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里一部最有成就的作品。历来已有定评。这不仅因为它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表示不满,正面提出过“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而且因为它在艺术上比其它杂剧更成熟,因此它才获得“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称誉。本文试图对其艺术特色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2.
同世界上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一样,《西厢记》的研究历程也是波澜起伏的.自从这部古典名剧问世以来,七百年间其刊刻、评论及演出,曾出现两次高潮.一次是元末明初,一次是明中叶至清代初年.元末明初,杂剧虽然趋于衰微,但《西厢记》的影响却伴随南戏的复兴与日俱增,获得人们越来越高的赞誉.这一时期存留的文献资料虽然不多,但从朱权“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贾仲明“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等言简意赅的评价里,  相似文献   

3.
《西厢记》的版本系统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迄今所知四千七百余种古代戏曲作品中,就刊本之多,没有任何一部剧作能够与《西厢记》相比。据不完全统计,仅明刊本就有六十多种,清刊本也不在少数,这些刊本,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相互间的关系也十分错综复杂。尤其是明清两代,随着北曲杂剧的衰微和南曲传奇的兴盛,受时代潮流的影响,许多翻刻者又根据传奇的体式,对《西厢记》的体例做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增删改动,这样就使《西厢记》离本来面貌越来越远,其版本状况更加纷繁混乱。因此,要条分缕析清理出一个切合实际的《西厢记》版本流变系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这一系统的整理又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使我们对于错综复杂的《西厢记》版本系统以及各种刊本的优劣有较清晰的认识,而且也有助于认清《西厢记》的本来面目及其在流传过程中所受南戏传奇的影响。本文试图以所知见的明刊本及具有代表性的清刊本为据,对《西厢记》的版本系统略做梳理,以就正于方家读者。  相似文献   

4.
当前还有人承认《西厢记》杂剧第五本为关汉卿所续作这一传说,因此,提出关汉卿到底有没有作过或续作过《西厢就》这一问题来作科学的探讨,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钟嗣成的《录鬼簿》(序作于公元一三三○年)和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序作于公元一三九八年)都把《西厢记》杂剧列在王实甫名下,没有列在关汉卿名下。这两部出世较早的戏曲资料,向来都被公认为比较可信的,所以近年来多数研曲家,早已不再为这问题而争辩。但问题仍然存在,还有把它澄清的必要。我以为关汉卿不是没有作过《西厢记》,但他所作不是现在流行的杂剧《西厢记》,而是用《普天乐》小令十六支写的散曲《西厢  相似文献   

5.
一、王实甫生平思想 王实甫生平的探索——王实甫退隐散套跋〔冯沅君〕文学研究,1957.2 关于元曲家的两个问题——〔冯沅君〕文史哲,1957.7. 王德信〔吴一飞〕中国文学史论集3,1958.4. 淡妆浓抹总相宜——谈关汉卿,王实甫〔文卓〕辽宁日报,1962.12.21. 王实甫年代新探〔戴不凡〕文史,1965.4 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内田隆之〕日本文学论究34,1974.11. 王实甫身世述臆(上、中、下) 〔朱君亿〕东方杂志,1979.2、3、4 二、《西厢记》原著 西厢记传奇 二卷(元王德信撰)明末刻本元本出相北西厢记二卷明刻本〔吴梅跋〕 西厢记 五卷〔元王德信 关汉卿撰〕明刻套印本〔重刻元本题评音释) 西厢记 二卷〔元王德信关汉卿撰〕明万历八年刻本 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 二卷〔元王德信 关汉卿撰 明余泸柬校正〕明书林乔山堂刘龙田刻本 重刻订正元本批点画意北西厢 五卷〔元王德信明徐渭评注〕明刻本 三先生合评元本北西厢五卷〔元王德信 关汉卿撰 明汤显祖、李贽、徐渭评〕明刻本重刻订正元本批点画意北西厢 五卷〔元王德信  相似文献   

