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他和同时代的其他马克思主义者一样,在思想上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以往一般评者大都依据毛泽东1936年和斯诺的谈话,认为毛泽东于1919年12月第二次到北京期间,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笔者认为,青年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完成则应是1919年底至1921年初.第一阶段从1911年至1918年,毛泽东革命的民主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如同历史上许多无产阶级的杰出领袖人物一样,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也曾经经历了一个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和从唯心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转变过程。一毛泽东在五四以前整个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他自1913年春至1918年夏在湖南自立第一师范这五年多的求学时期。一师前期,毛泽东在哲学上主要是通过老师杨昌济,受到宋明理学的经典以及近代思想家如王船山、顾炎武、颜习斋、曾国藩、谭嗣同、严复等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早期毛泽东思想正是因为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推动,才实现了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和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4.
青年毛泽东世界观嬗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雯  雷家军 《青海社会科学》2010,(1):142-145,150
青年毛泽东世界观形成中经历了三次转变,从最初中国传统思想的"无我论",转变为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唯我论",再到"唯民论"的转变,最后从"唯民论"到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毛泽东走向马克思主义的艰难历程,始终抱定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5.
我们认为,青年毛泽东由急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世界观由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主要是五四时期科学社会主义影响的结果.而毛泽东接触、学习、宣传和最终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即毛泽东世界观转变过程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918年秋天毛泽东第一次去北京至1919年底第二次去北京之前,这是他初步接触和学习科学社会主义阶段;第二阶段为1919年底第二次去北京至1920年夏秋,是他继续接触、学习并开始宣传科学社会主义阶段;第三阶段为1920年整个冬天,这是他继续接触、学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最早由急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一员。他究竟在何时完成世界观的根本转变?这个根本转变又具有什么主观方面的条件呢?本文打算就此作些初步探讨。(一) 目前,学术界关于毛泽东同志从急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时间问题,讨论活跃,分歧亦大。有的认为在1920年春天;有的认为在1920年夏秋;有的认为在1920年冬天;还有的认为在1921年初。存在这些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如何确定实现这个转变的标志问题。我认为,在20世纪初,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具有确认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青年毛泽东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是适应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转变是个曲折复杂的过程,这也正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写照。不仅如此,青年毛泽东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它影响着毛泽东的一生。今天研究这一问题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青年时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逻辑冲突最明显的时期,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都曾"镶嵌"在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在中国社会实践活动中探寻理论力量并将这种理论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过程中,青年毛泽东对这些思潮进行了实践意义上的自识与反思,吸收西方各种思潮中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社会唯物主义等因素、剔除西方思潮中的抽象糟粕,积极面向中国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最终实现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9.
生态世界观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的无限性和活动的无穷性”这一口号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变成“世界的有限性和活动的局限性”。这个转变按其结构和后果,比使康德从本体论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卡尔·马克思不是天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相反,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曾经是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信仰者。马克思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艰难历程。本文仅就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过程、原因及意义,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 郭沫若世界观的转变时间,究竟如何确定,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一九二四年或一九二五年(?);有的说是一九二八年;有的说是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年;我则认为“郭沫若在一九二七年前后已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分歧从何而来?我想,重要问题之一,是对郭沫若世界观转变前的思想基础没有作出统一的科学分析和估价。我们认为,既不要把他世界观转变前的渐变阶段说成是思想质变的起点,也不要把他已经质变了的世界观,仍然当成是渐变阶段。只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6,(3):30-40
影响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因素,既有客观共性的因素,也有主观个性的因素。其中,客观共性因素影响着青年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方式,而主观个性因素则对他思想发展的具体方向、路径、方式、特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两类因素通过思想主体的综合配置,在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中实现良性互动,形成了其思想转变的特殊模式,即以理想信念为方向引领、以社会政治实践为根本依据、以独立自主的自我清算为关键环节的思想转变模式。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历程和模式,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3.
<正> 1919年12月,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在那里住到翌年4月,在此期间他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知识,1920年5月,他到上海与陈独秀接触。这些,在毛泽东早年思想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机,对于毛泽东初步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初步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不意味着毛泽东立即在行动上已经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要求,立即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这里重要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4.
在一八四一年的秋天,一个年仅二十一岁、一向精力充沛、渴望自由、追求真理的青年,为了履行他服兵役一年的“公民职责”,来到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哲学大论战的柏林。这个青年就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这场就要开展的大论战,一方是代表着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青年黑格尔派,另一方则是已经向右转的、被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特邀来柏林大学任教的老迈的谢林。青年黑格尔派正在把他们批判的锋芒从基督教转向封建专制的国家,而威廉四世则要通过谢林宣讲“启示哲学”,“最终铲除黑格尔的学说”。此时的双方,正在各自磨自己的剑。年轻的恩格斯一到达这个浓云密布的柏林,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军事科学,另一方面则到柏林大学作为旁听生。听了谢林及马尔海涅克、米希勒的讲课。随着谢林登台宣讲“启示哲学”,双方的论战也就公开爆发了。青年恩格斯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起点问题吴德希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思想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开始于1842年《莱茵报》时期,彻底完成于1844年《德法年鉴》时期。前苏联和东欧学者中孤多人持这种观点,我国也有许多学者持这...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 ,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其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晚年的毛泽东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 ,也表现出了其思维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白应华 《学术探索》2003,(10):24-27
青年毛泽东的求实精神是其早期思想中颇具特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源于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大师的"实事求是之学"的精神遗风,又出于对胡适宣传的实验主义和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思想的批判吸收,并吸取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他强调任何事情都要注重积累,打好稳固坚实的基础;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西方文化;强调社会调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初步阐明求实精神和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青年毛泽东生活在一个忧患的时代.这个时代,造成了他的忧患性格,孕育了他的忧患意识.因此,探讨青年毛泽东忧患意识的形成、内容及其特征,对于科学地说明青年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他怎样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有一段著名的论述“辩证法唯物论是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一致体。”把世界观转过来去分析问题,去指导工作,就成了方法论。 毛泽东的这一观点,作为不证自明的命题已列入中国哲学教课书。但是近年来,这一观点被认为是“左”的东西,说“这个命题的提出,实际上是“左”的教条主义思想在哲学中的反映”。笔者持与此相反的看法,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只是由于过去未做过具体的论证,才引起了某些误解。现将这一命题论述如下,以求教于哲学界。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中充斥着各种文化冲突。这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对于当前的青年群体正确世界观的确立产生了诸如对科学世界观缺乏认同、不能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神论思想及思想方法片面等很多消极影响。为此,对青年世界观的教育,应着重采取实践教育、区别对待、具体指导、情感培养、实现知识内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