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文与英文     
余光中 《中外书摘》2007,(11):74-76
中文和英文,是我们每天都要使用的两种语文。中文不用说,我们都是中国人,这是我们的母语,每天都要用的。英文呢,现在也越来越实用了。英国在政治上走下坡路了,大英帝国早已解体,甚至于联合王国也有点问题。可是很奇怪地,英文却如此流行,简直要变成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可见,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琳恩•贝拉特博士有9个女儿。并没有华人血统的9姐妹从出生起就面对一条不成文的“家规”——学中文。贝拉特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不仅能说好中文,还能全面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这在我们家是一件没得商量的事。”  相似文献   

3.
车耳 《中外书摘》2008,(8):26-28
购买股票本来是一种投资,而在中国,人们把它当成了投机,充满期待,甚至不顾一切.忘记了这是一种应该长期持有的商品。所以,即使人才辈出的现代中国也不会有巴菲特出现,无论这个股市传奇人物多么深入人心。不仅是因为没有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也是因为没有既能长期稳定赢利、又肯给股民按时派息、像可口可乐那样的企业。一句话,我们没有产生巴菲特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佚名 《老年世界》2014,(16):10-12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一直禁止私人创办新式企业,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巨大震动,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应像日本那样发展民族私营企业才是强国的根本;同时由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可在华设厂投资,于是不便继续禁止民间设厂。  相似文献   

5.
苏光陆 《女性天地》2011,(10):54-55
詹姆斯·苏维茨是加拿大多伦多市立医院的皮肤科医生,读大学时便被自己同胞白求恩帮助中国人民抗战的故事所感染,立志学习白求恩用自己的医术服务中国人民。取得医生执照后,他又刻苦学习一年中文。经过多方接洽,他终于被安排在中国南方的某大医院,做一年的志愿医生。  相似文献   

6.
像关注生命一样关注城市——冯骥才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城市的形象是它个性的外化,是一个城市精神气质可视的表现,是一个地域共性的审美,是一种文化,决不只是一种景观。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多样,每个城市都有着独特和鲜明的城市形象。可惜,现在我们的660个风情各异的城市形象基本上都消失了,即使有也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很难再呈现出一个整体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7.
2010年8月,俄罗斯姑娘费兰花初到中国,在广西师范大学进修中文。自那时起,她就把桂林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深深爱上每中国的生活。如今,她是北京语言大学出了名的“比赛鬼”,热衷于参加各种比赛和社会活动,对公益志愿服务也充满热情。费兰花说,在中国她从未有到了外国的感觉,相信自己和这个国家很有缘分。  相似文献   

8.
靠卖资源获取短期利益之路在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业将走不通了。 2007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最新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正式施行。根据新的目录,中国将限制或禁止高能耗、高污染外资项目准入。这对目前汽车行业依靠卖资源获得短期利益的行为可以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也给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9.
《金色年华》2007,(6):40-41
在红军长征队伍中,有一位传奇的外国人。他就是英国传教士勃沙特(汉名薄复礼)。勃沙特是瑞士人,后随父母移居英国,供职于基督教会。1922年10月,英国基督教会派25岁的勃沙特前往中国,在贵州境内镇远、黄平、遵义一带传教。勃沙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根据孔子讲的“克己复礼”,取了中文名字“薄复礼”。  相似文献   

10.
以画说世     
《中国社会导刊》2010,(20):10-10
差劲 刚刚结束的世界杯足球赛,牵动着无数中国球迷的关注、大量媒体的转播和报导,更有国人组团前往南非观赛。在盛大隆重的闭幕式上有一个环节,就是场地上用“各种文字”投影出“感谢”这个词。然而,这“各种文字”中并没有中文。  相似文献   

11.
多灾多难之际,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份情让我们难忘,那是划过我们皮肤的一阵战栗、是闪过我们内心的一丝忧伤、是落在我们精神上的一个刻痕。从他们身上,或许我们更能感受到中国人那爆发的力量,那是我们永不凋零的民族之花,是中国人民坚韧而不屈的脊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交部2月7日表示,希望能够与欧盟谈判解决航空碳排放税争端。 中国民用航空局近日根据国务院授权发出通知称,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禁止中国境内各运输航空公司参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禁止各运输航空公司以此为由提高运价或增加收费项目。  相似文献   

13.
我们出去教授中文也好,传播中国文化也好,不是要改变对方,一定要对方按照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文化去考虑,而是双方交流,相互了解对方,在实践中调整。  相似文献   

14.
偶像的历程     
作为一个“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回顾改革三十年中国文化的如潮涌动,天然地有一种亲切感。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曾经风靡一时的流行偶像,纵然不是春风化雨,却也早已融入我们自身的血脉,并且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的风向标,勾连起了这三十年的风起云涌、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15.
欢迎投稿     
《职业时空》2010,6(7):F0004-F0004
《职业时空》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廊坊师范学院主办的省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184页。《职业时空》的前身为《乡镇企业研究》,创刊于1995年,2005年改刊为《职业时空》,为2004版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龙源数据库收录,凡被本刊正式录用刊登的文章均可查到。  相似文献   

16.
欢迎投稿     
《职业时空》2010,(2):F0004-F0004
《职业时空》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廊坊师范学院主办的省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184页。《职业时空》的前身为《乡镇企业研究》,创刊于1995年,2005年改刊为《职业时空》,为2004版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龙源数据库收录,凡被本刊正式录用刊登的文章均可查到。  相似文献   

17.
欢迎投稿     
《职业时空》2010,6(6):F0004-F0004
《职业时空》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廊坊师范学院主办的省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184页。《职业时空》的前身为《乡镇企业研究》,创刊于1995年,2005年改刊为《职业时空》,为2004版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龙源数据库收录,凡被本刊正式录用刊登的文章均可查到。  相似文献   

18.
《科学生活》: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文化生活的日趋多元,曾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被中国传统文化禁止公开谈论、甚至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性”及其相关信息,已经成为随处可见、堪称泛滥的东西。由此,中国人生活中也开始出现了“性麻木”的表现,正如江晓原、王一方两位学者所讨论,“性麻木”已经开始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阴影。  相似文献   

19.
鬼在现代中国扮演的角色是极为矛盾的,它是现代的光芒必须驱赶的幽灵,是难以存在的东西。但鬼是现代中国挥之不去的梦魇,它活在人们的心里,难以忘却。我们却急于将它们忘却而获得一种异常的明亮。我们不断寻求光明,但鬼的世界还是常在我们身旁,难以赶走。这似乎是鬼的诡异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中外书摘》2014,(12):83-86
在我和妻子庆祝结婚五十周年的时候,许多人在报刊和电视上称我们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一对”。我们是在普拉索集中营极为保密的情况下结婚的,而今几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此事,并为此敬重我们。 ? ? ? ? ? ? ? ? ? ? ?——约瑟夫·鲍集中营里的猜想在普拉索集中营的第一年秋天,一天傍晚,德国人宣布那天夜里禁止离开营房,禁止脱衣服或去睡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