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个人特征与老年人社会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网络成员的个人特质和社会角色与提供支持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经常提供一些重大的支持,而地位较低者刖提供一些小的支持;男性提供的支持的种类要多于女性,男性是大部分实际支持和情感支持的提供者,而女性提供的支持主要是与女性的特点相关的一些支持;年龄较大的人提供的是情感支持和社交支持,而年轻人更多地提供实际支持;已婚者提供的是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而单身者则提供交往支持.关系强度"强"的网络成员几乎提供所有的各种支持,而关系强度"弱"的网络成员几乎不提供支持.面对面交往频度高的网络成员提供的是借物或做家务一类的支持,面对面交往少的网络成员提供的是重大的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较之于联系少者,电话联系频繁的网络成员提供的支持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家族网络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个人本位的社会结构,配之以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使得家族网络成为与现代性相对立并由之所否定的东西,彻底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正当性和合法性。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的亲族伦理制度.通过自身的结构运作塑造着一种团结形式,为个体成员提供着社会性支持作用,恰时西方的科学精神、工具理性形成某种程度的补充。和谐社会建设要重视传统家族网络及其伦理文化的社会意义,与时俱进,设计出与时代精神相匹配的举措来,有所为有所不为,方不失为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3.
兰陵萧氏作为在文学创作上取得很大成就的一个南朝家族,在南北朝文学交流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南方的萧氏家族成员通过出使北方、接待来使、评价和介绍北方的作者和作品等各种方式促进了南北方的文学交流。此外,萧氏家族成员也不乏入北者,尤其是梁亡以后大批萧氏家族成员进入北方,分布于关中和关东。萧氏家族的入北者有不少人因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受到北方士人的重视,他们与北方文人的交游,使南北文学的交流得以进行。  相似文献   

4.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是家族和企业的结合体,这种二重属性决定了家族企业的社会资本也具有二维结构,一个是家族社会资本,一个是企业社会资本,这两类社会资本分别依附于家族和市场两个网络,在各自网络范围内为家族企业获取资源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的地域意识,至宋加强.两宋文学家族地域分布,总体趋向南多于北的态势,其分布随地域文化呈现一定差异,江西和福建文学家族的崛起最令世人瞩目.两宋地域文化对文学家族成员的性情品格、知识结构乃至创作表达,都有各不相同的影响.文学家族成员对地域文化的建构,也起到促进和弘扬的作用.探讨两宋地域文化与家族文学的关系,对深入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老年人正式社会支持不足,非正式社会支持弱化,需要借助外力帮助农村贫困老年人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摆脱贫困的困扰。一是建立和完善农业大专院校以及专家学者对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的专业性正式社会支持的长效机制,发挥社会工作者及青年志愿者在农村老年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使农村老年人始终能够获得来自家族成员的精神慰藉及情感支持等表达性社会支持;三是强化邻里及老年朋辈群体的物质援助及友情关怀。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网与农村老年人身心状况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研究考察了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网络变化对其身心状况的影响。研究证明 ,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和网络变化都对老年人的身心状况有显著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地位的三个变量中 ,收入对生活满意度和身体状况都有影响 ,职业地位则只对身体状况有影响。在社会支持的数量中 ,支持网中有无配偶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身体状况都有显著关系 ,子女的数量只与生活满意度有关。在社会支持的质量方面 ,关系强度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正向关系 ,网络资本中网络成员经济收入的平均水平则与生活满意度和身体状况都有显著关系。在所有因素中 ,影响最大的是网络的变化 ,失去网络成员对老年人身心状况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广西玉林一客家家族村落族谱、祖先传说和围龙屋的剖析,以及对该家族的祖先从广东移居广西玉林的历史的考察可以发现,客家宗族迁徙后,家族成员的集体记忆通过以族谱和围龙屋为代表的家族物质文化在民俗生活中的使用、家族中口耳相传的祖先传说以及家族祭祀仪式得以维系;族谱的使用和重新编撰体现了客家族群在特定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脉络下的"再生"和"创新"的社会文化过程,祖先传说与祭祀仪式为村落社会认同提供了深层基础,使家族成员的血缘联系和家族观念得到强化,重要的家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也由此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9.
近期中国农村家族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随着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农村原有乡土社会中存在的差序格局出现了理性化的趋势。家族在当今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既有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一面 ,也有家族成员尽量让家族适应现行社会体制和结构以维持其生存的一面。由于对姻缘关系和拟似亲族关系的包容 ,现今的家族与传统社会中的父系家族在成分和结构上都有了较大的差别。作者更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家族”和“事件中的家族” ;更关注家族成员在日常实践中所进行的“制度创新” ;更关注在社区知识和文化的背景下 ,家族成员赋予自己行动的意义。北方农村和南方农村的家族在组织形态、活动方式和外显特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因此 ,只有多点的考察才能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农村家族的现状 ,全面了解它们对农村现代化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支持的获得对于新手妈妈的身心健康、角色适应以及家庭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新手妈妈主要从丈夫、女性亲属等强关系中获得情感支持和育儿帮助.育儿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弱关系可以弥补传统社会支持体系中信息支持的缺乏,并提供情感性和友伴性等其他类型的社会支持.新手妈妈的社会支持网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是网络交往的匿名性和局部性使得网络社会支持不可能取代传统社会支持体系而只是对其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年有关家族企业与家族式管理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韦前 《学术研究》2001,(5):14-18
一、家族企业的现代意义据专家考证 ,家族企业始于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至今已有 2 0 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的印象中 ,家族企业是一种落后的企业形式 ,用家族的规则来管理企业也就成为一种管理落伍的代名词。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 ,无论发达国还是发展国 ,家族企业都大量顽强地生存、发展着 ,全世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家族企业在生生灭灭 ,家族企业自诞生以来始终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克林·盖尔西克等人的“最保守估计 ,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了 6 5- 80 %之间 ,世界 50 0强企业中也有 4 0 %由家庭…  相似文献   

