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曙华  沈玉芳 《创新》2010,4(6):64-68
生产性服务业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之一,甚至成为了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本文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层面总结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并分析了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即新的生产性服务业类型不断涌现;服务外包化;生产层级化、集聚化发展以及服务协同与融合发展。可以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国家竞争优势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伴随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和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日本服务业跨国公司对中国直接投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总括公司正在成为对中国服务业直接投资主体;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投资独资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预计日本服务业跨国公司对中国直接投资组织结构将从垂直一体化向网络化转变;行业结构将从生产性服务业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转变;进入方式将从独资向并购转变;地区结构将从东部沿海地区少数超大型城市及特大城市向中西部主要商业城市拓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四川服务业进行了实证考察,发现近年来四川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总量增加、吸纳就业作用增强、新型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的特点。但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需求看,能否保持这种趋势仍然具有不确定性,在服务业的区域发展中要针对其发展中的不足及动因,在考虑其发展战略时,应把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合理布局,区域协调,科学发展,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型服务业为突破口作为优先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4.
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原因与机理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开始迅猛发展,80年代其他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开始发展.处于不同经济政治环境下的国家,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原因和机理有何不同,本文从发达国家、转型国家和亚太地区三个层面对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和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探求》2019,(6)
全球经济进入服务时代,现代服务业在提升城市能级、带动区域发展、推动城市创新三个层面,成为建设全球城市的重要引擎。广州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着力优化服务业投资环境,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载体建设进展显著,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但同时也存在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滞后、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错配、内部发展结构不够优化、高层次人才供给瓶颈等问题。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建议以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关键,充分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繁荣农村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贡献。在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分析我国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深入剖析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深层原因,从制度改革的层面提出系统的优化路径,对我国农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发展战略演变在根本上取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心任务和发展战略的转化。在揭示形成新发展格局本质为构建强大的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基础上,提出新发展阶段首都发展战略本质就是建设强大的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中心城市,走全球高精尖集聚发展之路,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提升首都在全球范围内决定“为谁生产、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在哪里生产、谁以及按什么规则和程序决策”的能力。为此,要吸引和培育跨国公司总部、全球性组织、有全球话语权的媒体机构,加快建设全球金融中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全球人才发展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新兴要素交易市场,大力发展国际规则创制能力、全球定价能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全球城市服务能力和世界顶级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8.
结合知识生产函数和A-H经济增长模型,为科技服务业集聚、 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建立理论联系,并以北京市为例,利用1985-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EC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集聚、 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比较稳定的长期正向关系;科技服务业集聚可以促进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又会共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进一步发现,从长期来看,科技服务业集聚、 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都较大程度上受到科技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即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的政策措施亦可以在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环境和资源的外在约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我国迅速崛起.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我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意义深远.文章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两大空间和三大重点.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特别是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服务业集聚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出发,对CES函数进行了扩展应用,以更好地得到能反映服务业集聚水平的h指数,并从指数中分解出布局集聚经济、城市集聚经济和内部集聚经济等三个因素来分析其具体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广州市批发零售...  相似文献   

11.
韩坚 《学术交流》2008,42(1):93-96
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制约或促进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工业生产中已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工业生产过程中中间生产性服务的投入增加,使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服务业和工业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密切.在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的计量分析,从产业层次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确实促进我国工业的增长.国外工业发展过程中信息服务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改进生产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上,因此,要通过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来实现新型工业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球城市对全球的经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东京是全球城市的典型代表。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为东京确立全球城市地位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东京的产业结构变化使得大量的生产服务业和具有全球性功能的产业集聚在东京都市区,增强了东京对全球其它城市和地区的辐射能力。全球城市与外界的关联度是衡量全球城市等级和全球性功能的重要的指标。许多证据都可以证明东京是全球城市网络中重要的节点城市,与外界存在着密切地联系。  相似文献   

13.
姚小远  姚剑 《创新》2015,9(3):72-78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突出的增长点之一,也是我国产业链向中高端方向调整取得较好成绩的城市群之一。近年来,生产技术的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开始迅速成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愈发紧密。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联动发展,但两者之间的联动尚处于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14.
发展产业集聚区是世界大多数国家采取的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我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差距较大.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定位,突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政府政策体系,集聚服务人才.提高集聚区的外部规模经济效益、创新效益、竞争效益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曾经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产业园区要想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亟须转变发展方式。研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产业园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是产业园区产业链上最具活力与潜力的因素,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产业园区产业链的发展。基于此,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培育、环境营造、高端化和重点突破四个方面转变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式,对促进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探求》2016,(3)
集聚高端要素是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的突破口,然而广州集聚高端要素,面临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显著与高端产业发育不足、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与现代服务业结构失调、创新环境日趋成熟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引进工作稳步推进与高端人才集聚效应不明显、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日益优化与高端要素服务能力区域失衡五个"矛盾并存"。破解上述矛盾,应以集聚创新资源为核心,以集聚现代金融为关键,以集聚高端人才为重点,集聚高端要素。  相似文献   

17.
全球性城市的产业转型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产业重组正在改变着不同国家的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不同区域的城市功能更多地受其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分工的影响,一些区位优越、聚集效应显著的大城市率先成长为全球城市网络中举足轻重的“全球性城市”。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城市体系的演变以及功能重构。本文以全球性城市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型理论为出发点,以纽约、芝加哥和东京等典型全球性城市为案例,对比分析其产业结构从传统到现代意义的转型,并对我国全球性城市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市场化的中间投入要素,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高专业化程度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来增强制造业的综合实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关系涉及许多要素,以中国2007投入产出表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的一般模式与主要制约因素,强调制造业的市场容量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制约作用,针对制造业的发展阶段与产业特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行业选择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集聚还处在向工业化成熟期过渡的阶段,长三角区域经济集聚以及向周边区域的扩散在同时进行,以集聚为主,集聚与扩散形态交替出现,传统的区位因素对集聚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空间上呈现以长三角为中心向外梯度递减的形态;扩散效应开始显现,但区域差异没有因此缩小,要素向中心系统集聚的态势在持续,集聚内容在深化,特别是随着中心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区域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在进一步提升,呈现劳动力总量投入向劳动力质量集聚的转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中心与外围区域能耗系数差距加速扩大,中心带动外围区域的产业优化的辐射作用不足,集聚是外延式的,而不是依靠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优化经济结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如何在平衡区域发展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向东部沿海和城市地区集聚,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区域和城乡间发展差距的重要成因.由于收入差距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利,近年来中国更加重视通过财政转移的方式平衡区域和城乡的发展,但并未有效地遏制区域和城乡差距的扩大.正确的平衡发展措施是打破区域间市场分割,促进劳动力向沿海地区和城市集聚,同时,对落后地区和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以使平衡区域和城乡发展的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