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并强 《山西统计》1997,(10):44-4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笔者按照“产权清晰”的要求,从股权和公司法人所有权的分析入手对国有公司产权结构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公司制改革后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应当是股权与公司法人所有权的契合。一、公司产权结构的分析1.关于股权股权指公司股东基于股东地位按投入到公司中的资本额享有权利。股权的内容主要有自益权和共益权两类。前者指股东基于投资而获得收益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明晰是基础。当前 ,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 ,在产权制度的改革上 ,必须走产权多元化的道路。一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产权结构的多元化。现代产权 ,是由原始产权和派生产权构成的财产权利体系。在现代企业制度中 ,原始产权就是财产的终极所有权 ;而派生产权就是法人财产所有权 ,即占用、处置、经营、使用财产等权利。从企业制度发展的历史来看 ,共经历三种典型形态 ,即业主制、合作制和公司制。现代企业制度为公司制 ,其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改革开放后 ,我国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公司制现已成为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如果说 ,当初立足于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是不得已的惟一选择的话 ,那么 ,当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推进到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 ,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已发生实质性变化 ,尤其是以产权明晰和责权清楚的民营经济依靠自身内在的活力成长壮大起来之后 ,我们仍将极为可贵的有限资源用于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扶持国有企业的发展上。实践证明 ,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并没有从根本上真正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 ,国有经济的经济效率也没有明显的提高。拿以国有经济为主…  相似文献   

4.
一、国有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原因 国有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从国有公司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内部因素 1、产权因素。“任何一个时期的会计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产权关系上的,任何一种类型的会计都要维护特定的产权制度”(田昆儒,2000,《企业产权会计论》)。国有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与其他的企业组织形式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产权结构的特殊性。人们普遍认为企业的产权制度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即业主制、合伙制和现代公司制,但却很难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归入其中。从理论上讲,国  相似文献   

5.
一、国有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一)产权因索国有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与其他的企业组织形式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产权结构的特殊性。人们普遍认为企业的产权制度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即业主制、合伙制和现代公司制,但却很难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归入其中。从理论上讲,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属于公有产权的一种形式,也可以称之为单一的产权结构,这种单一的产权结构与私人企业产权结构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但是全民是一个非人格化的行为主体,每一位所有者不可能直接参与管理,加之最终所有权无法转让,财产不能分割到由某个或某些产权人具体所有和受益,因而造成国有企业所有者的缺位。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当前人们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个重大问题上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这主要是认为国有企业产权归属关系模糊或虚置;政企分开就是政府不再管理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的所有问题。文章指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清不是指归属关系不清,而是指政府和企业之间、各所有权管理主体之间权责利关系不清;政企分开是指适当分开,同时对不同的企业应有不同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只是为搞活国有企业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条件,但不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从80年代初期开始,历经厂长经营责任制、承包制、租赁制等,极大地推进了“政企分开”和“两权分离”的过程,但它是绕开产权关系进行改革,只能是在原有体制框架下作一些表层利益的调整,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改革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国有企业组织形式也未发生根本的变革,国有企业仍不能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有资产保值增殖仍无保证。因此,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指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军工企业要脱困 ,就必须改造旧体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何为旧体制 ,是指过去单一的国有企业制度。也就是说 ,传统的单一的国有军工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 ,与保军转民的调整不适应 ,必须对其加以改造。改造的方向是建立以产权为核心的企业制度 ,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其基本形式是实行公司制改造 ,以改变军工企业国家独资的局面。这…  相似文献   

9.
杨孟环 《山西统计》2003,(11):68-69
一、内审组织机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公司制企业的两权分离产生了“代理人”问题,其实质是信息不对称。公司为经营者经营,经营者掌握的公司信息和所有者相比具有信息优势,在经济学上称为代理人,所有者不具有信息优势称为委托人。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所有者的目标函数是通过财产的经营管理达到利润(效用)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函数是报酬最大化(这里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以及其他货币和非货币收入)。在合约不完全及行为不可观察环境下,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对称,就会出现“代理人”问题。公司治…  相似文献   