6.
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时将《会真记》中年仅四十余岁的"郑氏孀妇"改为"年六十"的相国"老夫人",乃是为突出其为"老封建"、适应其题目正名体例要求、囿于演出角色限制等原因。作品有意把她写成缺少主见的愚蠢平庸的老妇,这从不带随从而扶柩千里、同意张生附斋、兵围时的无计可施、拷红中的被拷等事件中便足以说明。认为老夫人无比阴险狠毒或是有意玉成崔、张好事的两种代表性评论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正> 《西厢记》这部号称北曲"冠冕"、闻名中外、影响古今的伟大剧作,自它产生后,由于传抄、修改、校注、刊刻等种种社会和时代原因,竟把作者也弄混了.六七百年来,成为众说纷纭,聚讼不已的作者公案.在《西厢记》的作者辩论中,历史上曾出现过关汉卿作,或关汉卿作王实甫续的说法;也出现过王实甫作,或王实甫作关汉卿续的说法.建国以后,对《西厢记》的作者问题有过讨论,意见仍不统一.近几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论辩又活跃起来,有的专家认为《西厢记》是"王作关续";也有的论者说:"只有是王实甫而不可能是关汉卿";而我个人根据几年来所接触资料,则认为《西厢记》的原作者是关汉卿,今传本《西厢记》是"关作王修",试就此问题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8.
崔莺莺形象最早出现在唐代一部传奇小说《莺莺传》,其作者为著名诗人元稹,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随后,一直有文人墨客对这篇传奇小说进行改造和补充,其中以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最为出名,成为"元曲压卷之作"。在这一过程中,崔莺莺形象发生了质的飞跃,莺莺形象的变化反映了在接受过程中传达出的丰富的社会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9.
关于李开先《一笑散》的文体,明清以降多数著述皆以为是杂剧,但近现代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当视其为院本或者小令套数的自选集。实际上,杂剧体裁不断发展变化,明代既有谨遵元剧模式的杂剧,也有在折数、牌调、演唱等剧本形态上创新改制的杂剧。特别是在与传奇的比较语境中,短小成为杂剧的核心特征。然而,由于嘉隆时期,一折杂剧尚未盛行,李开先、王九思等人所制短剧与元剧之一本四折截然不同,其剧本的"院本"之称,意在以元剧为参照,是与元杂剧在体制上比较之后所取,此称名透露出"以元为尚"的戏曲观念。  相似文献   

10.
《西厢记》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研究《西厢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部作品本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序里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一代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不是由次要的、末等作家决定的,而是由优秀作家群的创作决定的。王实甫正是元代优秀作家群中的佼佼者。就单个作品而言,在元杂剧中,没有一部能与《西厢记》相匹敌。所以,对《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做出充分的科学的评价,是评价元代文学,元曲历史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金圣叹评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是用所谓"消遣法"评点古书"当赠后人",达到以批评鉴赏命世、垂名不朽的目的。他把《西厢记》视为"天地妙文",既充分肯定了《西厢记》的伟大文学价值,也揭示了《西厢记》所反映的人物和事件,是源于人类社会生活本来就存在的"天地自然"。他推重才子、佳人之间所发生的"必至之情",是对封建礼教的公然叛逆。此外,他对艺术虚构、人物塑造、捕捉灵感等问题的论述,都接触到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有益于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2.
赵青 《齐鲁学刊》2012,(5):124-129
清代中叶,根据《红楼梦》小说进行戏曲改编是当时剧坛上的热潮之一,其成品有雅、俗两类,其中分属雅部的昆曲类则更具代表性,包括传奇和杂剧,然又以传奇居多。而明清传奇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格局,单就体制而言,仅在出数和出目、用曲和曲牌、脚色、开场和下场及生旦冲场等方面就有不少具体细致的规范。对于这些规范,《红楼梦》戏曲有遵守也有破之不守的,可谓因循与新变并存。  相似文献   

