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三姐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源于少数民族的生活,表达了他们真实的情感和理想,至今仍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广西优美的山水风光与刘三姐文化相得益彰,都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作为刘三姐文化核心区所在地的河池市应重点建设刘三姐河流域旅游区,不断宏扬刘三姐文化,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广西旅游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众多女歌手从刘三姐传说和歌谣中获取艺术养料。壮乡歌海造就了刘三姐 ,刘三姐是广西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代表 ;刘三姐汉语山歌将各族女性引上社会 ;刘三姐精神鼓舞后世各族女性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笔者着眼于民俗学界对"刘三姐"在民间"越传越真"的批评,以广西罗城县四把镇里胜村蓝靛屯"刘氏族谱"记载的"六世祖刘三姐"为个案,联系广西的"刘三姐文化运动"背景来加以分析.认为对"虚构/真实"、"传说/历史"的辨析应当结合文本情境以及实践主体,来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动机,进而反思这样的区分面对新的文化生产实践是否确切.  相似文献   

4.
《今日南国》2010,(5):21-24
广西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素有“歌海”之称。1984年,广西首届“三月三”音乐舞蹈节在南宁举行。之后每年由广西各市举办一次。1993年起改称“广西国际民歌节”。1999年起改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首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于1999年11月12日至16日在南宁举行。  相似文献   

5.
刘三姐从壮族口头流传的故事,到文学文本的《刘三姐》,再到彩调剧、电影《刘三姐》,壮族原生态的文化元素得到充分展现。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则凸显了时尚元素。从彩调《刘三姐》到《印象·刘三姐》,是壮族原生态的文化元素在减少,时尚的文化元素在增加;刘三姐的形象被弱化,具有时代感的时尚元素则不断地增强。这种改变折射出民族文化在传承发展和开发利用中面临的瓶颈问题,只有建立民族文化开发利用的评价体系和评估机制,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雯 《今日南国》2006,(13):41-43
“唱山歌咧,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咧,不怕滩险湾又多……”当这曾经感染了几代人的经典唱段唱起时,响起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6月19日晚,“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活动闭幕式在北京保利剧院隆重举行,同时演出新版歌舞剧《刘三姐》。该剧延续了原版彩调剧《刘三姐》中的经典片段,并根据现有的舞台科技条件和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要,加入了新的元素,受到以年轻阶层为主的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印证了代代相传的广西歌舞艺术不断创新的实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7.
广西民间文艺,面对新世纪的思考与实践农冠品广西的民族民间文艺,是广西一切文学艺术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创造.U构酸的广西民族文艺的亭台楼阁,是多彩的,令人注目的。《一幅壮锦》、《红铜鼓》、《刘三姐》、《金花银花》、《蛇郎》;《百鸟衣》、《寻找太阳的母亲...  相似文献   

