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匡凤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6):112-117
小说叙事过程中的空白被称为叙事空白,文学创作中,叙事空白的运用既能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水平,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省略是体现叙事空白比较常用的一种创作方法,指作品中的某些内容被略去不写的文学"空白"现象.文学作品中的省略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省略没有任何文字表达、有些通过省略号来代替、有的则直接告诉读者此处省略多少字或叙述者告诉读者对某个事件和内容不做或无法叙述、有的在文本中留下一个"空白"页或一个黑页.文本中的省略激发了读者对文本中空白的再创造,从而形成对文本的二次叙述.  相似文献   

2.
匡凤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6):112-117
小说叙事过程中的空白被称为叙事空白,文学创作中,叙事空白的运用既能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水平,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省略是体现叙事空白比较常用的一种创作方法,指作品中的某些内容被略去不写的文学"空白"现象.文学作品中的省略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省略没有任何文字表达、有些通过省略号来代替、有的则直接告诉读者此处省略多少字或叙述者告诉读者对某个事件和内容不做或无法叙述、有的在文本中留下一个"空白"页或一个黑页.文本中的省略激发了读者对文本中空白的再创造,从而形成对文本的二次叙述.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5,(3):109-114
叙事空白是故事时间大于0、文本篇幅等于0的叙事现象。它既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叙事交流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叙事交流策略: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叙事交流意图,叙述者有意将故事世界中的某些事件加以隐藏和遮蔽。策略性叙事空白有三种类型:为顺应主题压力而创造的叙事空白;为遮蔽某些意义而创造的叙事空白;为突显某些意义而创造的叙事空白。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笔者本文试图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与理论阐释,深入、全面探讨对这些策略性叙事空白在叙事交流中的功能和价值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6,(11):40-47
叙事交流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现象:故事世界中发生过的某些事件在文本中没有通过相应的文本来叙述,但叙事接收者却感觉到了它们的存在。也就是说,叙述者采用了某些特殊方式将这些事件传达出来,这种传达方式可以称为叙事空白的表述。这些表述方式包括:以少总多法、因果互显法和主副相生法。叙事空白的表述机制是叙事交流中缺席了的文本的"在场方式",是一种"不写之写"。叙述者通过三种特定的表述方式来传达文本中没有叙述出来的事件以实现叙事交流的意图。  相似文献   

5.
苗族人重表象轻逻辑、重感情轻理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了苗文化传承的非理性化倾向。而苗裔作家沈从文则以同样自由的心灵在进行小说创作 ,也是这种主观随意性导致了他小说中大量出现的绝对的或者相对的叙事空白。从叙事角度看 ,这些叙事空白同苗文化叙事传承中的空白一样 ,都应是非理性化传承叙事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类文本研究拓展了传统的文本叙事交流情景,是文本研究的新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学界对热奈特类文本理论研究成果,重点针对热奈特文本叙事理论和类文本叙事理论体系之不足,修正类文本的概念和范畴,首次提出类文本-文本共生叙事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类文本-文本共生叙事交流情景和类文本-文本共生(叙事)批评框架,由此补充和发展热奈特叙事话语(文本)及其类文本(叙事)理论体系,以期为当代叙事新趋势提供与之匹配的理论框架,应用于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7.
高科技时代的数字化语境对于艺术生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技术叙事学角度观察,当下艺术生产的多媒体交互性网络生成堪称最为激动人心的场景,而随之而来的超文本构型自然成为其中最为壮观的创作转进.具体说来,多媒体话语频道不仅增添了创造过程的游戏快感,增进了多元主体间的互动合作,而且还以超文本立体方式即时性地吸纳社会公众的思想与智慧,进而推动艺术创造的人性化表达和艺术交往的大众化建构.  相似文献   

8.
作为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学说,西方空白理论重心在于读者对空白的填补,而中国的"空白"说则更侧重于对空白的创造。在对中西空白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文本创作过程和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言、象、意三者间的矛盾并解读了由此产生的文本意义空白,提出了从言、象、意三者中寻求平衡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视点在叙事研究中的凸显,是现代性语境中文学自律化的一个表征,但自律的追求并未消除视点的伦理他律性质.不同的视点安排具有各自的叙事伦理意义,体现在:一方面视点含蕴着作者或叙述人对人物、事件和社会的基本伦理态度、价值判断和道德理想追求;另一方面视点也使得叙事过程滋生出诸多出人意料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0.
莫言仅用43天的时间就创作了近50万字的《生死疲劳》,其创作速度之快、文本之厚重、情节之复杂都令人惊奇。《生死疲劳》的成功与莫言独特的叙事策略密不可分,六道轮回的叙事模式、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以及怪诞传奇的叙事情节,不单是吸引读者的因素,更是文本构造的支柱。  相似文献   