13.
曾亚兰 《云梦学刊》2007,28(4):35-39
屈原作《湘夫人》抒发约黄昏而不见之哀怨,托二妃神话以寄犹冀一遇之意。杜甫步尘屈原,作《湘夫人祠》抒发湘妃祠破败荒凉之慨,借苍梧遗十艮以寓眷恋不忘之意。时代变迁,湘夫人祠庙貌沧桑冷寂,杜甫落魄楚地,谒祠凭吊屈原和湘夫人。其《湘夫人祠》犹近体中《湘夫人》。屈原与杜甫似乎命中注定要走在一起,两个冤魂,抒同一情怀,悲凉之身,沉同一条江。屈原《湘夫人》与杜甫《湘夫人祠》乃借他人酒杯以浇自己心中块磊,这是因为他们从湘妃苍梧遗恨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正是:湘娥即屈原,屈原即少陵。  相似文献   

14.
《时报·余兴》副刊和《余兴》杂志曾刊载传奇17种,全部为以往学术界未能知晓之作,是近代传奇杂剧文献的新发现。对这些剧本的作者生平、版本流传、故事本事及其他相关情况进行考证辨析,对其内容特点、体制特征和文献价值予以分析评论,能为我们提供许多新见的第一手资料,披露了以往未为人知的戏曲史事实.  相似文献   

15.
《湘君》和《湘夫人》是屈原《九歌》中独具特色的两篇作品,诗篇的主旨是否与屈原的经历、思想和情感有关,一直是古今学者所争论的焦点。从诗篇所表现的思念、求索、幻想、失望和绝望的情感历程来看,“二湘”的主旨是借湘水男神和湘水女神期而不见的情节、誓死不渝的情感与思想,来寄托并表现屈原自己对君王忠心,却被君王疏远、理想不能实现的惆怅之情。  相似文献   

16.
张孝祥的洞庭诗文及其尊屈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敏中 《云梦学刊》2002,23(3):12-14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曾三次到过湖湘 ,经过洞庭 ,写作了大量诗词文赋 ,表达对屈原的景仰 ,表现出明显的尊屈倾向。  相似文献   

17.
黄忠慎 《云梦学刊》2010,31(1):95-99
宋儒戴溪的《续吕氏家塾读诗记》自我标示为吕祖谦《读诗记》的续作,《诗经》学史也将之归为宋代《诗经》学中的“旧派”作品,若从书名观察,我们会说,戴书的写作目标不外是在为吕书进行补充、修订,或者是延伸的工作,不过,其实栽溪游走于新旧两派之间,《续读诗记》与吕书从里到外,同其血脉精髓者不多戴溪对新旧两种不同的解经路线与观点表现出的是折衷的立场;面对《诗序》,他采取部分接受的态度,《诗序》擅长以美刺说诗,戴溪在这方面的接受度如何,是本文所要考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吴从祥 《云梦学刊》2009,30(1):38-41
传说中的启《九歌》是祭祀之乐。在流传过程中,古《九歌》发生了一些分化。《九歌》是屈原创作的祭歌集合体,是后人编辑的结果.其本身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诸神的地位、作品中的祭神背景以及作品的风格等可以推断屈原《九歌》非一时一地之作,有的作于朝廷任职时,有的作于流放民间时。  相似文献   

19.
龚红林 《云梦学刊》2010,31(3):46-51
屈原作品韩国传播信源有《昭明文选》、《史记》和楚地移民。屈原作品在韩国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文人雅好,师法屈骚;二是机构研究,教育倡导。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一是诵读、讲解(口头传播);二是绍骚、拟作(文字传播);三是翻译、评论(文字传播)。屈原作品韩国传播版本有:韩国影印北宋《奎章阁所藏六臣注文选》刊本,朱熹《楚辞集注》李齐贤家藏本,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说史略》材料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搜辑考订大量材料,为《中国小说史略》奠定深厚根基,但由于《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的差异,导致《史略》内容上的不平衡性。因个人偏见造成对某些材料的排斥和忽略,则是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