10.
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整国有企业的隶属关系及利益分配关系,扩大国有企业的自主权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基本标志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要真正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除认真搞好国企产权制度的创新以外,必须同时搞好企业经营者制度的创新及其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1、构建完善的经营者市场要搞好国有企业经营者制度的创新,建立有利于经营者优化配置的市场。采取开放式办法选择经营者,建立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衡量标准。2、构建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环境激励实现产品市场竞争的成败能直接反映企业的财务收益率,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1.
杨艳 《统计与决策》2004,(6):119-120
一、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现代企业产权关系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随着两权的分离,企业内部就产生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双方无可避免地存在着由于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利益冲突.冲突产生时,代理人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便产生了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传统国有企业在行政性代理管理体制下,其监控主要依靠上级行政约束和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觉悟。但由于传统产权制度的作用,企业监控的力度及效果十分有限,有时甚至是失败的。一部分厂长、经理严重的贪污腐败行为的曝光,已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首先对国有企业传统的产权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提出了国有企业要建立“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很显然,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要求:(1)明晰产权。这是国有企业进行了十几年改革后,人们从深层次上剖析其存在各种问题的原因得出的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在改革浪潮的迅猛荡涤下,日新月异,每年均以较大的步伐向前发展。优胜劣汰的局面已经形成,适应市场机制的经济成份正迅速成长,不适应的经济成份正逐渐衰弱、面临淘汰的危险。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从上到下,围绕着改革理顺产权关系,各种方案正在试验研究,一些措施已在紧锣密鼓地推开。而从当前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经营实状看,这一产权关系的改革确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不同层面对我国目前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行解剖.认为增加有效供给,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缺口错位",是扩大有效需求的有效途径.主张将刺激消费的经济政策转向刺激供给,由需求导向型经济向供给导向型经济转变.为了增加有效供给,必须冲破需求约束,推动国企改革.通过对国有企业产权资源进行所有制整合,加快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经理市场,引入激励机制,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委托代理关系的本质是委托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设计一套契约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尽可能地趋于一致,最大限度地增进委托人的利益.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则产生了道德风险,这使得委托人在授权的同时采取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代理人在进行信息搜集和同融资机构议价时能够选择符合委托人利益的努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十余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和前提条件是明晰产权关系。那么,产权的含义是什么?明晰产权关系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明晰?这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企业兼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 ,我国把规范破产、鼓励兼并、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作为推进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改革措施。但由于起步较晚 ,而且受传统体制的影响 ,致使企业兼并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实施企业兼并中的主要问题1.产权问题。产权明晰化是企业兼并顺利进行的前提。但现实是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名义上属于全民所有 ,实际上则归政府主管部门所有 ,企业不具备法人产权。因而 ,其产权关系是模糊不清的。集体企业的产权 ,实际上也并不是由企业生产经营者集体所有 ,而是具有“准全民”的性质。由此导致企业兼并缺乏…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首先要有健全的市场活动主体。在众多类型的市场主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与市场竞争机制相适应的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天然就与市场机制相兼容。因为作为市场活动主体,必须是产权关系明晰,即企业的产权归谁所有,谁应对企业财产享有权利并承担责任是明确的。而国有企业并不具备这一最基本的条件。十多年来,国有企业始  相似文献   

19.
孙永刚 《山西统计》2001,(11):18-19
我国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规范市场经济主体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就必然要推行公司制 ,同时 ,推行公司制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公司制的精髓体现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上。具体有二点 :一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 ;二是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 ,有利于公司组织一批既懂经营又懂管理的专家来经营公司 ,克服所有者自己经营企业时精力和能力的不足 ,提高企业经营的质量和效益。对于国有企业来说 ,实行公司制有利于所谓的“政企分开” ,减少行政干预 ;有利于明确企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讨价还价理论模型,本文证明了谈判过程中让步成本较小的一方获得的收益较少。由于存在预算软约束和相对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国有企业的让步并不会给代理人造成相应损失,相应地国有企业议价能力较低。运用2006年海关进出口交易数据,使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Two-tier SFA)测度谈判底线,本文估算了中国国有企业的国际议价能力。结果显示:(1)国有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低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2)国有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也低于进出口交易伙伴,其进口价格高于公允价格3.69%,出口价格低于公允价格6.17%。因而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中国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取公平的贸易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