义之外寻找一种"新的革命理论"。柯尔施未能找到应对危机的出路,反而在种种误读中逐渐放弃、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柯尔施方案"的失败既是其个人悲剧,也折射出历史主义自身的严重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教育学者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探析孙传宏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说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彻底的叛逆性文化,西方教育学者忽视乃至非难马克思主义本来是完全能够使人理解的。然而,自本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学者不仅对马克思主义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而且有的...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20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广泛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特定的社会思潮,与正统马克思主义有着极其复杂的微妙关系。这一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从其深层蕴涵来看,是试图依据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出现的新情况。以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从社会文化的层面和基本理论上“修正”、“补充”和“改造”马克思主义,从而“重新发现”和“重新建构”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这一整个社会思潮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也具有这种鲜明的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西方各国的代表人物,其成分构成极其复杂。由于各自的出身经历和所信奉的人生哲学有别,各自所持的理论观点也不一致。对于整个西方马克恩主义美学,笔者不想作全面、系统的评述,  相似文献   

20.
西学东渐以后,"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中西文化的会通之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基于"经世致用"的精神传统,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传统的"经"已经不能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因此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重建"致用"的"经",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担当起了"经"的角色.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经"来指导中国文化的重构和变革,本质上体现了哲学思想的范式革命,昭示着文化传统实现现代转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