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综合开发“一江两河”流域的意义综合开发雅鲁藏布江中游、年楚河、拉萨河流域地区,即所谓的“一江两河”流域,是西藏自治区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和从事政治、经济工作的同志,在充分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共同认识。“一江两河”流域的农业综合开发,对西藏经济和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西藏农业综合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保护、支持农业发展,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是西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由一江两河地区18个县向全区74个县的战略转变,对于顺利实现到本世纪末“粮油肉基本自给,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和多数群众生活达到小康”的农村工作三大任务和目标,加快我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农业综合开发的初步成果培植了西藏现代农业生产力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大背景下,农业综合开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3.
山西城自治区“一江两河”开发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共同发起召开的“西藏一江两河及尼洋河流域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2月中旬在北京举行。北水、西藏、甘肃、陕西、江苏等地有关科研机构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产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西藏自治区及其所属山南、目喀则、林芝三个专区和拉萨市有关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国家民委、农业部、林业部、商业部等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共110余人出席了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80余篇。  相似文献   

4.
总结几十年来西藏各项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在“重建设,轻管理”,“重项目、轻效益”等开发建设管理体制上的教训,在业已展开的“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大规模综合开发建设中,以及在即将通过规划并纳入实施的尼洋河区域开发中,如何强化开发管理,探索合理的经营模式,以切实地贯彻“国家投入,群众投劳,界定产权,效益分成,滚动开发,全面致富”的开发方针,并达到“务求实效”,“只许成功,不许失敗”的要求,已成为中央、自治区和地方普遍关心的重大而迫切的问题。建立怎样的管理与经营体制并与“一江两河’及尼洋河区情相适应,是两个区域综合规划难以回避的问题,然而试图在规划中进行开发管理体制的设计及经营方式的具体  相似文献   

5.
在重点综合开发一江两河地区的大背景下,农业综合开发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拉开了序幕。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是西藏农村经济的发展极,而农业综合开发区则是一江两河地区的经济增长点,共同活跃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片群众,稳定了社会。六年来,我区顺利组织实施了第一期(1990-1992年)、第二期(1993-1995年)国家农发项目和1996年农发项目。我区的农业综合开发经历了一个由试验到逐步规范,由单纯的政府行为向以社会经济行为为主过渡,由一江两河十八个县向全区的创业过程,一个投资结构多元化、开发形式多样化、开发目标多重化、开…  相似文献   

6.
李绍明 《中国藏学》2001,(2):125-126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80年代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已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而面对地广人稀的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是否是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由西藏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12月出版的《走出香巴拉——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乡村城镇化研究》一书即通过对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乡村城镇化的研究,探讨、并回答了这一问题。对这一  相似文献   

7.
民族手工业是西藏历史上传统的三大经济之一,在西藏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独特的工艺特点和民族风格,产品享誉国内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西藏还形成了许多民族手工业生产基地。而这些基地几乎都在“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的山南、日喀则、拉萨等区域内,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的统计,在西藏工业总产值中,轻纺工业及民族手工业总产值占41.2%,民族手工业在西藏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西藏现代工业还处在薄弱的阶段中,手工业生产已成为弥补现代工业不足的重要手段。它在西藏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生产中具有不可…  相似文献   

8.
政治昌都解放打开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大门 阴法唐(4—3)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成立前后 魏克(d~1 2)经济西藏农民半个世纪生活的定量分析徐平(1—3)“八五”时期西藏“一江两河”综合开发效益 分析与评价 兰.之明 王清先(1一¨)吐蕃农牧业技术考略 廖国一(j~26)走草路 念畜经 发“羊”财——关于西藏 畜牧业发展对策的思考 狄方耀(2~】2)援藏项目效益调查报告 靳蔽(3—3)论昌都经j齐的可持续发展 王文长(d—l 7)那曲地区扶贫攻坚调查报告 徐平(4~32)南木林县脱贫历程调查研究罗绒战堆(4—42)西藏乃琼村变迁调查 李涛(d~53)历 史l 911 191 7…  相似文献   

9.
“八五”时期西藏“一江两河”综合开发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藏自治区老一辈党政领导和各行各业的专家,在总结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曾多次提出了综合开发“一江两河”流域地区的战略设想。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制定《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时,明确了“综合开发,重点突破”的战略指导思想和“重点突破(产业与区域重点突破),实行  相似文献   

10.
郑汕主编的《西藏发展史》已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我国藏族史的一项重要成果,一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观为指导的、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西藏历史的份量较重的史书。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奎元为该书题词:“为解放、开发、建设和保卫西藏作出贡献的人们永垂史册”。西藏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为该书题词:“了解西藏,热爱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邓福全、杨在忠两位将军为该书撰写了序言。  相似文献   

