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和弦结构及其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声性调式和声中有多种不同的和弦结构方式,运用不同的结构方式构成的和弦会有不同的和声效果。由于分类标准不同,不同和声著作对和弦结构的分类方式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几部和声论著的比较分析,本文将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和弦结构重新划分为基本结构与复杂结构两大类,并结合新的和弦标记方法和大量的谱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理查施特劳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是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艺术歌曲是他创作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歌曲和声进行中各种根音关系和弦的艺术处理及线条化和声的艺术处理两个方面的论述,揭示了作曲家在和声进行的处理方面个性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巴托克致力于深入民间收集和整理音乐资料,把民族音乐的素材融入到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中进行音乐创作实践,他用自己的音乐完成了民间精神与时代特征的完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巴托克式的音乐风格.在和声运用方面,为了突出匈牙利民族音乐特征,巴托克力图摆脱严谨的传统和声条框的束缚,探索新的和声表现手法,他将匈牙利民族调式和大小调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和弦构成的三度叠置原则、和弦外音的观念、调关系的理解、转调及扩展半音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突破与创新.他对传统的和声理念注入新的活力,在和声表现力的运用上,极力体现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新的调式和声结构.巴托克的和声手法的运用以及和声风格的特色非常接近于我们民族的调式和声的特点,因此也非常适合于我们在音乐的民族化创作方面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明了高等师范院校开设键盘和声课的必要性,针对和声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将和声理论学习与键盘和声练习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对和声色彩、和弦结构、和声功能的感受力、想象力以及将和声理论自如运用于即兴伴奏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大小调和声体系中,变和弦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加强半音化的声部进行与紧张的和声效果。根据变音和弦的不同结构、功能属性、倾向特性等因素,又可构成不同特性的变音和弦。该文主要在大小调和声体系的范围内,讨论离调性变音和弦——副属和弦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和声听觉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训练学生的听觉注意、听觉识辨、记忆声音、理解声音等,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辨别判断力十分必要。在和声训练中,对于和弦音响的积累亦非常重要。键盘和声的应用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的思路更是最要遵循的原则。教师可自编一些基本的和声连接练习,让学生在不同调性上弹奏,从理论上加深学生对和声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体系。可通过比较、借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声音、和弦、和声的辨别能力。训练必须不断重复,加深大脑中的记忆痕迹,只有听觉刺激到一定深度,大脑才有可能形成长期记忆而终生不忘。同时也有助于下一步对音乐作品中和声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不同和弦、不同曲式、不同终止式的听觉对比,分析和弦细微的听觉变化。通过实际音乐作品训练和声听觉是最为重要和有效的。任何训练只有将它付诸实践才有应用价值,这也符合视唱练耳的教学宗旨—通过视唱练耳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并积极服务于学生专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和弦结构、调性观念、调式思维三个方面论述了二十世纪和声表现出来的观念与特征。20世纪的和声理论发展是对传统的继承与突破,形成了"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20世纪和声理论又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是对传统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音乐家、作曲家黎英海先生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和声语言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和弦结构,和声进行特点,和声功能与色彩的关系,偏音的处理,调性布局与转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后被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月宁改编为扬琴独奏曲。本文对钢琴伴奏谱例的调式调性、和声运用、和声色彩、伴奏织体、副属和弦、终止式的运用及近关系转调和远关系转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几种五声性和弦结构观点的比较分析 ,认为用五声纵合性理解五声性和弦的结构 ,更具有合理性与包容性 ,其它的几种结构分类 ,只是五声纵合结构的五声性和弦在具体作品与各种和声手法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根据五声性和弦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尝试将其分为调式色彩和弦与特征音响和弦  相似文献   

11.
对和声音响的听辨,是视唱练耳教学中极为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音乐听觉水平的提高与发展,特别是对于多声性音乐听觉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对和声音程、和弦以及和声功能的连接等听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辅大门》是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中的最后一首,该曲音乐形象鲜明,音响气势宏伟,成为十九世纪新俄罗斯乐派中现实主义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具有特色的和声配置对我们研究19世纪民族乐派和声的发展和运用起到了启迪作用。本文就《基辅大门》的和声风格与配置来进行分析,从中力图对穆索尔斯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和声运用魅力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对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和声手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调性布局、各种转调手法、持续音、和弦外音的使用以及变和弦等。通过分析,频繁的转调、综合使用各种调式以及半音化的和声语言是这部作品的重要技术特点,同时,这些和声手法的运用,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色彩,既继承了古典时期的力度性强功能和声语言,又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对这位伟大的作曲家的和声语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理解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也提供了一定的和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肖邦这位钢琴诗人在钢琴曲创作方面独树一帜,同时他的和声也具有自己的独特色彩,肖邦身处浪漫主义时期但仍采用古典主义时期的和声框架,在此基础上开拓了浪漫主义和声,本文通过肖邦前奏曲来研究肖邦和声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钢琴小品集《无词歌》是门德尔松浪漫主义标题性、抒情性钢琴小品的代表作。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无词歌》中第29首——《威尼斯船歌》op.62No.5的和声材料、和声材料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力求窥视门德尔松在本作品的和声布局与运用方面的个性化风格与特征。或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6.
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是我国众多钢琴改编曲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浸透着原二胡曲作者阿炳与改编者储望华的心血与智慧。该曲风格含蓄凄美,意境深远,柔美宛转,具备较强的民族艺术特征。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民族音乐创作原则在于弱化西洋和声功能性,和弦更加丰富,采用民族旋法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模仿民族乐器音色,情感更加奔放。《二泉映月》充分借鉴了中外音乐理念,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其民族特色表现在中西合璧,多声交响,线性旋律,五声调式,变奏曲式,意境优美。相信通过本研究能为钢琴独奏曲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不断推动我国钢琴独奏曲的理论研究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师和声教学一直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模式,没有形成自己的和声教学体系。表现在观念落后,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在和声教学中应融入曲式与作品分析、钢琴即兴演奏及创作实践等相关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调式思维作为和声手法的原动力之一,一直对其产生着潜在的影响。从调式混合的手法、主和弦的模糊法、大小调体系内的半音化、其他特种调式的渗入等四个方面对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组曲的调式思维与和声手法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普氏的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在和声教学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一系列思考,并阐述本人的一些观点.如和声学课程的地位、高师和声课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的结合及和声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等.  相似文献   

20.
手风琴艺术魅力无穷,在各国民间音乐和歌舞中广泛流行,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如何将它的潜在功能和丰富的表现力挖掘出来"洋为中用";在手风琴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手风琴界作曲家、演奏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在众多移植创作的手风琴民族音乐精品中,将中国特有的民族音乐风格和西洋曲式和声相结合;将手风琴固有的演奏技巧与模仿民族器乐各类技巧相结合,形成新的更具魅力的风格和技巧,已成为手风琴音乐民族化过程中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