12.
家庭组织的演变和重建家庭保障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社会的家庭组织呈现出核心化的发展趋势。家庭组织的演变也促使家庭功能转变,但家庭功能的转变并不表示家庭保障功能的削弱。要重新认识家庭对社会成员的基本保障作用,重建家庭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受我国传统文化 (人文文化、经济文化、历史环境文化 )的影响 ,一些民营企业的承包者或领导人固执的思想和近于死板的思维以及他们对事业的过分怜惜 ,往往让他们在理性面前选择了感性 ,从而走了极端 ,竭力想把企业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或家族成员手中的思想 ,也就成为他们内心一种极度排外思想诞生的催化剂。最终 ,在这些思想的影响和侵蚀下逐步将一个活生生的企业演化成为一个规则服从于血缘、亲情大于制度的“家族式”团体 ,从而将企业引向一条没有未来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对新疆南疆农村地区进行两次社会调查(2001年和2003年)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从家庭规模与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等三个方面对至今较少有人问津的现代农村维吾尔族家庭社会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 ,朝鲜 /韩国语日益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都设立了韩国语学校或韩国语专业 ,韩国语研究也比较活跃 ;世界各国学者力求阐明朝鲜语的系属问题 ,即朝鲜语与阿尔泰诸语的比较研究 ;朝鲜和韩国学者也对朝鲜语与阿尔泰语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观点有分歧 ;然而 ,朝鲜 /韩国语中确实存在与阿尔泰诸语言共同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家事纠纷是发生于家庭内部并以家庭成员为争议当事人的民事纠纷,其具有的非理性因素多、隐私性强、对未成年人的危害重、社会公益性大和证据证明难度高等特质性决定了调解机制是解决家事纠纷的最优选择。家事调解包括法院外的家事调解和法院内的家事调解两个方面,故对家事调解机制的构建主要是指对家事纠纷民间调解机制、家事纠纷行政调解机制和法院附设家事调解机制加以相应的制度化和完善化。  相似文献   

17.
优良家风进入民法典,可有效化解婚姻家庭法独特的社会化要求与其并入民法典后的社会化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优良家风条款通过导入家庭在身份法上的主体地位、明确家庭关系中行为正当性判断的公共秩序范围与来源,以及制衡婚姻家庭法的财产法化倾向,可有效反映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优良家风条款的效力构成包含了旨在规制家庭权力、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的组织规范效力,以及推动道德教化的倡导性规范效力,但其核心是引导司法过程的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效力。在具体适用上,应着重实现优良家风在处理监护人“失管失教”与家庭成员造成外部损害之间的关联性证明、在合理维护家庭稳定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平衡,在限制假借身份行为谋取不当财产利益行为的功利性效力,以及在创设基于优良家风的独立法益等方面的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理性选择理论和制度主义理论是经济社会学的两种重要理论视角.在关于家庭行为的分析中,贝克尔坚持以效用最大化、偏好稳定、市场均衡等基本假设为基础的方法论个人主义,运用成本-收益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家庭内个体理性选择行为.然而,在制度主义理论看来,贝克尔的理性选择分析忽视了宏大的外在制度性因素以及理性来源的社会性建构,不能有效说明家庭行为.因此,应从社会学制度主义立场出发,基于中国当代社会现实,提出家庭制度主义分析下的另一种景象.其中,国家、市场、文化、社会观念等制度共同影响和塑造了家庭行为.  相似文献   

19.
来自于西方的家庭现代化理论在中国最近三十年的家庭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研究中国家庭变迁的基本范式和对话基础。中国家庭变迁在现代化进程中既具有一般性特征,同时也呈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传统力量对塑造中国家庭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观察和理解中国家庭变迁的实际过程对于丰富和完善家庭现代化理论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社会组织,也是一个伦理道德教育的天然实体。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道德经验,其对现代家庭教育极具启示:有耕读传家的家训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孝亲忠君的家训有利于感恩品德和责任意识的养成;惩戒性规范教育有利于提升抗挫折能力;道德教育强调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子成人的道德理想主义尤其应当成为现代家教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