11.
三、藏传佛教对西藏及其“一江两河”流域人口的影响1、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研究一个民族的人口分布,首先要弄清该民族的一个固定的地理范围。对于藏民族来说,在历届赞普统辖下的吐着王朝的版图内不仅包括西藏自治区,而且还包括现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地区以及青海省的西南部。这些地区传统上分为上中下三部。即上部为阿里“三围”、中部为卫藏“四如”、下部为朵康“六岗”。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藏族聚居的三大藏区,即:西藏(今西藏自治区之前后藏和阿里地区)、康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12.
次仁 《西藏研究》2003,(1):44-47
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 ,主要存在高度、中度、轻度、潜在等四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有脆弱的生态环境、气候的干暖化和人为活动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导性人为因素是滥牧 ,其次为滥樵 ,再次为滥垦。而气候的干暖化与过度的人为活动具有几乎同等的作用效力 ,同样不容忽视。这也说明荒漠成因是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的  相似文献   

13.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毛泽东同志与西藏的经济发展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毛泽东与西藏革命幸福的回忆 -一访图旺同志 经济地区比较优势理论与西藏优势主导产业的选择西藏地区边境贸易与海关监管西藏阿里传统税收制度之比较研究吴健礼(4期)王庆山(4期)汪德军(4期) 徐翔临(1期) 张卫民(1期)(美)南希·E·列维尼著格勒玉珠措姆译(l期)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山南地区农村手工业—错植和邦单探索建立“一江两河”及尼洋河区域开发经营管理的新机制以边境贸易为先导,促进商品经济发展—西藏边境贸易研究初探中甸归化寺僧侣商业概述潘发…  相似文献   

14.
新书浏览     
《西藏腹地游》张晓明编著32开109页90千字平装定价:16.00元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ISBN7- 80057-558-7/K·146责任编辑:图亚本书系中国藏学版西藏黄金旅游线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从拉萨出发——沿着拉萨河";第二部分是"从泽当出发——沿着雅鲁藏布江":第三部分是"从林芝出发——沿着尼洋河"。全书沿着一江两河,对江河沿线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了环形介绍。而这一地区正是西藏的腹心地带,全程1000多公里,既有西藏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西藏,百万翻身农奴最早是通过认识解放军,进而认识共产党的。“共产党最好”、“金珠玛米最亲”,道出了我们西藏人民对党的感激、对人民军队的信任。今天,在西藏,许多群众一说起自己的幸福生活,第一句话还是“共产党好,解放军亲。”而一说起共产党的恩情、解放军的功德,人们就会说到李素芝。作为一名在西藏工作了28年的人民军医,被李素芝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群众不计其数。有人称李素芝为“高原一把刀”,西藏老百姓说他是治病救人的“活菩萨”,是把困难群众放在心口的好“门巴”。由于高寒缺氧,西藏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发区。但在高海拔…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西部各省、区、市都积极行动起来谈论西部大开发,研究部署大开发。但是,人们在谈论西部大开发时,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资金项目、人才和优惠政策上,而很少思考、谈论如何以法制手段为本地区的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问题。我们西藏更是缺乏这方面的思考和探讨,对大开发中的法制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前不久重庆市委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先后召开“西部开发与重庆法治建设”座谈会、“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研讨会。最近西部十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在重庆市召开“西部大开发与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际舆论界某些人和流亡国外的一些分裂主义分子,信口开河、极不负责任地散布了种种谎言和谬论,诸如“西藏自古独立”论、“西藏民族文化消灭”论、“西藏人民生活贫困”论、“西藏宗教消灭无信仰”论,“西藏现无人权”论、“西藏民族同化”论、“西藏资源毁灭”论等等。这些谎言和谬论,曾一度在国际范围内广为流传,因而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和恶果,给西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给试图想确切了解西藏真实情况而又无缘亲自去西藏考察的善良的人们设置了种种障碍,给本来就对中  相似文献   

18.
广角镜     
青新藏边界线确定经国务院批准,从1989年开始的我国省际边界线勘界试点工作进展稳妥顺利,到去年底,省际边界已协商确定70%,其中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的界线交会点也已确定. 胜利摘自《人民日报》四国开发图们江三角洲我国最近提出与日本、朝鲜、苏联共同开发图们江三角洲,并建立毗连的“经济特区”,以加工原材料、制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1目,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从此结束了西藏与内地交通不便的历史。全国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铁路运送到西藏,全国支援西藏发展建设的热情也持续高涨,经常有援藏组织奔赴西藏,参加开发建设。然而,作为共和国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援藏建设的一段历史却被历史封沉了,直到40年后,这段壮阔的历史画卷才被揭开。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和西藏的解放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时刻不忘“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毕其一生“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在解决西藏民族问题时,制订了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西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西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旧问题和在社会改革、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为西藏的团结进步、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