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朝末年,新闻自由思想传入我国。正在寻觅救国出路的知识分子们从此理念中获得了极大的振奋和热情,不仅将新闻自由的思想广为传播,还通过办报身体力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具有了报人的身份。然而,西方的新闻自由思想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社会条件迥异的清末,新闻自由理念很难在短期内落地生根。理想化地将其付诸实践,必定和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
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的冲突有内在层面和外在层面的原因,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会面临新闻自由和司法公正的冲突和平衡问题.正是在相互冲突的关系中,通过不断厘定和调试,不断产生新的平衡,使二者各自的价值更加得以凸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两种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哲学存在着古代传统与现代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结合,应当并且必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古代传统建立联系,另一方面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参与建构中国哲学现代传统。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进入到中国哲学传统中去,而成为中国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当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有了共同的传统后,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毛泽东所说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实已隐然涉及到中国哲学的两种传统问题。  相似文献   

4.
“情”“理”之间———两种传统伦理思想框架之下的个案比较唐文明苏格拉底相信,游叙弗伦坚持讼父杀人是有理由的;孔子在类似的个案中却采取了相反的态度,认为“子为父隐”才是正确的。这两种不同的选择表达了中西方伦理文化传统的不同的价值取向。本文试图通过对苏格...  相似文献   

5.
传统农民的本质特征与马克思主义的两种小生产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传统农民的本质应是“自给自足” ,“受外部权势的支配”虽然也可以说是传统农民的一种本质性特点 ,但前者更具本质意义。因而 ,以此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两种小生产理论是“过时之论”是欠妥的。马克思主义的两种小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 ,揭示了宗法式小生产和小商品生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揭示了两者与社会化大生产联系及转化的途径。这一理论对经济落后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它能深刻和彻底地揭示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失误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执政是开天辟地的历史创举,执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苏共和中共在取得政权后,一直在探索和解决共产党如何执政的问题.中共在取得政权前夕,毛泽东高度重视执政问题,27年来一直对执政在实践上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着重点在政治领域.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对执政的探索,着重点在经济领域.第三代中共领导集体继续探索执政规律,从执政客体到执政主体,从局部到整体,从经济建设到全面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的回答了共产党如何执政的问题.历经半个世纪,三代艰辛探索,初步形成了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学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途径等,这一思想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美丽中国"建设,并进一步阐释了其内涵。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两种尺度”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之一。发掘马克思主义“两种尺度”中有关和谐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六十年代之后,由于以电子技术为首的新技术群和新产业群的蓬勃兴起,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再加上一系列经济、政治事件的强大冲击,使得一些人面对当今世界出现的好些使人眼花缭乱的现象产生种种困惑: ——早被判决为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却“腐而不朽”、“垂而未死”,甚至“回光返照”.有着一定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核心范畴是一套理论体系的标志.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范畴是"建设",由此形成了一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范畴是"执政",由此形成了一套执政学说.当前人们倾向于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看作邓小平理论的补充或深化,这是以建设理论立论.本文以执政学说立论,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两套理论框架,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它是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并指明其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闻自由:责任与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自由主要指人们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新闻自由是自由的新闻精神追求的目标。自由的新闻精神正是以追求新闻自由的方式实现着自身。对于新闻媒体、新闻从业者来说,追求新闻自由,就意味着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样的自由才是正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外政策实践的逻辑是以捍卫和输出美式民主、价值观为目的,以武力等为手段。分别从自由的不同维度,围绕美国对外政策实践的逻辑,论证了自由是美国对外政策实践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3.
家永三郎因历史教科书审定而起诉文部省的事件,在日本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学者多认为家永诉讼是关于历史认识、教育路线问题与右翼的斗争。事实上,家永三郎成长中深受美浓部达吉独立不阿精神影响,战争期间亲身体验过学术自由受压迫的痛苦,战后积极参与民主化。在1965至1997年长达32年的诉讼中,家永及其辩护团认为教科书审定侵害了公民的教育自由、表现自由,违反了宪法禁止思想检阅的规定,主张审定制度违宪。虽然最终判决中家永主张未得支持,但在促进作为宪法条文的公民自由权利普及贯彻到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庚振  周远帆 《河北学刊》2004,24(5):201-204
西方国家所标榜的新闻事业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从控制手段的角度来看,西方国家对新闻传播事业采取的是"软控制".这是一种利益控制,资本控制;是一种价值观念控制,规律控制.这种控制,使新闻媒体自觉自愿地按照资本的意愿行事.它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起主导作用的永远是资本,新闻工作者不可能得到它所标榜的绝对自由和民主.  相似文献   

15.
责任自由与科学家角色责任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础研究的国家目标化时代,科学家的个人自由应该是一种责任自由。责任自由是以社会责任为基础的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的统一,其中,内在自由即科学家角色责任的实现是责任自由实现的根本。科学家角色责任的实现具体体现在认识论、道德论和政治论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6.
论宪法上的良心和宗教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心和宗教自由是个人形成自己特有的良心判断,并根据良心判断行事的自由.良心自由是人的尊严的体现,在现代自由权体系居于核心地位.在司法过程中,良心自由案件的审判往往分为两步,首先确认争议中的行为是否是基于良心的行为;第二步是良心自由的要求和社会利益相比较权衡.西方国家在司法过程往往给予良心自由优于法律的保护,这根植于西方自路德以来尊重个人良心的传统.良心自由在西方的产生,喻示了古代自由和现代自由的分野.在当代,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少数人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风险社会语境下的新闻自由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风险社会中,新闻传媒处于异常尴尬的位置,它的风险预警功能受到质疑而风险放大功能得到强化,这就导致新闻传媒与政府的关系需要在风险社会的语境下加以重新审视。在西方,有一部分学者跳出新自由主义的思维,提出国家和政府并非自由的天然敌人,奥巴马政府信息规划办主任、著名法学家凯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甚至提出温和的自由主义的专制主义概念。本文试图指出:在新闻自由问题上,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基点不同,貌似同归,实则殊途。第二,中国的新闻体制改革依然需要进一步深化,政府对传媒的传统控制方法亟需改进。  相似文献   

18.
葛畅 《学术探索》2004,(8):9-12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而道德是人为的、为人的、由人的,因而自由也构成了道德的本质。另外从马克思关于"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的论述,也能体味到道德的自由本性。作为道德本质的自由有三重涵义:其一,选择自主性;其二,"实践"性;其三,"解放"性。从道德的自由本质出发审视当代德育,从中会发现其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康之 《河北学刊》2007,27(2):192-197
人类有着对自由的永恒追求,在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阶段,也都有着丰富的关于追求自由的思想.但是,在走向自由的目标上,人类还有着漫长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需要通过社会的改造去逼近自由的目标;另一方面,更需要在自我的道德建构中去使我们变得更自由.在近代以来的所有职业活动中,从事行政管理的行政人员是在自由方面受到限制最多的职业群体,因而,对于行政人员来说,追求道德自由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回顾《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的过程与动因,分析西方社会性小报生存状态及腐败行为的背景,对《世界新闻报》的母公司国际新闻集团及其控制者默多克的办报理念作了梳理与批评。结合窃听事件的教训及评价,对西方新闻自由原则的形成与发展作了新的审视与反思。文章对我国新闻传媒当下的表现也有简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