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叶友珍 《江汉论坛》2022,(11):65-72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发表于英国共和革命时期,在后世影响巨大,尤其在19世纪的欧洲革命中备受关注。小册子的写作刻意披上古希腊文学的外衣——标题化用伊索克拉底的《城邦议事会辞》,题词引用古希腊肃剧诗人欧里庇得斯的《乞援人》,弥尔顿把自己塑造为一位古典演说家,试图以置身教派之外的立场来论述一个和宗教、政治密不可分的问题。通过对小册子与两部古希腊作品隐含关联的梳理,本文发现弥尔顿在言论自由和言论限制这一矛盾中,将出版自由这一公民权问题推向对政体问题的探讨,即民主雅典是英国在内战胶着状态下,面对政体选择时应该效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人的自由权利包括许多方面,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其中最基本最具有实质意义的一种。同时,自由又不是绝对的,而是有边界的,即要以不损害他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界。一个人侵犯了他人的自由,他人亦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最终也使自己不自由;个人的生存发展也离不开公共利益的存在,一个人损害了公共利益,无疑就是损害了个人(包括自己)的利益。所以,依法对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由。人的自由发展是一个社会发展的目标与归宿,公民自由的实现程度和对公民自由的保护程度,就成为衡量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界把大卫.休谟的历史观或者划入托利主义,或者归入辉格主义。但实际上,无论是其用于解释英国革命的权威论,还是他对与人们的反抗自由、宪制、合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专制的赞成,抑或是对自己倾向托利主义史学观的刻意描绘,又或是其对光荣革命的推崇备至,都源于对英国历史传统和现实的客观中立分析,不带有任何党派历史观色彩,所坚持的是中立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4.
政治自由是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民主参与、影响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文化事业,实现选举、言论、结社、集会、出版、宗教信仰等自由.政治自由是个体的人的本质追求;是有效政府捍卫的目标;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顾肃 《社会科学论坛》2010,(11):198-205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又译穆勒)是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自由主义思想家。这本《论自由》最初出版于1859年,是密尔最具个人特色,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这部论述自由主义理论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政治哲学和人文教育的一部经典教材,以致被人认为如果不读它,就不了解自由主义的真谛。如果要列举西方从古到今人文思想的二十部经典,  相似文献   

6.
"新闻自由"不是科学的用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自由”的说法于理不通,它不符合现代汉语的构词习惯。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宪法都只有“言论、出版自由”而没有“新闻自由”。而且,“新闻自由”一词有多重含义,可以作多种解释,简单地把“新闻自由”列作公民权利会带来混乱。因此,“新闻自由”不是科学的用语。而“出版自由”虽有宪法和法律作依据,但“出版”一词不能涵盖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的传播媒介,因此笔者建议使用“新闻出版自由”这个变通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文学的历史意识中,能够听到沉寂已久的对于自由的呼唤。从政治上来说,自由是对封建法西斯主义的专制思想的反叛;从人道主义上来说,它是人应当有的权利。人类的历史,是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理想,就是在人类争取自由的历史跋涉中最终迎来自由王国的理想。自由,包含着个体的自由和群体的自由两个方面。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各以对方为自己的前提。个体的自由,以不妨害其它个体的自由,即群体的自由为界限,只有这样它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独联体《信息获取权示范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独联体成员国的民族立法中,信息自由成为与思想、言论、出版自由同位阶的基本权利,受到高度关注。在独联体私法统一化运动的推动下,出于对信息获取权的保障,独联体成员国议会间大会通过了极具权利保障色彩的《信息获取权示范法》。对作为人和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信息自由的保障成为独联体各成员国在进行信息社会建设和信息法制建构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走出大学校门的马克思的第一个社会活动,就是写出了笔锋犀利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通过对普鲁士书报检查令的猛烈抨击,申明了言论、发表、出版自由的重大意义,捍卫了人类精神、意识、思维的自由权利,揭示了自由是探讨真理的前提的重要原理。但是,这篇触怒了普鲁士当局的文章未能及时发表。三个月后,马克思写出并发表了《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以下简称《出版自由》)一文,进一步发挥了前文的重要思想,并且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在社会各方对自由的不同态度的背后起作用的,是他们的等级(或阶级)的不同利益。  相似文献   

10.
在私有制的社会中,自由是阶级的特权,一个阶级的自由就是对另一个阶级的压迫,所以,人类社会可以说是一部争取自由的斗争史,也是一部被奴役的历史。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以牺牲人的自由代价换取的,正如马克思形象指出的那样:“人类进步……象可怕的异教神那样,只有用人头做的酒杯才能喝甜美的酒浆,”可见自由是在残酷的斗争中发展的。 马克思是生在威廉四世专制统治的黑暗落后的德国,在封建压抑的气氛中看不到一点自由。一个精神解放的人生活在那个铁笼里感到极大的痛苦,马克思深有体会地说,德国对有头脑的人不堪忍受,一切智力一冒头就给镇压下去了,极端愚昧支配着一切。专制主义存在有经济和政治的原因,但人的愚昧是它存在的基石,愚昧是落后的灾星。自由与封建专制统  相似文献   

