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社会的道德堕落导致了官场道德堕落,从而导致了官场的腐败。要根治官场腐败,必须从权力操作的法治化和权力意识的道德化开始。官场政治道德话语的规范化有赖于社会道德话语的形成,道德规范是权力操作的高级范式。  相似文献   

2.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女性观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其女性形象大都是男权意识形态的产物.女性形象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她被想象、被塑造、被再现的"他者"命运.然而,在"三言"的一百二十篇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却一反历史常态,塑造了众多姿态各异、光彩照人的新的女性形象.在形象的塑造和表现的过程中,塑造者的观看行为及其情感态度决定塑造对象的意义呈现.  相似文献   

3.
论艾芜小说《月夜》中的回族女子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草 《回族研究》2005,(1):57-62
著名作家艾芜小说《月夜》中所写内容,涉及到了回族的历史背景,并正确地、艺术地描绘了一个年轻的回族女子形象。在有影响的现代文学作品中,《月夜》恐怕是唯一一篇反映云南回族遭受兵灾之后孑遗生活的小说。因此,它很可以成为云南回族受难史的一个艺术旁证。  相似文献   

4.
从唐人小说入手,通过对其中的女仙、世俗女子、女妖、女鬼,以及女侠等女性形象的分析,探寻了唐代知识分子敏感微妙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领域内,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除此之外,将一些反响较好的影视剧改编成同名小说也成为了当代文学的一个新现象.影视作品是一种直观的观看行为,直接、简单、易于深入人心;小说则可以将影视作品所隐含、弱化的内容细腻地呈现出来,两者各有利弊,吸引着不同的文学爱好者.但总体来讲,从影视到小说,是现如今文学领域大势所趋,它能够对影视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说明,能够更为永久地传承下去.本文中,笔者就从"影视到小说"这一角度出发,对当代影视文学新现象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中国的复杂社会系统中,地域文化与国家政治的融合互动奠定了地方社会与国家政治运行的基础。二者的双向融合互动,主要是以地方社会的主动参与为主,使地域文化与国家政治贯通起来,并随国家意识形态需要不断创新,保障了社会机制内部的脉络畅通。实际上,这种融合互动代表了传统中国社会"文化政治"的一般性运作机制。本文从柳宗元神灵形象与文教圣贤形象建构的视角出发,长时段考察地方社会与国家政治间存在的民间化--升华的双向融合互动,从下而上地对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予以上溯,管窥其中蕴含的传统政治智慧与社会运作机制,以期为完善当前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更换的长篇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所以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物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的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现.文章通过杜少卿形象分析来提示其慷慨使叉、淡薄名利、尊重女性等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张承志自创作长篇小说《金牧场》之后,进入了其创作道路上的转型期或过渡期,这一时期,他相继创作了三部中篇诗体小说,对小说创造艺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体现出了作家强烈的前卫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是一位与音乐一起度过丰富多彩一生的优秀德国作曲家。同时,他所创造的钢琴曲不但继承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庄严与和谐美感,还同时表现了轻快明朗的浪漫格调,呈现出鲜明独到的作品个性。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曹雪芹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而在大观园里,探春就是一个别具一格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改土归流之后,壮族核心居住区逐渐朝着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发展;壮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与中原地区划一;壮、汉民族之间既有融合,也有同化,但是壮融入汉是主流;大约从明代起,壮族逐渐对壮、汉文化抱等距认同的态度,并在族际交流中维持自己的族群边界.改土归流的结果是使壮族看起来与汉族无异,但却实在又是一个特点突出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敦煌壁画射箭图像所反映的民族历史和北方少数民族骑射礼仪、特点。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优惠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创举,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植根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是其批判精神的体现,蕴涵着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关心和对社会共同体理想的追求,对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官吏铨选颇富特色,官吏铨选以军功、世袭、渐次提升或选充侍卫,与内地的科举取士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When history speaks through bloodshed for too long, through unashamed violence and, ideological abuse, when submission is the line of last resistance, when man has no respect for man, the individual, the different, when authority appropriates all powers, even that of life and death, when (brute) force supplants the rational and the reasonable, then the solitary protester, the impotent bystander has no choice but to rise up and, despite it all, assert his dignity regeneration of identity. (Alvim, 1995)  相似文献   

16.
袁智忠  杨璟 《民族学刊》2022,13(3):84-91, 147
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仪式本身就是具有伦理性的活动,仪式进入电影就形成了仪式化影像。电影具有伦理性,电影不仅记录和表现了人类共同的仪式文化,在仪式与电影伦理性的双重作用下,仪式化影像也具备了伦理性。仪式化影像首先通过象征(隐喻)化手段表现其伦理性;其次仪式化影像借助电影艺术手法强化仪式之美来表现其伦理性;最为重要的是电影影像通过动作、造型、摄影角度、景别、蒙太奇、表演和音乐等视听手段强化仪式的神圣性以实现其伦理性。无论是宗教仪式化影像、民俗仪式化影像还是政治仪式化影像,一旦进入电影影像就与创作者的伦理观表达密切相关。电影的仪式化影像是电影审美伦理表达的中介,它在电影中被造型化展示,其意图是以象征(隐喻)的方式表达创作者的伦理观,引发观众正/负两面的伦理情感,从而引导观众的伦理认同或伦理疏离。仪式化影像可以产生和强化造型性功能,提升观赏性和艺术性,在视觉化造型之美中隐含伦理判断;仪式化影像可以产生和创造象征(隐喻)意义,创新影像艺术语言来突出伦理性;仪式化影像可以丰富和提升影像的思想性,从而凸显其伦理思想内涵,催生经典影像文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演化的现实导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和把握民族主义及其趋向 ,对于推进国家发展 ,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着眼于两极后国内外情势 ,从国际格局重组、经济全球化浪潮及社会变迁与政策互动等多维视角 ,探讨了冷战后民族主义再度兴起的主客观根源 ,并通过中外比照 ,剖析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演化发展及各形态并存的内外导因 ,尝试着为弘扬积极主流 ,克服消极倾向 ,杜绝极端危害 ,进行必要的理论务虚。  相似文献   

18.
The Local Life of Nationhoo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at characterises many studies that invoke the local can be described as a logic of transcendence. This logic of transcendence does not reject nor disregard the local. Rather, it affirms the centrality of the local. At the same time, the focus is on how the local is historically transcended into higher levels of generality and abstraction; the argument is that only through attention to these higher levels that the meanings of the local become clear. In contrast, the other local which we refer to in this essay is a set of practices which emerges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 to nationalism, which in some ways even sustains nationalism, even though the places it produces cannot be understood within the same logic of transcendence. At times, this other local refers to the political and conceptual practices that emerged at the limits of the abstract time and space that constituted nationalism. At other times, this local refers to the marginal in order to represent nationhood anew. Nationhood does not exhaust, sublate or transcend this local; rather, this local continues to live, in the era of nationhood, not so much outside the national, but beyond and alongside it. This other local is explored in this essay by discussing the cases of Germany and India.  相似文献   

19.
公元 78 6年至 848年 ,敦煌处在吐蕃王国的统治之下。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敦煌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 ,即落蕃官阶层。生活在这一阶层的人都曾是唐王朝的官吏 ,不幸身陷吐蕃 ,他们身着蕃装 ,却又心向大唐。本文试图通过对敦煌落蕃官出现的原因、地位、心理、事迹、历史作用等问题进行分析 ,以求对这些落蕃之臣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