8.
民间传说中的刘三姐故事蕴涵了民间伦理、智慧、想像与情趣.电影<刘三姐>在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同时,也体现了相当浓厚的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是对电影<刘三姐>的再创作和再加工.它利用了电影<刘三姐>的文化资源和桂林山水的旅游资源,以现代理念、现代传媒手段制作了一个具有国际性、时尚性的现代大众文化产品.关于<印象·刘三姐>个案的分析,对思考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某种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列举了六十年代版《刘三姐》魅力历久不衰的事实。认为《刘三姐》得到受众广泛欢迎的原因有,颂扬人们追求、捍卫自由权利的倾向,故事与社会环境的高度真实性,创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尊重民间创作的态度,较深的喜剧造诣等。认为研究《刘三姐》,在文艺作品的创作、展示等不断市场化,许多人梦寐以求自己的工作能象《刘三姐》一样,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商业性高度统一的今天,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雯 《今日南国》2006,(12):6-7
古骆越文明孕育了广西的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彝、京、水、仡佬12个世居民族.在这片青山秀水之间,各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团结友爱编织了一幅幅绚丽夺目的多彩锦绣.“广西文化舟”正是广西多民族生活的精彩呈现.6月9日,一场定位为“来自刘三姐家乡的文化报告”的文化盛宴在北京隆重开幕,为期11天的活动集中展示了广西文化建设新成果和广西人民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1.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有许多关于刘三妹的传说,优美动人而又独具地方特色.将这些刘三妹的传说进行“集合性”的阐释,可反映出富川“梧州人”自觉的族群认同意识、隐性的龙母崇拜、“刘三姐式”歌仙情结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梁程 《今日南国》2006,(15):30-32
刘三姐的故乡山歌的海洋河池是刘三姐的故乡,山歌是河池的标志,山歌与河池人态息息相关,从古到今,山歌是河池人民表达情感的最恰当的方式。“歌仙”刘三姐已登仙而太,山歌却流传下来,新“刘三姐”也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3.
古骆越文明孕育了广西的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彝、京、水、仡佬12个世居民族.在这片青山秀水之间,各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团结友爱编织了一幅幅绚丽夺目的多彩锦绣."广西文化舟"正是广西多民族生活的精彩呈现.6月9日,一场定位为"来自刘三姐家乡的文化报告"的文化盛宴在北京隆重开幕,为期11天的活动集中展示了广西文化建设新成果和广西人民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4.
刘三姐文化以壮族民歌为载体,融合宗教、民俗、文艺、政治、经济等多种元素,行走于远古与现代之间,为适应新的历史语境而不断嬗变。刘三姐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功能调适的特性,使其超越历史时空,历久弥新,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地处桂西北刘三姐故乡宜州市的历史古镇德胜镇,近年来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荣获“全国文明镇”、“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卫生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全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多项荣誉称号,是广西惟一两次获得“全国文明镇”殊荣的乡镇。去年9月,广西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启动后,该镇把这次活动当作助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16.
睿娟 《中国农村》2008,(12):22-23
世界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历经5年零5个月67位著名中外艺术家参与创作109次修改演出方案600多名演职人员参加演出目前平均每天3000名游客…… 借助“甲天下”的山水,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已经成为了桂林乃至广西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相似文献   

17.
肖春飞  万一 《今日南国》2009,(10):48-49
正当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旅游文化消费时,以《印象&#183;刘三姐》《印象&#183;丽江》为代表的“印象”系列文化演出却场场火爆。在广西桂林、云南丽江,无论当地政府、演出公司还是游客观众,都表示:“在这里看不出金融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河池地区奇特的卡斯特地形地貌及神秘的瑶、毛南、仫佬等少数民族文化与桂林、云南等地的旅游资源作对比,提出并论证了桂西北河池地区是广西旅游新视点的观点,叙述和评价了红水河大化七百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论原始森林及拥有天坑群、天生桥群、巨洞群、地下河奇观的凤山等卡斯特地形地貌,对作为"铜鼓之乡"、"长寿之乡"、"刘三姐故乡"的河池地区的旅游开发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说刘三姐乃巫神,闻者会大吃一惊。这也难怪,解放后,我们重塑刘三姐形象时,均把她当成是劳动人民的希望和化身。把刘三姐搬上舞台,就是要突出传说中富有民主性、革命性的精华,将戏的主题确定为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团结群众、教育群众,跟以莫海仁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作斗争,力求全剧的战斗性,革命性鲜明。在某些同志看来,歌仙刘三姐分明有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形象,关于她在文字记载和民间传说里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广西在历史上被誉为“歌海”。在这烟波浩渺的“歌海”中,七言民歌是最主要的形式,而且也是最受人们欣尝的形式。歌仙刘三姐所唱的山歌,绝大部分都是七言的。歌剧《刘三姐》中那些清新优美的七言民歌,至今还以它那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拍手叫绝。七言民歌为何会有如此蓬勃的生机,致使在民间被大量创作出来并得以广泛流传?这和七言民歌的语言特点有关,因此,研究七言民歌语言的特性和七言民歌创作上的联系,对于探索“歌海”形成的奥秘是很有意义的。民歌谣言是经过民间歌手们加工过的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