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解读吸血鬼文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血鬼的身影在西方文化中随处可见,近年来越发流行,甚至有白热化之势。吸血鬼文化虽起源于欧洲大陆,但其发展主要发生在英、美文化中。经历了中世纪的迷信与传说、工业革命时期文学作品和现代多元文化这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的传播,吸血鬼的形象在人们想象的世界中发生了耐人寻味的转变——由邪恶的超自然吸血生物转变为人类自身的化身。吸血鬼文化能够体现出这三个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的道德规范等特点,而这些因素对吸血鬼文化的演变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西方“吸血鬼”影视作品的题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血鬼”是西方影视作品中最常见的创意题材之一,“吸血鬼”小说与“吸血鬼”影视密切相关,后者通常以前者为基础,通过改编和影视拍摄,使虚构的吸血鬼形象走向了世界。这些“吸血鬼”影视作品往往主动发挥影视艺术的特点,强化作品的视觉效果;广泛借鉴文学、动漫和游戏等创意元素,自主创新;反哺其他文化创意,催生新的文学艺术作品或动漫游戏。同时,它们的题材不断演变,其形象逐渐去鬼怪化而走向人化;不再是个体的,而有家庭或群体性的;并在人们的虚构中混迹于人类社会,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吸血鬼形象从最开始的恐怖、邪恶、嗜血到现今文学作品中的勇敢、正义、责任种种形象的转变,都折射出作者、传播者的一种思想的转变与大众心理的一种期待。吸血鬼拥有超凡的能力与行为,在面对抉择时往往也会理智地去克制、去选择,而我们人类,却往往迷失在这里。或许,吸血鬼形象的转变也意味着人性的转变,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是光明的、是有爱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交际花类型的女性形象、心理变态的女性形象和男性知识份子形象构成张爱玲小说的三类典型形象。在对这三类人物形象的描绘中,张爱玲对人性作了非常"现代"的感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与西方文化的涌入给中国的人性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5.
《暮光》系列电影的成功,吸血鬼题材的电影长久不衰,吸血鬼形象在影视中长期受到青睐,并不是偶然,有其必然性。《暮光》系列电影为观众重新定义了吸血鬼,使吸血鬼在观众心中呈现出更为多元的形象,也为吸血鬼题材电影找到了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浮生六记》中的陈芸以其内蕴的丰富性和特异性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女性”形象。陈芸形象的出现是以江南才女辈出的人文环境、乾嘉时期兴旺的女学和性灵文化作为文化背景的。陈芸形象透视出的文化内蕴是中国封建社会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动和张扬,在潜意识中试图超越现实关系的束缚,追求舒展人性的自由空间的意向。  相似文献   

7.
从初民社会到现代社会,人性的发展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与此相反,外界社会的物质文化环境的变迁却是巨大的。缓慢的人性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物质文化环境的不一致,会造成各种现代社会的“文化病”。要解决犯罪、心理疾病等社会问题,就要诉诸对人性的探讨以及人性与物质环境二者的调适。调适的最基本方法有两个:替代机构和娱乐。这两种方法都是在人性的回归和诉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意境创造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智慧和生存智慧,这种美学追求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一系列冲击,但其内在特质符合人性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因而仍然具有突出的当代价值。超越于仅仅把意境作为一个古典美学概念进行研究,而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视野中重新审视意境问题,必能使之为构建更美好的人性、为建设和谐社会、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长久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钟道宇在西江的历史文化传说中汲取营养,小说创作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的"端砚"系列小说在西江的历史和时间中,上演着善与恶交织的人性冲突;取材于民间故事传说的题材注入现代元素,注重小说的叙述、结构、语言方面的艺术探索,对人性的弱点和复杂性的深刻把握,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女性形象的塑造,都具有现代意蕴,呈现出创作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后新时期出现了三种“父亲”形象想像:还原了人性色彩的父亲、作为我们精神支撑的父亲及赋予了象征意义的父亲。父亲形象不断被重写,呈现出回归传统的趋势,传达出作家们重建人文信仰,重建社会文化秩序的艺术愿望。  相似文献   

11.
以后殖民主义的身份观为立论视角,通过身份表征的诸要素来探讨<德拉库拉>中的吸血鬼如何沦为"他者"而遭到维多利亚社会的排斥和压迫.  相似文献   

12.
西方当代艺术是生成性的,而且它在本性上与视觉文化语境处于相互生成之中。这种相互生成,不仅与存在相关联,更发生在艺术文本的语境里。作为一种反审美的文化,当代艺术的生成与大众视觉文化既趋同又反离,并显明为艺术观念的当下发生及其在视觉文化中的沉淀。作为一种事件,当下发生表明了当代艺术的文本及其偶发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当代艺术产生了与之相关的视觉文化悖论,这也是视觉艺术的当代性与文化的后现代性的突出表征。对于当代艺术来说,其视觉文化悖论主要表征为:艺术日益普及化、通俗化,却越来越难以理喻。同时,艺术看起来既十分“自然”、熟悉,但又显得非常陌生。这种视觉文化悖论是当代艺术与视觉文化相互生成的独特体现,同时它也表征了西方当代视觉文化及其存在的根本困境。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能够体现文化的内涵。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文章拟从生态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来分析汉英语言文化差异,以期在跨文化交际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詹姆逊认为,大众文化不同于通俗文化;大众文化作为意识形态不仅具有压迫性质,还具有鸟托邦性质;大众文化主要手法是拚凑,拼凑使其具有了娱乐性;进入后现代社会,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一起溶为后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建立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围,既有利于高校教师身心健康,也有利于青年教师和年轻学子的成长、成才。学报作为高校的学术期刊,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可发挥理论引导作用;学报形式多样的编辑活动也可对高校文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学报这个公开的媒体可促进高校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只要学报编辑敢于创新,开拓进取,就能让学报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及群众性等特征的优秀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作为一种高度的理性自觉,是自信与他信的双重审视与辩证生成.在自信基础上的他信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成逻辑,他信基础上的自信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逻辑,两者共同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影视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巨大的影响力,尤其对青少年各种观念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影视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行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文章在分析影视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行为影响的基础上,给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属于两种异质文化。由于东西方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等条件的不同,两种文化按各自的"路向"走,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作为中西方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中西方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两种思想观念体系。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被儒家思想化育,西方人则受基督教观念影响。至今二者仍然在各自的文化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