11.
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君主立宪制国家 ,议会兴起于 1 3世纪 ,历经几个世纪 ,在 1 8世纪英国国会制度最终确立。随后在 1 9世纪经过三次重要国会改革 ,使其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万昌华 《文史哲》2005,(4):116-122
钱穆认为中国秦代以来的古代社会在政治上实行的是虚君制或者是君主立宪制,丞相是副皇帝,御史大夫代表丞相管理和监察着皇帝。钱穆从推理及皇家片面记述文字来否认秦代以来的古代社会是君主专制社会、秦代以来的政治是专制政治。他的观点值得商榷。事实上,不论从政治权力的实际运行和制度的设计来看,还是从社会观念来看,钱穆的观点都与秦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实际不相符合。黄宗羲、顾炎武、梁启超、谭嗣同、鲁迅,以及陈独秀等前代史学家、思想家所作出的中国中古社会是专制社会的历史定论,没有理由进行翻案。  相似文献   

13.
米良 《学术探索》2009,(6):52-58
马来西亚宪政制度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就由英国殖民者为其作了初步设计,在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以后,马来西亚的统治者也没有对其作根本性的改变,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下院多数党领袖组阁、国会两院权力的分配等方面向其宗主国英国学习,在联邦与各州的关系上,似乎更多借鉴了美国的制度,如实行联邦制、联邦与各州的权力分配、每个州都有自已的宪法和法律等。苏丹通过选举产生并有任期,设有伊斯兰法院和土著法院等制度更使马来西亚的宪政制度增添了与众不同的特色。分析马来西亚宪政制度的特点,对完善我国宪政制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密疏的非常制参与与明代的皇权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政治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决策权是君主专制的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之一。明代皇帝的决策,通常是在内阁和司礼监的协作下来完成的,内阁和司礼监的协作机制是明代的正常体制,而在这些常制之外,明代还大行密疏政治。密疏政治的非常制参与,更加有利于皇帝对决策权的专断,从而强化了明代的专制皇权。  相似文献   

15.
高志文  魏义霞 《学术界》2012,(2):193-203,288
在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中,谭嗣同、严复都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君为臣纲"和君主专制,致使民主启蒙成为其启蒙思想的中心内容。另一方面,两人的民主启蒙思想具有明显差异:第一,价值旨趣不同:谭嗣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围绕着平等展开,严复对君主专制的批判贯彻着自由原则。第二,解决君主专制以及拯救中国的方案有别:谭嗣同幻想"超出体魄之上而独任灵魂",实现平等的途径是消除国界,世界大同;严复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开议院,兴民权。第三,思想侧重迥异:谭嗣同始终侧重思想启蒙,严复则关注制度启蒙。  相似文献   

16.
明内阁既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也是政府的中枢机构,曾经地位显赫.清朝建立后在内阁既存的前提下又设立了军机处,但这并不是为了抑制内阁,而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专制.清朝专制皇权的形成与加强,绝非军机处或内阁一两个官僚机构所能促成,它是历史传统、思想文化和制度改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或世界新闻史的研究中,选取的对象往往因语言或文献原因而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全面的.当我们在做新闻史研究时,不一定完全依照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阿拉伯世界的新闻传播发展逻辑还应该遵循自身情况来定位,单纯地追寻西方和固守传统模式显然都缺乏充足的理由.单纯用西方模式来理解其他地区的新闻事业,存在着“西方中心主义”风险.  相似文献   

18.
晚清之际封建统治者欲挽救日渐式微的君主专制统治,在选官体制上实施重大变革,其内涵颇为复杂。较之传统选官体制,它具有四个明显的时代特征:选官结构历史传统与现实社会的异趣与趋同,选官内涵基本模式与具体途径的更替与多元,选官原则任人唯亲、唯贤、唯财的对峙与位移,选官实质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统一与背离。  相似文献   

19.
允春喜 《北方论丛》2011,(2):108-112
民本思想萌芽于殷周时期,经过先秦、秦汉唐宋的发展,至明末清初时期发展到极限。但在明清以前,思想家关注的主要是如何"安治天下",而并不是维护民众的利益,君主仍是万民之主。黄宗羲对天下和君主做了区分,以"万民忧乐"作为评判天下治乱的标准,并从这一角度对君民关系做了新的探讨,从而使儒家民本思想达到了历史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姚卓文 《兰州学刊》2005,168(4):27-28,6
当前的国际体系的本质特征是无政府状态下的各国家行为体复合相互依赖,独立决策受到限制,不能达到个体希望实现的最优结果.国家间的互动过程中就必然产生制度的需要.本文通过就国际制度分成内在国际制度与外在国际制度,并对其深入分析研究,从中得出霸权在无政府的相互依赖状态下对制度的作用并非千篇一律的结论.探讨霸权在当前国际体系中与不同国际制度存在的不同关系,对国际社会的冲突与合作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