11.
高人雄 《西域研究》2014,(4):105-109
本文试图以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和实叉难陀翻译的《华严经》等为例,分析佛经文本线性结构、佛珠式结构、网状结构等叙事程式,与以后的小说中的同类程式略作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托现代叙事学关于虚构叙事在于特定语言成规的思想,分析了唐传奇建构的两种叙事成规:个人化观点和情节化修辞.前者是对史书全知观点的蜕变,后者是对史传编年实录和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飞跃.唐传奇叙事成规的形成,在中国叙事史和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电视艺术主要是一种叙事艺术 ,电视的本质即是叙事。电视叙事也是一种交流形式 ,其交流模式中存在着作者与隐含作者、戏剧化作者与叙述者、听叙者与隐含读者这样几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空白票据若干问题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白票据是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种票据形态。我国票据法对此却疏于规制 ,给票据活动带来很大困扰。空白票据的成立要件、补充权、特别是其法律效力是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唯有此才能解决有效的空白票据所面临的法律救济问题 ,由此完善票据立法 ,保证票据的流通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晋卿赵氏家臣公孙杵臼、程婴与董安于形象的演变为考察范例,分析先秦与汉代叙事文本中家臣形象被重塑所遵循的文学轨迹:因叙事技巧日益成熟,文本中的家臣形象不断地被重塑,家臣形象或是性格侧面增多.或是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或是增添新的成员.家臣形象因此由单纯而递进到复杂,由肤浅的外形描画而演进为揭示形象的内心世界,这昭示了文学发展自身的规律和脉络.  相似文献   

16.
范正声 《东岳论丛》2003,24(2):123-126
笑笑生在《金瓶梅》中设立了许多巧合情节。这些情节是对《水浒传》叙事的继承和创新 ,是我国传统叙事文学创作叙述艺术的典型体现。巧合情节在《金瓶梅》叙事中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 ,突出的表现为叙事的结构功能和叙述功能。  相似文献   

17.
论叙事反讽     
叙事与反讽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因此,本文提出"叙事反讽"概念。叙事反讽是叙事层面的反讽,主要涉及叙事策略和叙事技巧的运用;同时,这类反讽也是叙事手段,与叙事作品意义的实现密不可分。反讽的本质在于否定性,由矛盾因素的对照实现。在叙事反讽中,水平轴与垂直轴的多层次叙事对照和"否定"实现了反讽的意义。叙事学的许多范畴具有反讽意义,可被视为叙事反讽。叙事反讽具有丰富的意义:既凸显作者的主体性,又召唤读者的多重判断;既言说难以言说之意,又隐含价值诉求;既涉及意识形态,又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小说的重要要素"情节"分析,<子夜>情节的设置以叙事意图的实现为目的,同时在情节的时空向度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特征:作品的场面、细节和人物的设置都严格按照作者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理解而来;情节的完整、情节逻辑结构的鲜明、冲突成为情节推动的动力,与高潮的必然出现一起成为其主要特征.这标志着中国小说本质主义宏大叙事模式的成形.  相似文献   

19.
祝亚峰 《江淮论坛》2011,(6):167-171,177
现代性兴起引发伦理概念的延异,为叙事走向伦理奠定了知识的合法性。叙事伦理是回应文学艺术伦理的叙事表达,将叙事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而生成的一种阐释文本的批评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叙事伦理概念在汉语批评界出现以来,历经文学批评的实践,这一概念已具备一定的方法论意义,形成了外部伦理介入与内部伦理的发掘两种批评的途径,从方法论的角度可以大致梳理出这一概念的现代性知识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叙事伦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是对文学叙事做出价值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至少涉及伦理学、叙事学、文学批评学、比较文学、哲学、文化学等学科,因此应归属跨学科研究。文学叙事伦理学对叙事所蕴含的伦理主题、内容、时代伦理声音,尤其重要的是在现代性语境中,对叙事过程中经由叙事各要素的互动而生发的境遇伦理做出阐释和总结,它最大的目的是在叙事虚构和想象中,探索伦理的各种可能性。与现实理性伦理相比,文学叙事伦理是一种虚构伦理,拥有自己的秩序和规则,因此二者不能随意越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